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 快讯网站首页快讯
寻访海油劳模 | 海上“指挥家”
中国海油的发展史是党领导下改革开放史的缩影,凝结着海油人在“海上特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基因。劳动模范作为海油人“敢为天下先”的杰出代表,是“海上特区”与“红色基因”紧密联结的生动诠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展现中国海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成长的历程,凝聚海油人“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中国海油”微信号开设“奋进百年 蓝海记忆·寻访海油劳模”栏目,讲述中国海油劳动模范“传承红色基因 深耕蓝色国土”的精彩故事。
今天介绍的这位劳模,战风斗浪,与海共舞,凭着无畏勇气,顽强拼搏,在无数个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宛如“压舱石”“定盘星”,带领团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硬核”任务。他就是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刘克建。
1983年,20岁的刘克建来到海油工程,开始了与海为伴的生活。 半生在海上摸爬滚打,刘克建看到了蔚蓝大海除了有温柔沉静的一面,还有诡谲气候和惊涛骇浪,时刻可能给作业带来威胁。 与陆地相比,船上环境闭塞拥挤,海上作业风险高、变数大,个人英雄主义在这里“无用武之地”。要练就一流的海上作业能力,就要先打造一支所向披靡的铁军,实现“人船合一、协同作战”。 凭借30余年的海上工程建设经验,刘克建总结出一套大型工程船舶的管理作业法,改变以往“经验主义”及“船老大”管理模式,建立了大型工程船舶制度化、国际化管理体系,实现船舶的工厂化管理。 2008年9月,刘克建带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蓝鲸”号,按照计划从湛江出发,航行4300多海里,停靠孟买。在季风和海涌肆虐的印度洋里,刘克建指挥“蓝鲸”号稳稳吊起2650吨的支撑模块,随后,在作业间距只有0.5米的极限狭窄空间内,又指挥“蓝鲸”号用犹如“绣花”般的高超技艺,成功完成了印度某项目两个平台组块的安装作业。海外“首秀”作业圆满结束后,刘克建和“蓝鲸”号团队的惊艳表现,一下子征服了外方同行。 2012年8月,荔湾3-1导管架滑移下水扶正安装现场,刘克建站在“蓝鲸”号船头,指挥6条船舶协调作业。对讲机里,他的指挥口令均匀交替,3万吨级钢铁“巨无霸”迎着浪花抵达预定地点,成功就位,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能力的国家。 今年1月19日,在山东烟台芝罘湾,刘克建正站在距离海面30多层楼高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上,目不转睛地观测着拖航的动态。他是本次拖航的平台总监,随后的20多天里,他带领团队为这个举世瞩目的深海重器全程护航。 在“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项目、流花16-2项目等重点工程项目重要施工节点,几乎都能看到刘克建的身影。目前,刘克建又奔赴陆丰14-4油田,开启了新一轮的忙碌。
上一篇:“深海一号”来了新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