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展依旧缓慢。 

2023年7月18日,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项目已获得天津商务局批复的油气化工现货交易牌照,成为第一家获得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开展拼单集采、油气领域第二家获批开展产能预售/预购订单交易模式的现货交易场所,该交易中心也是继上海、重庆、深圳和浙江之后的第五家天然气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的发展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但我国天然气市场目前并未在统一的管网规则下实现真正的网销分离,从而导致现有交易中心的作用发挥有待提升,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国外的天然气交易中心现状,来为我国的天然气交易中心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借鉴思路,以利于我国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创新。

国外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发展

一、欧洲虚拟天然气交易枢纽的概念

在欧洲建设虚拟交易枢纽(VTP)是天然气管网规则内容的一部分,VTP通常建立在输气管网入口点的下游和出口点的上游,托运人能够将进口或从生产者购买的天然气使用入口容量将天然气运输到VTP,在那里可以出售或再交易,在VTP的净买方应能够获得出口容量,以便将气体从输气系统中取出,出口到另一个配气管网注入储气库或供应给用户。天然气可以在VTP进行交易,而无需持有入口或出口容量。VTP的一个明显优势是能够汇集流动性,在VTP非上下游一体化的市场参与者可以独立管理上游或下游产品组合,而无需参与销售或生产,VTP也可以用作平衡市场交易产品的交割点。

欧洲能源贸易协会(EFET)2018年梳理开发了天然气交易枢纽最佳实践发展评价模型,这个模型依据其设立的16项评价内容要求及对应的20分计分标准可以对交易枢纽的成熟度进行评价,其中关键要点有信息的透明度、出入口管理机制、管网平衡规则、标准化合同、价格指数、现货期货交易产品等,得分超过17分为相对发展成熟的天然气交易枢纽。该模型评价内容可作为交易枢纽发展建设进程的实践评价参考。通过早期发展比较成功的英国虚拟交易枢纽NBP经验来看,1995年英国通过《天然气法》成功地实现了国家管网的拆分,但最初通过立法和监管建立起来的新的市场结构本身并没有产生高水平的竞争,带来需求增长的是90年代初燃气发电浪潮需要用短期额外的灵活增量气源补充其长期采购合同,同时现货市场的价格低于长期合同价格吸引了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英国天然气批发市场的参与者人数从1995年的不到15人增加到大约两年内的50多人。同时《天然气法》中规定了第三方接入英国国家管网的一套规则和程序,它创造的每日平衡机制需要一个短期交易市场实现管网的进出气量平衡,其交割点就是国家管网创建的NBP这个著名的VTP,为了每日平衡投资组合,交易员使用“标准化”合约(如“日内”“日前”、 “周末”等)在NBP交割前进行投资组合平衡。虽然NBP最初纯粹是为了平衡国家输气管网而由管网规则创建的,但它借助燃气发电增量需求和参与竞争的上游供应商低价现货供应迅速扩大了市场交易规模,并成功吸引到金融机构参与交易,成为欧洲最早成功的一个虚拟交易枢纽。

欧洲天然气交易枢纽成熟度最佳实践发展模型

image.png

二、欧洲主要天然气交易枢纽的发展

以2021年投入运营的葡萄牙虚拟交易枢纽为标志,截止至2022年底,根据欧洲管网平衡规则几乎整个欧洲国家现在都有了各自的虚拟交易枢纽,但仅有荷兰的TTF交易枢纽最为成熟,不仅吸引了实物交易商,还吸引了金融机构和投机交易商参与交易。其次是德国的THE,德国托运商利用该交易枢纽与荷兰TTF之间的差价进行套期保值和现货平衡交易。英国NBP在2021年失去了它的“成熟”地位,现在和德国的THE,法国的TRF和奥地利的VTP交易枢纽被归类为活跃的交易枢纽,其他国家的交易枢纽活跃度参差不齐。尽管过去两年的交易环境非常恶劣,在欧洲层面的场外交易大幅下降45%,交易所期货和期权交易小幅下降(仅2%),但交易所现货交易大幅上涨66%。自2021年以来,天然气市场化交易的一个主要变化是从场外交易转向更多的交易所交易,交易所交易的份额从2020年的52%,到2021年的65%,再到2022年的77%。一些新兴的金融交易所根本没有任何场外交易。

2022年欧洲主要虚拟交易枢纽成熟度示意图

image.png

衡量一个交易枢纽成熟度一个很好的指标是可供交易的产品类型及其交易量,这可以说明一个市场是用于平衡还是风险管理。在2022年TTF以49分的交易产品评分高居榜首,只有荷兰TTF和英国NBP这两个交易枢纽记录了交易所的金融期权交易,另外一个变化是在2023年上半年TTF期权交易激增。高绝对值交易量通常表明市场流动性大,参与者数量多且范围广,荷兰TTF在所有交易枢纽中拥有最大的交易量,是所有其他枢纽总和的三倍以上,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消费国德国的13倍,是法国TRF的30多倍。

欧洲的天然气市场自由化进程花了很长时间才达到目前的状态,即几乎所有国家都存在自由市场竞争,在竞争过程中新进入者开始参与并不一定意味着其提供“廉价”天然气,而是在给定的供需条件下价格最优的天然气,参与并提供更多的流动性,这反过来将带来额外的竞争,以提供最优惠的价格。按照欧盟法律的规定,在欧洲建立的所有交易枢纽基本功能是提供一种每天通过商业手段平衡管网中天然气量的方法,即使它在实践中的实施方式在不同的交易枢纽有所不同,但这种方法经实践检验是有效的。在任何交易枢纽的发展过程中,基于平衡需求的短期标准合约所形成的买卖价差商业机会会推动市场交易规模的增长,伴随现货市场的价格灵活性和对增量气源需求的增加,与枢纽现货价格指数挂钩的中远期期货合约将因为其风险管控优势逐步替代那些与油价指数挂钩的固定长期合约,如果有金融机构参与进行商业套利或套期保值将进一步增加该枢纽的流动性,这也将允许实体供应商、批发商和买家有机会有效地管理其投资组合的风险,这种良性循环将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在该交易枢纽进行交易。

2022年末,ICE交易所宣布在其位于伦敦的ICE Europe平台上开设并行的荷兰TTF期货和期权合约,这是为了在欧盟新的天然气市场修正机制有被触发的风险的情况下,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避险选项,这两个合约的平行交易可以允许用户对其投资组合进行风险管理。TTF合约可以进行长达156个连续日历月(或13年)的远期交易,有利于反映天然气市场的供需结构并支持市场参与者对价格趋势的预测判断,在2023年的前五个月,ICE交易所报告了99个创纪录的TTF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期货交易量增长了17%,期权交易量增长了179%,未平仓合约增长了68%。

三、其他地区的交易中心发展

美国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早于欧洲,其亨利实体交易枢纽是世界上功能最好、最具流动性的一个交易枢纽案例,整个北美天然气系统都是围绕着该枢纽的价格运行的,这导致美国各地的价格有所不同,在美国的不同地理区域的枢纽价格之间的套利机会推动了私营管道公司对输气能力的投资。其与虚拟交易枢纽的区别在于美国是完全私有化的不同管网公司的输气活动,而欧盟各国的虚拟枢纽则往往以国家管网为依托(德国除外),不同国家这种枢纽设置的选择主要是适应其不同区域的行业结构特点。亚洲天然气市场复杂且分散,它没有明确的地理定义市场,韩国和日本等国以进口LNG为主,没有像欧洲那样通过高压管网的线紧密相连,虽然已经开始放开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几年中短期和现货液化天然气交易的增长在2022年回落了4.4%,JKM并不是一个“枢纽”,但它已成为向亚洲交付液化天然气货物的定价基准, JKM在2022年的交易流动性不到0.8倍(低于2021年的0.89)。这是一个流动性不足的市场,但已显示出增长的迹象。

不同国家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思路也有所不同,比如印度天然气交易所有限公司 (IGX) 2020 年 12 月 10 日起作为天然气交易所投入运营,交易所提供日前到一个月的实物交割合同,提供管网出入口容量预定、平衡管理等功能,IGX是所有用户的交易中央对手方,交易模式有竞拍和连续交易两种。通过其交易特点来看,该交易中心定位为现货交易中心,提供天然气的短期资源流动性补充,也具备部分容量交易市场的功能(如容量预定和平衡偏差管理等),同时其交易规则也拥有期货交易市场的交易中央对手方和清算管理等特点。在2014年,澳大利亚能源市场运营商有限公司(AEMO)根据国家天然气法建立了一个天然气交易所,开展天然气从日到月标准化产品的短期交易,旨在补充现有的双边天然气供应安排。2017年3月开始推出Wallumbilla和Moomba市场之间的点差产品交易,2019年3月开始进行管道容量交易,交易模式有连续交易和竞价交易两种,交易时间为每周7天均可交易,有平衡偏差结算机制。

四、交易中心案例特点分析

根据不同国家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展经验来看,其发展方式选择和定义概念并不十分相同,比如美国和欧洲国家依据不同地区行业特点有物理和虚拟交易枢纽的不同选择,在欧洲既有管理不同国家互联互通的独立的容量交易中心PRISMA,也有区域性容量和商品一体化的交易中心RBP,同时还有负责管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芬兰市场区域的容量与现货、期货一体化交易平台GET Baltic,英国NBP和荷兰TTF的虚拟交易枢纽均是个概念,背后由国家管网负责运营,但奥地利的虚拟交易枢纽VTP则有独立的运营商AGGM作为市场区域经理进行市场运作,管网平衡的短期日内交易市场在英国由国家管网公司负责管理,在比利时和卢森堡有独立的管网平衡运营商Balansys负责管理国家跨境管网的平衡。ICE作为欧洲主要的天然气期货现货交易所,提供NBP和TTF等交易枢纽的期货、现货和日内平衡产品标准合约,无容量交易和平衡偏差结算功能,但有荷兰储气库储气服务产品拍卖。

通过上述案例实践总结分析,多数天然气交易中心(枢纽)以满足短期流动性的现货商品交易为主,同时与管网公司合作匹配有虚拟交易点设计、容量交易和商业平衡管理等功能,具备天然气期货交易功能的场所并具备一定交易规模的其实很少,欧洲一家ICE的交易规模占据整个欧洲市场份额的90%以上,天然气期货交易场所发展较少的原因首先在于只有现货交易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吸引金融机构的参与;其次是政府对金融风险管控的要求;第三是交易所的发展竞争导致那些经营较差的交易所不断被整合兼并;第四基于现在的数字信息化手段交易所容纳新增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的成本增加十分有限,所以无需新增交易场所即可满足用户新增交易需求。另外即使是市场化相对成熟的欧洲国家其天然气交易枢纽虽然数量众多但成熟的案例也不多,交易中心(枢纽)的成功与管网相关改革配套制度、地理位置、可获取的商品资源和管网输气能力、下游用户需求、政府的支持、数字信息化系统的先进性等众多综合因素影响相关。

我国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的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以2015年上海的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成立为标志,目前已成立两家国家级交易中心和三家区域性交易中心,均是在国家天然气管网改革开放的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国家级的交易中心其股东众多,以上游资源商、下游国内主要分销商等为主,区域性交易中心股东则以地方政府支持的国内知名能源集团为主,其共同缺点是与国家或省级高压管网缺乏深入紧密合作,其现有交易均为中石油等“三大油”的计划合同量转让或计划外合同增量的竞拍等,2022年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天然气全年交易量达到928.58亿立方米,但由于上游资源商缺乏竞争所形成的垄断性和资源的稀缺性,导致真正的市场化交易规模十分有限,难以发挥交易中心价格发现和通过竞争降低用户采购成本的作用,另外其所开展的LNG运力交易和储罐空间代储业务仍处于起步创新探索阶段,并未形成规模化市场价值。现有区域性交易中心的用户活跃度、交易产品的品种创新和交易规模均十分有限,主要依靠股东方的自身资源进行挂牌或竞价交易,与成熟的交易中心发展依然有很大差距。

我国天然气交易中心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家与地方管网网销分离的改革步伐滞后于交易中心的发展,由于部分省级高压管网股权结构和供气特点的复杂性,导致国家管网的区域性整合进展缓慢,国家短期内难以出台统一的管网规则标准;

2、交易中心对短期流动性补充有一定促进作用,但由于上游资源的垄断性难以形成“多对多”的市场化交易结果,仍以卖方市场主导为主,下游用户的参与积极性受到一定抑制;

3、交易中心处于建设初期,其交易费用较高,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一定的成本负担;

4、我国缺乏独立的天然气交易监管部门,监管大宗商品交易的金融部门在天然气交易行业监管经验十分有限,与能源局的协同监管效率效果较差,对公开、透明和公正的市场交易环境的建设指导能力不足;

5、交易中心的建设与管网公司、LNG接收站缺乏合作,导致与市场化的管容交易、日内交易市场和平衡服务等功能发展难以有效协同配合,商品交易后进行物理交割的流程不畅,给用户对交易中心的应用带来不便;

6、我国发改委制定的省天然气门站价格并未完全放开,政府对于门站价格和终端用户的价格管控导致天然气价格改革进程滞后于交易中心的建设发展;

7、交易中心的业务需求重点在用户冬季调峰或弥补计划外增量时的采购,其他时间的交易频次和可交易气量较少,我国的天然气管网制度设计缺乏商业平衡概念,用户缺乏主动参与管网平衡习惯;

8、交易中心的数字化信息手段仅限于交易功能等初级发展阶段,对于与管网公司配合的管容实时数据的传输、交易舞弊的数据筛查、监控协同处理和可提供交易策略指导的信息数据平台等功能均有待发展;

9、在天然气的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对交易中心的业务功能和价值作用缺乏深入认知及成功经验的借鉴,交易中心的业务既不是简单的线下合同向线上的转移,也不是“淘宝”式电商平台的多产品套餐,其本质是管网改革开放后用户参与管网平衡所形成的补充短期流动性进行主动交易的产物。

我国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改革创新发展思路

鉴于以上我国天然气交易中心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认真分析了欧美国家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较好的发展经验,其核心是管网的公平开放、容量的市场化可调节、管输费的定价规则、管网平衡机制的设计、独立监管制度的完善和商品价格的放开等,从而实现全面的市场竞争。围绕这个改革发展目标,我国的天然气交易中心的改革创新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

1、加强与高压管网公司、LNG接收站或储气库的合作,引导管网平衡规则、出入口模型和虚拟交易点的设计创新试点,通过平衡服务产品或短期商品合约设计推动交易规模的增长;

2、打通商品与容量交易的业务流程或依托管网公司的参与打造区域性商品与容量一体化交易平台,为用户实现商品的物理交割创造便利条件;

3、培养用户主动参与商业平衡的习惯,加强日内商品交易市场的建设,通过管存、日内(小时)产品的创新探索降低用户的平衡用气成本,从而鼓励用户参与管网平衡的积极性,提升短期商品流动性交易频次;

4、建立独立的天然气交易监管机制,通过强制性交易报告上报机制、异常数据的智能化搜集、分析及处理高效处理解决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的风险;

5、探索天然气价格情报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气象信息和数据预测等多项信息整合增值服务商业模式,拓展交易中心的创值渠道;

6、尝试“以量换价”的交易费用营销策略,对于交易活跃的用户给予量大优惠的交易费用减免;

7、通过创新探索容量交易、平衡偏差管理、LNG接收站虚拟储罐产品设计等数据驱动解决方案示范项目,为其他区域性交易中心的发展提供最佳实践经验分享从而实现自身商业价值。

总结

我国江苏如东、山东龙口等不少区域的地方政府或企业集团对于区域性天然气交易平台建设都有前瞻性布局思考,基本设想是以单体LNG接收站的基础设施和可获取海外LNG为依托进行区域性市场化资源交易,但根据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场所金融风险管控要求,一个省同一品类的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只能有一家,而且交易方式有严格要求,因此我国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发展趋势肯定是少而相对集中,在需求比较旺盛且气源比较丰富的沿海省份尝试成功可能性较高,而且以现货交易为主,未来LNG期货产品的上市仅会选择一家比如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这样的交易场所开展交易。因为我国天然气配套改革措施的发展迟缓,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通过借鉴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市场化改革经验持续推进我国的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才会更好地推动我国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健康发展。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