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告显示:要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全球每年必须将化石燃料产量削减6%

12月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等全球领先的环境研究机构将共同发布《2020年生产差距报告》。报告指出,要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全球每年必须将化石燃料产量削减6%。

《2020年生产差距报告》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刺激和复苏措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生产的影响。报告发布之时,气候行动或将迎来转折点——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各国政府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而且中国、日本、韩国等主要经济体均作出了实现净零排放的承诺。

“在各国寻求疫情后经济重启之时,对低碳能源和基础设施进行投资,有利于就业、经济发展、人类健康和空气质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尔·安德森(Inger Andersen)说,“各国政府必须抓住机遇,推动经济体和能源体系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转移,重建更加美好、公平、可持续、具有韧性的未来”。

“该研究非常清晰地表明,如果各国维持当前的化石燃料生产水平,我们将面临严重的气候影响,更何况各国还在计划增加化石燃料产量。”报告主要作者之一、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主任迈克尔·拉萨鲁斯(Michael Lazarus)说。“同时该研究明确提出了解决方案:政府应出台政策,降低化石燃料需求和供应,并对当前依赖于化石燃料的社区提供支持。该报告向政府提出了公正、公平的能源转型建议。”

报告的主要发现包括:

  • 为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2020年至2030年,全球每年化石燃料产量必须每年削减6%。然而,各国每年计划或预计产量却将每年增加2%,到2030年,化石燃料产量将比1.5摄氏度温控目标要求的水平高出一倍以上。

  • 2020年至2030年,全球每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必须分别削减11%、4%和3%,才能实现1.5摄氏度温控目标。

  •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为阻止其蔓延所采取的封锁措施的影响下,煤炭、石油、天然气产量出现短期下降,但是各国政府在疫情前已制定的计划及疫情后所采取的刺激措施或将造成全球化石燃料生产差距进一步扩大,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气候影响。

  • 截止目前,G20政府已承诺向化石燃料生产和消费行业提供超过2300亿美元的疫情复苏资金,远远高于向清洁能源行业提供的资金额(约1500亿美元)。为实现气候目标,政策制定者必须扭转这一趋势。

 

报告还分析了全球如何实现从化石燃料向清洁能源的公平转型,指出具有较高融资及制度能力、且对化石燃料生产依赖程度较低的国家应以最快速度削减化石燃料产量。目前,这类国家中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化石燃料生产大国却在扩大化石燃料供应。

疫情影响下的需求与价格暴跌,让许多化石燃料依赖型国家或地区的脆弱性再次凸显。这些国家或地区摆脱这一陷阱的唯一途径是淘汰化石燃料,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报告认为政府应将复苏资金用于经济多元化发展和清洁能源转型,以产生更强大的长期经济发展和就业潜力。

报告指出了六个行动领域,为政策决策者在实施疫情复苏计划时着手削减化石燃料产量提出了方案。这些方案有利于减少政府对化石燃料的支持,限制化石燃料产量,并确保刺激资金用于绿色投资(同时将高碳型支持措施与长期符合气候目标的条件相绑定)。

“在很多情况下,政府行动或许会将我们锁定于化石燃料发展路径。报告提出了替代方案,指出了摆脱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的解决方案和案例,”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曼斯·尼尔森(Måns Nilsson)说。“现在是时候了,让我们去想象和规划更加美好的未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