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

乡亲们告诉总书记:“蓄洪期间,大家住在庄台,电没断、水照供、生活用品有人送。现在水退了,都在抢种补种,水退到哪里,就补种到哪里。请总书记放心!”习近平高兴地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专门对防汛救灾作出重要指示及部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是习近平强调的第一要务。国家电网公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统筹做好防汛救灾保供电工作,广大干部员工栉风沐雨、英勇奋战,保障灾区生产生活安全可靠供电,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落到实处。

国网安徽电力高度重视淮河蓄洪区群众用电问题,2018年以来累计投入了7.5亿电网改造资金,提升电网防灾抗灾能力。针对蓄洪区用电特点,提出“主动防御”的蓄洪区电网建设理念,加强16个蓄洪区的电网建设改造,筑牢防灾抗灾“生命线”;开展自然灾害系统性研究,组织编制《安徽省行蓄洪区电网建设改造技术原则》,对蓄洪区电线杆塔高度、基础形式等作出规范,线路抗洪能力总体提升20%。

在阜阳,加大了蒙洼蓄洪区的电网改造力度,将蓄洪区内的电杆全部更换成18米高的电杆,所有台区均严格按标准化建设,全面解决了110千伏电源点不足、35千伏网架薄弱、变电站“串灯笼”和单电源供电等问题。今年蓄洪期间,蒙洼所有台区全部安全平稳运行,未出现一例拉停设备或线路的情况。

安徽蓄洪区“电没断”的幕后故事

国网阜南县供电公司员工巡视维护蓄洪区供电设施

8月18日与习近平总书记对话的群众中,有一位叫王今桂,是西田坡庄台的村民。所谓“庄台”,是蓄洪区一种特殊的景观。沿淮群众为了避免家园被肆虐的洪水淹没,靠着肩挑手提、车拉筐运,筑起了一个个高高的土台,逐渐成为聚居村落。

今年7月20日,“千里淮河第一闸”王家坝闸放闸蓄洪,位于蒙洼蓄洪区中游的曹集镇成了一片汪洋,西田坡庄台成了一座“孤岛”。王今桂说,“蓄洪那些天电一直都有,电饭锅煮饭,电水壶烧水,生活没受影响”“电工还每天都在庄台上住着,有啥问题马上就给解决了。”

王今桂口中的“电工”是国网阜南县供电公司曹集中心供电所所长、共产党员杨道路。从开始蓄洪到8月初退洪,他和供电所21名员工分别住在供电区域内的28个湖心庄台上。

“西田坡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供庄台上41户人家使用,户均容量远远超出标准。我们在上面就是帮客户解决些日常问题,给他们一个安心。”杨道路说。

8月初,蒙洼蓄洪区开始退洪。为了保障村民灾后生活生产,杨道路和同事们对供电区域内的电力设施做了全面检查,又帮着部分村民检查、整理了漏电保护器和室内线路。“让居民放心敞着用电。”杨道路说。

“现在庄台上居住条件这么好,大热天想开几台空调都可以,我反正是哪都不想去。人恋地土虎恋山,根在这里,离不开的。”王今桂说。

将“可靠电”“优惠电”送到扶贫企业

与王今桂一样离不开家乡的还有王恒亮以及他厂里的那些员工。2016年,王恒亮带着资金返乡创业,开办了红亮箱包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拉杆箱、书包、电动车头盔等生产销售和代加工。该公司是王家坝镇的扶贫就业基地,97名员工里有48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蓄洪期间,员工们都生活在湖心庄台上出不来,工厂停产了10多天。8月3日,王恒亮准备开工时,发现厂门口的变压器从200千伏安换成了400千伏安的,几名电力员工正在装接动力电缆。

“进入8月一直就是高温天气,厂里10多台空调,还有这么多机器工作,所以给他们的供电设备做了增容。”阜南王家坝镇中心供电所所长张庆说,“厂里的电费按照中小型企业优惠电价进行了减免,享受到国家电网的阶段性降电价‘红利’,保证企业生产就是保证贫困户的生活。”

安徽蓄洪区“电没断”的幕后故事

国网阜南县供电公司员工上门服务红亮箱包厂扶贫车间生产用电

今年59岁的张喜庆在王家坝镇保庄圩内生活了一辈子,他每天早晨四五点钟起床,把地里的庄稼整理一遍后,就到箱包厂打工,每个月可以增加收入2000多元,给家庭脱贫致富添了一把力。

进入汛期,除了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用电需求和企业复工用电无忧,当地供电企业还组织力量对蓄洪区内的电力设施开展隐患排查。“我们利用三相负荷监测、调频、红外测温等技术对电网开展运维,确保主配网不出现大面积停电”,张庆说。

截至目前,当地供电企业已完成蓄洪区内66个庄台累计6311户用电接线排查,消除隐患311处,安装漏电保护装置127个,切实保障了安全可靠供电,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