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面子”做实“里子”——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环保建设纪实-《国资报告》杂志

1997年之前,黄骅港还是苦海盐边的盐碱滩;今天,黄骅港已跃居成为生态智慧能源大港。   

厂房绿植环绕,堆场一尘不染,筒仓清洁高效,生态水系统有序运行…… 如今的黄骅港,俨然是一座海上花园。  

多年来,黄骅港务公司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刮骨疗毒的勇气,积极践行“建设绿色港口、共享碧海蓝天”的环保理念,在扮靓港口“面子”的同时,扎实做好水系统管道、煤污处理、粉尘处理等“里子”工程,为环境治理注入新动能。   

变废为宝降成本   

煤污治理,一直是限制煤港发展的“拦路虎”。煤污水排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尤其到了汛期,露天堆放的煤炭遇到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时,部分含煤污水会漫出排入大海造成污染,同时,雨水排放不及时,又极易造成堆场内涝而影响生产。

公司为进一步强化煤污源头治理,陆续建设二期、三期、四期煤污水处理站,主要将港区产生的含煤污水进行分区、分级收集,经过混凝处理工艺,将含煤污水进行净化后直接回用于生产。   

“各水系通过阀门联通并自由调用,解决了煤炭在装卸、储存过程及恶劣天气产生废水污染的难题。现在,我们利用智慧管控实现了远程调水,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通过分级分层处理的方式,将港区煤污水进行最大程度的回用,煤污处理站由之前的日处理2000方提升到6600方,不仅实现了含煤污水的‘零排放’和‘零污染’,还为港区洒水除尘提供了充足水源,一举两得。”公司水调度员李冬自豪地说。

黄骅港务公司坚决做到不让含煤污水“漏网”,也不放过来港船舶的压载淡水。   

据统计,该公司2019年实现压舱水、煤污水、雨水回收利用共计约315万方,节约用水成本1565万元。今年,黄骅港几乎实现了港区生产用水的自给自足,从市政管网生产购水量只占生产总用水量的9.6%,达到绿色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正是得益于煤污深度治理的“里子”工程、周密的调水用水计划,才能激发出煤污水处理站的核心效能,为公司环境管控增加绿色“筹码”。   

提质增效破“瓶颈”   

提质增效是实现粉尘治理的最强“法宝”。“以前,粉尘处理车间产量低、工艺落后,收集的煤尘、煤泥在堆场堆放,遇到大风恶劣天气又会造成二次污染。现在对所有的煤尘、煤泥做到了应收尽收,制成煤饼后,确保不起尘、不粘结,制饼量由日均3至5吨上升到最高日产量达70吨,在保证煤炭运输全流程环境可控的同时,每年可为集团节约货损15000吨,为公司增加经济收益285万元。”公司生产服务中心生态环境科科长孙立伟介绍道。

黄骅港务公司进一步强化对环境监测、生产设备、环保工艺的技术革新,对进料振动筛、卸料除尘、压滤设备等加强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除尘效率。同时,在之前只能进吸尘车的基础上,增加煤泥、漏斗等多路进料源,全面提升制饼能力。   

“刚到粉尘处理车间工作时,一天的制饼量最多也就三五吨,一个月拿不到2000元的死工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职工的积极性都普遍不高。自从实施了1%专项奖励及二次绩效分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明显增强,因为干得多就挣得多!”勤裕公司煤污治理班的班长王永安笑着说。   

正是在粉尘处理工艺、技术革新上下深功夫、苦功夫,黄骅港务公司粉尘处理才能突破“瓶颈”,煤港粉尘才无处遁形。  

平衡用水解难题  

互联互通解决用水供需平衡是关键。黄骅港务公司在实现含煤污水对外“零排放”目标后,紧密结合港区实际,建立了以生态保护和自给自足为目的生态水循环系统。

自2016年起,黄骅港务公司以港区闲置场地资源为基础,规划实施了以“两湖”“两湿地”为主体,水域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系统。今年又自主规划实施了西湿地项目改造,为湿地互联互通、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港区微气候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前是一下雨就害怕,害怕水源调度不合理产生内涝,影响生产。现在是盼着多下点雨,因为一下雨我们就可以把水源进行最大程度回收利用,节约公司的用水成本,这不是就是为公司增加效益了吗!”水调度员张宝亮说。   

黄骅港务公司充分利用人工湿地作为雨水调蓄和净化的缓冲空间,不但可以解决雨季时期绿化和生产用水都大量减少,但是进水量却远远大于生产用水量,雨水无法利用的矛盾。也可以有效根除因港内排海口封堵,雨污水无处排放,港内出现积水内涝现象的难题。   

正是水资源利用的统筹兼顾、互联互通,黄骅港务公司生态水系的“里子”工程才得以高效运行,有效解决了公司春秋季供用水不平衡等问题,实现了由表及里的升华。  

智慧管控上水平

智慧决策是清洁生产的重要保障。黄骅港务公司为解决煤炭港口堆场扬尘污染和含煤污水排海两大环境问题建立生态环境管控中心,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将港区水资源调度、环境在线监测等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对外展示环保工艺成果的窗口。   

“我们在实现环境实时监控的同时,更加强化环境的事后管控。通过每日环境监测分析,具体统计哪些煤种容易起尘超标,对于当日重点的超标点位,结合当班生产作业的流程、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煤种情况形成反馈报告至生产部门,为生产部门的清洁生产提供决策预判,主动将流量控制、底层洒水、干雾除尘等措施提前谋划,做到主动环保。”生态环境管控中心值班员刘永青介绍说。  

黄骅港务公司在月度评价中,以生活区的清洁对照点均值为标准,将运行班组每天对环境污染的贡献值进行测算,形成排名,纳入激励考评机制中,真正将环境管控细化到每个班组和个人身上。为生产部门的清洁生产提供环境管控的数据支撑,助力安全绿色环保稳步提升。

从黑煤港到花园式港口,黄骅港走出了一条绿色环保发展的嬗变之路。“三季有花、四季透绿、港在海中、人在园中”的优美画卷在这里成为了现实。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