3月14日,与中国石化合作的民企纳通公司生产车间传来一阵欢呼声——当日口罩产量达到106.6万只。中国石化采购的首批15台口罩机已在这里全部投产,日产口罩突破百万只。同时,中国石化提供原料的协作企业口罩日产量也达到105万只。这意味着,中国石化每日助力增产的口罩超过200万只。截至目前,中国石化通过自产和协产,已累计生产口罩3488.5万只。

“从2月14日张玉卓董事长到纳通调研确认合作,到3月14日实现产量双百万只目标,中国石化不计得失、全力以赴,用行动和成果展现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物资装备部负责人表示。

仅用一个月,就打通口罩生产全产业链,在口罩这件事上,中国石化创造了奇迹。2月5日,国资委要求相关企业要抓紧转产扩能、保障供应。中国石化党组第一时间决策,快速生产口罩,加大医卫原料生产保供力度,并多次召开会议部署防疫物资生产供应等事宜。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张玉卓特别强调,要重点抓好口罩生产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组织生产,尽快打通生产装置流程,能快产就快产,能多产就多产。同时,张玉卓多次到口罩生产企业和熔喷布生产现场调研指导。

中国石化相关企业听令而行、紧急落实。炼化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医卫原料并转产熔喷料。物资装备部在锁定一批熔喷布资源后,向社会发出英雄帖——“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的合作需求,得到广泛响应,并迅速落实一批口罩机资源。与此同时,北京纳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为口罩生产奔走发愁。

据悉,纳通公司是一家主要设计制造高端骨科齿科内植入物的医疗企业。在疫情发生后,纳通公司响应政府号召,紧急转产口罩。“我们立刻去市场找口罩机,但春节期间口罩机非常紧俏。为了快速投产,公司购置了一批二手口罩机,先期投产。”纳通集团公司下属的纳通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曾敬松表示。

问题接踵而来,7台二手口罩机,只有5台可以正常运转,生产并不稳定,产能上不去。口罩的上游关键资源熔喷布也严重不足,原料卡脖子。事实上,北京地区口罩生产企业屈指可数。纳通公司的口罩生产,对首都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意义重大。

“当纳通正在为口罩生产一筹莫展时,中国石化的网红英雄帖让我们看到了转机。”纳通公司小骨科事业群总经理李仁耀说。之后,在海淀区政府推动下,拥有三类医疗器械制造资质和10万级洁净车间的纳通公司,与拥有熔喷布和口罩机的中国石化对接,双方合作一拍即合。央企民企各自发挥优势,极速增产口罩。

口罩机的采购运输正值疫情最为严重的2月上旬。因物流及工厂停工,相关工作遇到阻碍。中国石化积极与地方政府、生产企业和物流企业对接,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一台台口罩机运抵北京。“我们的人员24小时盯着现场,无论几点来货,大家都立刻开展工作。因为这个原因,不少人都是在车里过夜。”物资装备部相关负责人高文辉表示。

安装、调试、试产,口罩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中国石化员工的身影。据悉,中国石化先后向纳通公司提供15台口罩机和15.6吨熔喷布。在纳通公司扩产增产的过程中,中国石化派出技术人员、协调人员及生产线工人共计110人,分两班24小时进行不间断生产,协助该公司迅速达产。

“中国石化提供了从原料、设备到人员的全面支持,让我们实现了口罩生产的从无到有,产量的从零到百万。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国企的担当,也看到了国企的优势。”纳通公司工程管理部总经理伟汉英说。

在与纳通公司合作生产口罩的同时,中国石化聚焦“聚丙烯专用基料—熔喷料—熔喷布—口罩”整条产业链上的短板和缺项,缺什么补什么。

 聚丙烯方面,中国石化各炼化企业迅速调整产能,优先排产医卫原料并承诺疫情期间一律不涨价。2月,中国石化共生产聚丙烯等医卫原料9.8万吨,比1月增产3.3万吨、增长50.8%。

熔喷料方面,在集团公司整体部署下,相关企业迅速行动,组织精干力量开展配方研究、测试分析和放大试验等工作。2月10日,燕山石化成功研发熔喷无纺布专用料。之后,上海石化也紧急研发并转产熔喷无纺布专用料。

熔喷布方面,中国石化投资约2亿元,利用自有原料生产优势,在燕山石化和仪征化纤两家企业建设10条熔喷布生产线。目前,燕山石化年设计产能14400吨的熔喷布生产装置成功建成投产。每天可生产4吨N95熔喷布或6吨医用平面口罩熔喷布。3月10日,中国石化决定,在前期基础上追加6条熔喷布生产线,预计5月底全部投产。

中国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表示,之前,中国石化在最上游是种“麦子”(聚丙烯)的,当然也产少量“面粉”(熔喷料),但却不生产“面皮”(熔喷布)和“花卷(口罩)”。现在,因为国家需要,中国石化打通了从“麦子”到“花卷”的全产业链。

据介绍,中国石化合作生产的口罩都交由政府统一配给销售。随着中国石化合作生产口罩及熔喷布的大量上市,口罩的供给会持续增加,价格也将得到有效平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