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葛洲坝电厂17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更新改造项目首台机组顺利通过72小时试运行,投入商运。全球直径尺寸最大的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焕发智慧新貌。

1979年,东方电机自主研制的葛洲坝电站17万千瓦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其11.3米的转轮直径为世界之最

曾获获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如今老机组焕发智慧新风貌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是长江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有万里长江第一坝之称。共装有22台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2台机组单机容量170兆瓦(简称“大机”),转轮直径11.3米,至今仍为全球最大。19台机组单机容量125兆瓦(简称“小机”),1台机组单机容量20兆瓦。其中6台小机,2台大机由东方电机自主研制。

东方电机研制的2台大机分别于1981年7月和1981年12月投运,曾获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也是中国水电史上首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同年获奖的还有原子弹、氢弹的突破和武器化,第一艘核潜艇的研究、尖兵一号卫星等重大项目。

2021年,葛洲坝电站两台单机容量170兆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已持续运行近40年,濒临理论运行寿命期限,为确保机组继续安全稳定高效运行,葛洲坝电厂启动了项目改造工程。东方电机负责2台170兆瓦机组更新改造设备研制工作。项目团队精心设计、精品制造、精细安装,用实际行动捍卫企业的至高荣誉。

在葛洲坝大机更新改造中,东方电机以自主研发的智能分析诊断系统为基础,开发了葛洲坝大型轴流转桨式机组全息监测和智能诊断系统。该系统在现有标准配置基础上,新增200多个传感器测点,实现机组设备全息监测;在行业内首次采用基于PXI总线虚拟仪器采集设备收集机组运行参数,实现多物理量、大批量、高频率、实时同步的数据采集。

该系统可实时直观集中展示机组运行数据,实现机组运行状态实时评估、运行趋势预测、异常早期预警、故障智能诊断,为用户提供机组运维决策建议,实现机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该系统还内置案例中心,集成了行业典型故障案例并可持续更新,为用户提供了专业案例资源,为机组更好运维提供了坚实支撑。

葛洲坝机组三维模型(全息监测和智能诊断系统)

穿越时空40年,技术迭代翻天覆地,企业精神历久弥坚

葛洲坝大机转轮研发设计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开始了葛洲坝水电站的建设。东方电机拿出了17万千瓦的大机方案,无论是单机容量还是转轮直径在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先例,那时的东方电机只是行业里的“小个头”,却要挑战国外都还没能造出来的巨型机组,在许多人的眼里有些不自量力。

在原一机部召开的葛洲坝水轮发电机组设计讨论会上,有人想推翻东方电机大机设计方案。甚至有专家断言“这将是扔在长江里的一堆废铁”。面对质疑,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东电人以有力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坚持“大机”设计方案,并发出回应:国外没有的不等于国内就不能有。东电人探索的是前人、包括外国人没走过的路。

葛洲坝水轮机

靠着朴实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祖国无比热爱的感情,东电人迸发出了最大的创新活力。无论寒冬腊月还是酷热难耐,厂房内都是焊花飞溅、机器轰鸣,一双双粗糙的大手,却犹如穿花纳锦,不差毫厘。1500个日日夜夜,“小个头”硬是靠着求实图强的干劲和执着完成了挑战。

1981年的9月30日晚11点54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这样一段新闻: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电站的两套单机容量为170兆瓦的水轮发电机组,试运行成功,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低水头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转轮直径达到了11.3米。

这条消息一经播出立刻引起了世人的震惊。西方的一些媒体直接对这条新闻提供的数据提出了质疑。他们难以相信当时的中国竟然有如此之高的设计制造水平。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发电装备研制水平已实现迭代式巨大飞跃。在那个连手摇计算机都还没有的年代,老一辈东电人用算盘和计算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计算。如今东方电机成功研制三峡、溪洛渡、白鹤滩等巨型水轮发电机组,实现“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建成行业首个定子冲片无人车间,拥有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发电设备产量和规模连续多年居行业第一,已成为世界水电设备研制的排头兵企业。

葛洲坝改造导水机构预装顶盖吊装

时光荏苒,岁月更替,但企业精神历久弥坚。

筑梦葛洲坝,

让滚滚长江按照人民的意志贡献强大电能。

圆梦三峡,

为三峡大坝装上了“中国心”。

鹤舞白沙滩,

实现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突破。

东方电机始终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

不断打造大国重器,

不断创造更大辉煌。

葛洲坝改造首台机组导水机构通过验收

立足新发展阶段,

东方电机将持续发扬“求实、创新、人和、图强”的企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朝着世界一流能源装备企业奋勇前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