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宋词
出品 | 光伏Time
说到底,技术才是光伏产业的核心博弈点。
技术路线之争从来都是光伏行业的热门话题。
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延续了高景气态势。尽管182及210的硅片尺寸在业内仍旧争论不休,其阵营也各自为王,但大尺寸、薄片化、N型的主流发展趋势已逐渐成为定局。
N型狂飙的上半年,TOPCon电池技术抢占了先机,一路高歌猛进,成了新老玩家扩产的主流路线。但在降本增效的光伏行业中,TOPCon真的能成为接棒电池技术未来的下一代吗?谁又是最后的主角呢?
大硅片趋势不可逆
尺寸不统一是光伏行业存在的一大痛点,目前来看,单晶硅成了光伏硅片的主流市场,并向着大尺寸发展。
进入大尺寸硅片时代,市场上讨论最多的便是182和210尺寸之争。以天合光能为首的企业支持210mm,隆基、晶科、晶澳则是182mm的支持者。
不过在光伏行业持续上升的景气度下,还不能辨别谁赢谁输,组件尺寸呈现乱战的困局。正因此,近年的矩形硅片又逐渐被业内所关注。
今年SNEC展会上,多家龙头组件企业展出了基于矩形硅片的组件产品,矩形硅片尺寸包括182*183.75mm、182*185.3mm、182*186.8mm、182*191mm、182*199mm、182*210mm等。
SNEC组件展品矩形硅片尺寸
资料来源:InfoLink
三年前,大尺寸硅片变革拉开帷幕,如今182mm、210mm已成市场主流尺寸。今年开始,InfoLink Consulting等机构也暂停了对166硅片的报价。
在降本增效的驱动下,硅片大尺寸、薄片化进程正逐渐加速。
InfoLink数据显示,硅片的减薄在龙头厂商的带领下尺寸已较为统一,P型主流厚度来到150μm、N型主流厚度来到130μm。
据了解,目前N型硅片主流厚度已经大幅低于PERC硅片的厚度。且N型硅片具备更大的减薄潜力,2023年TOPCon、HJT硅片主流厚度有望分别达到130μm、120μm。
在光伏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尺寸化和高功率化是推动光伏行业升级的关键动力,而这离不开尺寸的标准化。
7月初,隆基、通威、天合、晶澳、晶科等9家企业对新一代矩形硅片中版型组件尺寸标准化达成了共识,组件尺寸为2382mm*1134mm、组件长边纵向孔位距为400mm/790mm/1400mm。
不过这只是第一步,尺寸之争远未停止,尺寸标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公开表示,我国光伏硅片行业发展整体还有3-5倍空间,预计2030年将达到新的高度,硅片行业市场规模约8000亿元。未来182mm和210mm硅片市占率逐步走高,预计2023年市占率达到95%。
2022-2026年不同尺寸硅片产能占比趋势
资料来源:TrendForce
集邦咨询旗下新能源研究中心EnergyTrend数据显示,今年大尺寸硅片产能持续加速扩张,市场占比将由2022年的83.45%快速提升至95.74%以上。2023年,大尺寸硅片产能达792.4GW,其中210尺寸产能达到320.8GW,硅片大尺寸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部分硅片厂商产能统计
公开资料整理
N型狂飙
在光伏行业中,电池可以说是最具技术含量的环节。公开资料显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企业电池、组件环节扩产总规模已超900GW。
上半年部分光伏企业电池、组件扩产情况
公开资料整理
从电池环节技术路线来看,N型电池成了企业主要的扩张方向。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从P型向N型转型的关键时期,而TOPCon作为过渡的技术,自然也受到了更多企业的青睐。
晶科、协鑫、TCL中环都已明确选择了TOPCon。不过也有企业选择TOPCon和HJT两条腿走路,比如天合、东方日升、通威、中南光电、晶澳、爱康、宝馨等。
在TOPCon电池领域,晶科能源是公认的龙头老大。两年前,晶科就开始布局TOPCon,是行业内第一个拥有10GW产能的企业。
上半年,晶科宣布了660亿元的扩产计划,其中,560亿用于建设年产56GW首位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项目分四期,每期都包含电池片、组件各14GW。
此前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也曾发文,表示TOPCon已成定局。
3月,隆基在鄂尔多斯投建30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电池技术路线同样选择TOPCon。
6月,通威也披露了百亿级扩产计划,拟在成都投资25GW太阳能电池暨20GW光伏组件项目,预计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105亿元。
不过在电池技术路线选择上,通威股份董事长、CEO刘舒琪曾明确表示,将选择TOPCon和HJT并列同行。
去年被业内视作N型光伏电池技术商业化元年。尽管与PERC相比,HJT和TOPCon量产规模还存在较大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N型电池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华金证券方面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当前TOPCon电池规划待建产能已超过600GW,TOPCON产能正在加速建设放量中。
根据SMM预计,2023年底国内TOPCon电池产能将达到305.9GW,产能占比将达到31.43%;2023年、2024年HJT新增规划投产分别为61.8GW、45.2GW,若按照规划全部达产后,2023、2024年国内HJT产能将分别达到68.7GW、113.9GW。
谁是未来
当前,P型电池平均23.2%的量产效率已逼近其24.5%的理论极限,很难有较大的提升。
P型和N型电池对比
中国光伏电池片行业发展趋势研究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23-2030年)
从目前主流N型电池情况来看,TOPCon 实际量产效率24%-25.2%,产线改造成本低;HJT 实际量产效率25%左右,降本路线清晰;IBC 转换上限更高,但经济性提升仍需时日。
目前得到商业化普及的只有TOPCon和HJT。其中,TOPCon因其短期内因经济性、性价比优势凸显而脱颖而出。在5月的SNEC展中,多数头部企业都有TOPCon产品展出。
从上半年扩产情况来看,TOPCon也确实更受企业欢迎,大规模产能率先落地。
不过业内主流观点认为,TOPCon只是赢在当下,HJT才是赢在未来。
国海证券研报中提到,异质结降本下半年可期。光伏设备方面,受益低碳、低LCOE、适配叠层等长期优势,HJT有望成为单节技术的终结者、叠层技术的开创者。
根据SMM预测,2024年将成为HJT电池产能扩张大年,2025左右将是HJT电池量产爆发期。这样看来,HJT还需要市场多给它一点耐心。
除以上几种N型电池外,资本市场还尤为关注钙钛矿等叠层电池技术。
中国核电、光因科技、捷佳伟创均在上半年宣布布局钙钛矿领域。其中,去年中国核电便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项目视为重点项目,将加速研发。
理论上来说,钙钛矿的效率可达到33%,远远高于PREC、TOPCon和HJT。
不同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和量产转换效率
资料来源:国盛证券
第一财经发布的2023钙钛矿电池发展趋势报告提到,华晟新能源、宝馨科技、中来股份三家企业涉足钙钛矿电池技术的目标效率均为26%以上,其中华晟新能源HJT-钙钛矿电池中试线目标效率为30%。
根据东吴证券研报统计的数据,2023年合计钙钛矿组件产能1.25GW,2025年7.4GW,预计组件市场空间约37.5亿元,2030年钙钛矿组件产能预计142GW,对应市场空间约950亿元。
在光伏行业中,钙钛矿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其产业化之路仍面临着重重阻碍。对于钙钛矿技术来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