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苏佳纯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石油经济室首席研究员

 刘畅 段绪强

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石油经济室助理研究员

一、国际油价回顾

2023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呈现震荡下行走势(见图1-1);Brent原油连续期货结算均价为82.10美元/桶,WTI均价为76.05美元/桶,环比分别下降7.36%与7.99%,同比分别下降16.14%与19.96%。

1月,全球经济前景与石油需求预期主导国际油价走势;2月,俄罗斯石油供应预期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是引起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原因;3月,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因素主要为美欧金融风险以及中国石油需求预期,其中,3月13日-17日,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瑞信股价暴跌,对银行危机的担忧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市场对发生金融危机的担忧加剧,Brent日均结算价格连续暴跌9.81美元/桶至72.97美元/桶,创下2023年的最大单周跌幅。

一季度,Brent与WTI原油期货的价差基本保持稳定,均值为6.02美元/桶,环比增长0.67%,同比增长108.30%,反映了乌克兰危机后欧洲石油供应偏紧与美国需求疲软的持续状况。

2023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回顾与展望

图1-1  2023年一季度国际油价走势

二、一季度国际油价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冠疫情影响减弱,中国疫情防控政策平稳转段

一季度,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及原油市场的的影响逐渐减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从2022年11月中旬开始的感染高峰在1月达顶,在2、3月趋缓,死亡率明显降低;此轮疫情流行毒株主要是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BF.7、BQ.1.1以及XBB.1.5,疫情中心主要在西太平洋地区。

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平稳转段。根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于12月22日达到峰值;此轮疫情以BA.5.2、BF.7及其亚分支为优势株。第一轮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结束后,至今尚未出现新的高峰,但2月底至4月初流感病毒感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月6日至12日以来流感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3月6日至12日后上升趋势明显趋缓,3月20日至26日达阶段高峰后开始下降。

(二)世界经济不均衡复苏,全球通胀持续缓解 

一季度,世界经济呈明显复苏态势,但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1-3月,全球制造业PMI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仍处于收缩区间,分别为49.1%、49.9%、49.6%;全球非制造业PMI快速上升至扩张区间,分别为50.0%、52.6%、54.4%。世界经济的复苏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随着疫情影响消退,稳经济政策靠前部署,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其中,居民出行及消费快速回升,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出口强劲反弹。

2022年12月中国制造业、非制造业PMI跌至2020年3月以来的最低值,分别为47.0%、41.6%。2023年1-3月,中国制造业PMI重新上升至扩张区间,分别为50.1%、52.5%、51.9%;非制造业PMI更是从谷底迅速反弹、一路上涨,分别为54.4%、56.3%、58.2%,创2011年6月以来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约4.5%。

相对的,欧美服务业景气度快速升至扩张区间,但制造业景气度仍处于收缩区间。1-3月,美国经济呈现持续上行态势,服务业PMI分别为46.8%、50.6%、53.8%,制造业PMI分别为46.9%、47.3%、49.2%。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年化环比初值为1.1%,远不及市场预期值2.0%。欧元区服务业PMI强劲增长,分别为50.8%、52.7%、55.6%;制造业PMI则在收缩区间持续下降,分别为48.8%、48.5%、47.3%。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受通胀影响持续、消费者需求下降的影响,欧元区一季度GDP环比增长约0.1%,低于预期。

全球通胀持续缓解。受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能源价格大幅下降的影响,1-3月,美国CPI同比分别增长6.4%、6.0%、5.0%;欧元区CPI同比分别增长8.6%、8.5%、6.9%;中国CPI持续处于低位,同比分别增长2.1%、1.0%、0.7%。

(三)亚洲带动全球液体燃料需求增长,欧美需求下降

一季度,全球道路交通出行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境内航空出行大幅提升,国际航空出行稳中有升。根据Rystad的统计数据,全球道路交通出行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境内航空出行由疫情前的80%大幅上升至90%,主要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政策转段;国际航空出行尚处于平稳有序恢复的过程中,基本在疫情前80%的水平附近波动。

基于各机构对液体燃料需求的预测(表2-1),研究认为:由于中国疫情防控政策成功转段且经济强劲复苏,一季度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恢复增长,扭转了2022年四季度的回落态势,然而受经济疲软、通胀高企、极端天气频现以及乌克兰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增长幅度低于预期。

根据EIA的预测,一季度全球液体燃料需求100.01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27百万桶/天,同比增长1.43百万桶/天,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0.12百万桶/天。

增长主要来源于亚洲地区,其中,中国需求15.83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63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71百万桶/天,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约1.88百万桶/天;除中国外的其他非OECD亚洲国家需求14.24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39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48百万桶/天,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约0.60百万桶/天。

欧美需求下降,其中,美国需求19.87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30百万桶/天,同比下降0.36百万桶/天,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下降约0.49百万桶/天;欧洲需求14.03百万桶/天,环比下降0.08百万桶/天,同比增长0.08百万桶/天,比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低0.81百万桶/天。

表2-1 全球液体燃料供应及需求(2023年4月)  

单位:百万桶

2023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回顾与展望

(四)俄罗斯石油供应受制裁影响较小,市场供应略宽松

一季度,全球液体燃料供应相对宽松,约为101百万桶/天,环比减少约0.3百万桶/天,同比增加约2百万桶/天,比需求高约1百万桶/天。

“OPEC+”原油产量保持稳定。2022年,“OPEC+”计划从11月起在8月产量目标的基础上再减少2百万桶/天;2023年1月至3月,“OPEC+”继续执行这一减产目标,原油协议目标产量为40.10百万桶/天。

根据IEA的统计数据(见表2-2),1月至3月,“OPEC+”原油产量仍低于产量目标,产量目标完成率约为94%~95%,未完成产量目标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俄罗斯受西方制裁以及主动反制措施影响而减产;二是沙特因航运减缓而产量下降;三是尼日利亚、安哥拉、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伊拉克等国因产能限制、定期维修和非计划停运而未达到产量目标。

表2-2 2023年“OPEC+”国家原油产量

2023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回顾与展望

俄罗斯石油产量受西方制裁影响不大。欧盟对俄石油出口的制裁措施包括:2022年12月5日起禁止超过60美元/桶限价的俄罗斯石油进口、禁止为超过限价的运输俄油的船只提供保险及再保险服务;2023年2月5日起禁止超过限价的俄罗斯成品油进口,其中,汽油、柴油、煤油等轻质油品限价100美元/桶,重油、焦油、沥青等重质油品限价45美元/桶。

一季度,乌拉尔原油现货价格比Brent原油现货价格低30-40美元/桶,在市场上具有极强竞争力。随着俄罗斯石油出口由欧洲成功转向亚洲,掺混、经第三方码头转运等市场操作日趋成熟,俄罗斯石油出口受西方制裁影响较小。随着国际油价的持续走低,俄罗斯从自身利益出发回应西方制裁,宣布从3月起减产0.5百万桶/天。

根据IEA的统计数据,1月、2月,俄罗斯石油产量分比为11.24百万桶/天、11.37百万桶/天,与乌克兰危机前水平基本持平;3月,随着主动减产措施的实施,俄罗斯石油产量降至约10.95百万桶/天,预计一季度产量11.14百万桶/天,比乌克兰危机前水平低0.16百万桶/天。

美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受极寒天气导致的大范围停电、低油价高通胀高利率导致企业再投资意愿降低等因素影响,美国石油产量增长低于预期。根据Baker Hughs的统计数据,截至3月30日,美国活跃石油钻机数592台,较2022年12月30日水平(621台)下降29台。IEA预计美国一季度石油产量18.54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25百万桶/天。

其他非OPEC国家增产有限。IEA预计一季度中国石油产量环比增长0.19百万桶/天,巴西环比增长0.09百万桶/天,加拿大环比下降0.18百万桶/天。

(五)全球石油库存回升,战略石油储备持续下降

美国及OECD国家石油库存(包括原油及石油产品)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IEA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2月OECD国家商业石油库存为2839.7百万桶,比2022年12月增长63.1百万桶,同比增长211.4百万桶;战略石油库存为1220.8百万桶,比2022年12月增长3.8百万桶,同比下降243.3百万桶。根据EIA统计数据,截至3月31日,美国商业石油库存为1226.25百万桶,比年初增加21百万桶,增长主要由于美国石油消费疲软;美国战略石油储备371.18百万桶,比年初减少1.2百万桶,已跌至1983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六)欧美央行持续加息,银行倒闭凸显金融风险

为了遏制通胀,2022年,美联储累计加息7次共计425个基点,欧洲央行累计加息4次共计250个基点。2023年一季度,美欧持续收紧货币政策:美联储于2月、3月分别加息25个基点,累计50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区间4.75%—5.00%;欧洲央行于2月、3月分别加息50个基点,累计加息100个基点,主要再融资利率上调至3.00%。美欧持续加息施压国际油价下行。

需要指出的是,3月13日-17日,美国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第一共和银行、瑞信股价暴跌,对银行风险的担忧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国际油价应声暴跌。美国银行的破产是美联储激进升息,导致资产负债久期错配的必然后果,同时也暴露了美国银行在利率周期急转掉头下的流动性风险。引发瑞信银行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瑞士向美国政府披露客户信息、在乌克兰危机中参与制裁俄罗斯,导致其中立地位和信誉受损,造成大量资金外流。

危机发生后,美国、瑞士的监管当局在金融机构爆发风险的当口果断采取了措施。美国财政部、美联储和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全额担保硅谷银行和签字银行的存款,同时对其他有需要的银行提供为期一年的流动性贷款支持(“BTFP”)。随后,在美国政府的督促下,摩根大通等11家美国银行同意为困境中的第一共和银行共同出资300亿美元,以存款方式存入该行,并承诺将这些存款存放至少120天。

在瑞士政府的推动下,3月19日成立于1856年的瑞士信贷银行正式宣布被瑞银集团以总额30亿瑞郎的价格收购。政府的应对措施缓解了市场的担忧,国际油价随之反弹,但这些措施只是对风险有所缓解并没有解决更为深层的问题——在各国央行激进升息下,全球金融体系异常脆弱,通过隐形杠杆的放大作用,一经某一事件触发,便可能在银行、基金、甚至所有资产管理领域催化出新的危机。

(七)地缘政治事件频发,但未主导国际油价波动

一季度,地缘政治事件频发并对油价产生影响。上述事件主要包括:

1月10日法国政府公布退休制度改革方案,19日法国开启新年第一轮大罢工,中断了港口、炼油厂和发电站的运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1.18美元/桶;

1月25日,美国公布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武器的计划,26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1.35美元/桶;

1月28日,美国声称中国使用“间谍气球”,油价未出现显著变化;

2月5日,西方对俄罗斯成品油出口的限价令生效,6日至8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连续3日累计上涨5.15美元/桶;

2月9日,俄罗斯宣布为了反制西方制裁减产0.5百万桶/天,10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1.89美元/桶;

3月3日,尼日利亚抗议党反对选举结果,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1.08美元/桶;

3月7日,法国开展第六轮反退休改革抗议活动,法国总工会(CGT)组织能源企业的罢工人员封锁了部分炼油厂,8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下降0.63美元/桶;

3月10日,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升1.19美元/桶;

3月20日-2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莫斯科,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稳定因素,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连续两天累计上涨2.90美元/桶;

3月23日美国空袭叙利亚东部、法国开展第九轮反对退休改革大罢工,24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下降0.92美元/桶;

3月27日,德国交通系统开始全国大罢工,Brent原油期货日均结算价格上涨3.13美元/桶。

尽管地缘政治因素对油价产生了一定扰动,但主导国际油价的因素仍是供需基本面、经济前景、金融市场与货币政策。

三、二季度国际油价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冠疫情重新抬头,对全球经济影响有限

二季度,全球新冠疫情将处于低水平传播状态。历史数据表明较高的气温会抑制新冠病毒的生存和传播,随着二季度北半球气温升高,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的可能性在减弱,但有可能出现较小的感染峰值。

3月底开始,新冠疫情在全球重新抬头:印度公布4月8日新增感染病例6050人,是3月19日新增病例数的近10倍;日本4月11日新增感染病例9940人,相对于3月底的感染波谷期水平(约5000人)快速增长近1倍。此轮流行主要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株XBB.1.16,该毒株已在我国境内检出。根据疾控中心的统计数据,4月6日当周中国新冠阳性检出率为1.4%,是3月30日当周新冠阳性检出率(0.7%)的2倍,我国新冠疫情感染已出现再次爆发趋势。根据中国疫情防抗政策以及目前人群的普遍防护状况,参考周边国家情况,预计此轮疫情可能形成一轮小高峰,疫情发展会以快速过峰的方式进行,对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

(二)全球经济整体疲软,中国是经济增长主要引擎

在金融部门动荡、通货膨胀高位运行、俄乌战争冲击持续以及新冠疫情进入第三年的影响下,未来前景再次充满了不确定性,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将更加凸显。根据IMF于4月11日公布的最新预测,多个国家的利率水平迅速上升导致经济活动放缓,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4%下滑至2023年的2.8% 。

发达经济体的增速放缓预计将尤为明显,从2022年的2.7%下降至2023年的1.3%,约90%的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或放缓,包括美国GDP增速下降至1.6%、欧元区0.8%、日本1.3%、英国-0.3%。

与此同时,多个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则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其中,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助力经济强劲反弹,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拉动经济,零售和旅游业等经济指标快速回升,对全球经济是重大利好,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约1/3。IMF预计,202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GDP增速3.9%,包括中国5.2%、印度5.9%、俄罗斯0.7%、巴西0.9%、沙特阿拉伯3.1%、尼日利亚3.2%、南非0.1%。

二季度,全球经济发展的分化将更为严重。中国银行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将全面进入疫后修复期,消费有望延续较好恢复势头,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将较快增长,房地产投资逐步企稳,出口或继续维持增长势头;加之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预计二季度GDP增长7.6%左右。美国及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在金融部门进一步承压的情况下,不排除二季度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最近发生的美欧银行业危机显示出美国和其他地区银行系统超预期的脆弱性,而这种脆弱性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进一步冲击。摩根大通预计2023年第二季度美国GDP将萎缩0.4%。

(三)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持续增长,欧美存在下行风险

二季度,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持续增长,EIA预计为100.70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69百万桶/天,同比增长1.68百万桶/天。其中,由于恶劣天气影响相对减弱、油价回归合理区间,美国需求增长强劲,环比增长0.64百万桶/天;中国需求持续复苏,环比增长0.19百万桶/天;除中国外的其他非OECD亚洲国家受外需下降影响而对液体燃料的需求增速放缓,环比增长0.05百万桶/天;欧洲需求增长基本停滞,环比增长0.02百万桶/天。不排除因欧美爆发金融危机、欧洲罢工持续并扩大等原因所导致的欧美需求大幅下降的可能性。

(四)“OPEC+”大幅减产,市场供应偏紧

二季度,“OPEC+”原油大幅减产,美国石油产量有所增长,北海、加拿大的油田进行常规检修,全球石油供应偏紧,原油生产冗余产能增多。预计二季度全球液体燃料供应或不及101百万桶/天,与需求维持紧平衡。

“OPEC+”原油大幅减产。“OPEC+”在2022年10月开始减产200桶/天的基础上,多个成员国于4月2日宣布从5月开始自愿减产并将主动减产持续至2023年底,其中沙特、俄罗斯分别减产0.50百万桶/天,伊拉克、阿联酋、科威特、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阿曼分别减产0.211百万桶/天、0.144百万桶/天、0.128百万桶/天、0.078百万桶/天、0.048百万桶/天、0.04百万桶/天,总计1.649百万桶/天。届时,“OPEC+”的减产总量将达到约366万桶/天,相当于全球需求的3.7%;“OPEC+”将保有约5.35百万桶/天的冗余产能,对世界原油市场拥有绝对控制力。

根据IMF的预测,2023年中东主要产油国财政盈亏平衡油价为:沙特80.9美元/桶,阿联酋55.6美元/桶,科威特70.7美元/桶,伊拉克75.8美元/桶。因此,若Brent原油期货价格显著低于80美元/桶,OPEC+有可能进一步减产。预计“OPEC+”4月原油产量与3月持平,5月达到减产目标,6月产量基本与5月持平;二季度原油产量环比减少0.73百万桶/天。其中,俄罗斯自3月开始自愿减产0.50百万桶/天,并将减产贯彻至二季度,预计4-6月俄罗斯石油产量与3月基本持平,约为10.9百万桶/天。

美国石油产量有所增长。由于经济前景持续恶化、通胀水平高企、融资成本增加、油价利润空间不足等原因,美国油气生产商再投资的动力不强烈。根据IEA的预测,二季度美国石油产量为18.87百万桶/天,环比增长0.33百万桶/天。

其他非“OPEC+”国家增产乏力。根据IEA的预测数据,受定期维修影响,预计二季度加拿大石油产量环比减少0.04百万桶/天,挪威减少0.05百万桶/天,英国减少0.04百万桶/天,总计减产约0.13百万桶/天;同时,中国、澳大利亚石油产量环比分别减少0.04百万桶/天、0.03百万桶/天。主要的非“OPEC+”产油国中,仅有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石油产量增幅较大,环比分别增长0.08百万桶/天、0.05百万桶/天、0.03百万桶/天。

(五)IEA成员国石油储备急需补库,美国补库或延迟

二季度,IEA成员国战略石油储备处于历史低位,出于能源安全考虑急需补库;但随着“OPEC+”大幅减产,Brent原油期货价格重回80美元/桶附近,IEA成员国补库计划有可能推迟。由于目前美国能源部正在进行的战略石油储备销售,同时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四个战略石油储存点中有两个正在进行维护,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回购计划推迟。4月-6月,美国将按计划进一步释放26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此为多年前批准的固定销售计划。3月29日,美国能源部长格兰霍姆称,美国将在今年四季度开始为战略石油储备回购原油,在一年内完全补充是不可能的,回购取决于交易所和交易价格。

(六)欧美央行继续加息,持续打压油价

二季度,欧美央行继续加息,油价将面临下行压力。欧美通胀持续处于高位,而“OPEC+”自愿大规模减产将推升油价,从而不利于降通胀,美联储与欧洲央行5月、6月再度加息可能性增大。随着美联储持续加息的累加效应逐渐显现,失业救济申请人数、制造业活动指数和建筑支出等主要经济数据指标都表明,美国经济增长正在放缓,外界也愈发担忧美联储继续加息将导致美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陷入衰退。

就未来加息路径,美联储内部的分歧较此前更加明显。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美联储5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34.1%,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5.9%;今年6月维持利率在当前水平的概率为31.9%,累计加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6.9%,累计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1.2%。

欧洲央行加息决策较为谨慎,尚存在较大加息空间,面对通胀高企的情况,也未因美国银行业危机波及到欧洲而放慢加息节奏。美国银行预测,欧洲央行5月将加息50个基点,6月将加息25个基点,并且在2024年6月之前不会降息,欧洲央行存款利率将在7月达到4%的峰值。

(七)地缘政治风险高发,加剧国际石油市场震荡

二季度需要关注的地缘政治风险包括:美国与中国对抗加剧不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导致油价走低;中东地区涌现和解潮,产油国对原油供应的控制力加强,有利于油价走高;美国肆意破坏中东和平将导致油价升高;由于美国援乌法案即将在7月到期、俄乌交战双方已现疲态、欧洲因经济滞涨反战主张愈加强烈,乌克兰危机有望出现重大转机,俄罗斯和乌克兰很有可能基于中国提出的《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重启和谈,从而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和石油需求的提振,导致油价上升。总的来说,可引起油价上行的潜在地缘政治风险较多。

四、国际油价预测

展望二季度:基本面来看,基于目前的疫情、经济与气候的现状以及预期,全球液体燃料需求持续增长,欧美需求存在下行风险;“OPEC+”原油大幅减产,美国石油产量有所增长,北海、加拿大的油田进行常规检修,全球石油供应偏紧;IEA成员国战略石油储备处于历史低位,急需补库,但美国补库可能延迟,对油价支撑力度减弱;央行继续加息,持续打压油价;地缘政治风险对油价存在较大扰动作用。研究认为,二季度国际原油市场主要受到供需基本面、金融市场及货币政策、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存在大幅震荡的可能;预计Brent原油期货均价大概率处于在74-82美元/桶;2023全年Brent原油期货均价73-83美元/桶。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