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最新的1-9月电力统计数据。从1-9月的数据看,风电依旧保持同期高速增长的态势,风电1-9月装机新增1643万千瓦,光伏装机新增2556万千瓦,同比装机容量多出913万千瓦。在光伏组件价格持续走高的市场态势下,光伏2021年依旧一路领先风电装机容量,令人值得思考。


与光伏产业在2021年火热的涨价与“整县推进”的热潮相比,风电产业在2021年陷入了价格战的困顿之中。似乎在2021年进入平价第一年之后,风电市场突然之间陷入了市场不足的境地。


在上个月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来自118个城市与600多家风电企业共同发起“风电伙伴行动·零碳城市富美乡村”,并一致表示将以实际行动推进风电伙伴行动计划落地,携手促进风电发展,合作打造零碳工业,共同构筑零碳经济,将风电打造成为发展零碳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可靠依托。


这不是类似“风电下乡”概念的第一次提出,为何多年之后,风电依然无法像光伏一样走出一条成功的分布式发展道路?价格战影响之下,今明两年的风电市场会有怎样的发展?中国风电未来还会继续有广阔的市场么?《能源》杂志为此专访了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田庆军,一起讨论中国风电的未来发展。




分布式的风电更具经济性



《能源》:分散式或者分布式风电的概念已经发展了若干年,您认为与集中式风电开发相比,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田庆军不应该把分散式风电单纯地看成一个个独立的电源,而是应该看做是分布式的能源系统。我认为包括光伏的“整县推进”和“风电下乡”,都能够推进配电网领域、售电领域的改革。这一点远比增加光伏和风电的装机更加有意义。


分布式能源系统紧邻用户,很多时候能源生产者也是使用者,这是能源转型过程中已经被大家所广为接受的一个共识。发电企业现在都逐渐重视起用户资源,试图转型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商。要达成此目标,越来越多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是大势所趋。


《能源》:此前分布式的风电开发存在经济性不足的问题。现在这一问题还会是重大的阻碍么?


田庆军实际上,我们认为分散式风电的经济性已经优于长距离跨区输送的集中式风电。远景在江阴开发的分散式风电,最初的度电成本在4-5毛。随着风机单机容量的增加和成本的下降,如果使用最新的机型,度电成本可以下降到3毛左右,这就比目前的工商业电价更有吸引力。集中式风电虽然发电的度电成本很低,但是如果考虑到远距离运输的损耗和成本,对于终端用户来说,分散式风电的经济性已经不再是发展的障碍。


实际上,分散式风电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再是经济性或者其他技术性因素,更多的还是非技术因素。分布式风电的土地使用、并网、消纳等问题还是依然存在。


不过我们已经很高兴地看到在部分土地资源限制较大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重视起分散式风电的发展。而且随着“双碳目标”对各地碳约束的加强,相信分散式风电的限制会随着政策的进步而逐渐减少,进而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价格战进入不理性区间



《能源》:今年风机市场的价格战引发了业内的关注。您是如何看待本轮价格战的?


田庆军:首先远景不反对也不怕降价,降价是一个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断降低成本也是风电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但我们鼓励理性竞争,目前降价的幅度、速度已经超过了合理的范围。过度的价格战很容易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对行业长期发展不利。我们呼吁开发商在招投标过程中关注全生命周期成本,关注品牌、技术、质量和服务等非价格因素在评标中的权重,不要鼓励最低价中标。


《能源》:在今年之前,光伏产业经历了十几年的降价周期。风电行业是否在经历这样的周期呢?


田庆军:长期来看,风机的成本也是在不断下降的。但就今年的情况来看,光伏因为上游原材料涨价,引发了涨价潮。风机的原材料价格实际上也在上涨,但却不得不面对价格战的问题。


风电行业的不理性竞争不是偶发性的现象。2019年的时候,由于抢装出现,部分风机企业开始违约涨价,甚至出现宁可支付违约金也不愿意交付的情况。到了今年,形势逆转,有些开发商由于没有抢到补贴电价,所以选择放弃之前定标的高价格合约,重新进行招标。


这种频繁的违约事件对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破坏性很大,应该汲取教训。




风电发展大有可为



《能源》: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看,风电市场的需求和前景如何?


田庆军:中国对于风电的需求还将会持续强劲增长。海上风资源和建设条件在中国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阳江都可以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中国还有哪片海域不能?80米高空风速不到5米/秒,土地获取条件最严苛的江阴都能做陆上风电,中国还有哪个地区不能?风电在中国发展所面临的不是技术问题、土地问题和资源问题,本质上是对绿电开发的认识问题。


《能源》:绿电需求会成为未来风电大规模发展的基础么?


田庆军双碳目标可能会诱发能源革命,能源革命又将进一步引领新工业革命,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绿电很有可能成为区域未来招商的基础。


城市发展、企业需求、包括正在快速扩张的氢能产业,在“双碳”目标之下,都离不开绿电的大规模发展。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很多风资源并不算富集的地区已经可以在平价时代开发风电资源,这就为风电更大规模的发展提供了经济上的基础与可能性。


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发展,风电项目集约化开发成为一种可能。在很多人口密集和耕地密集地区,如果通过技术创新将风机单机容量做到5兆瓦以上,绿电生产能力将提升2-3倍,实现风电经济性和土地集约化生产的双赢。


《能源》:除了国内,本土风机企业未来有可能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么?


田庆军:中国的风机制造也一定会像光伏一样成为全球市场的主导力量。过去本土风机企业出海并不成功,成本、机型、技术创新等原因导致产品竞争力不足。今天的中国风机制造业日新月异,在市场竞争驱使下,成本不断下探新低,海外市场的利润率已高于国内市场。技术方面,中国的机型数量、种类也都远超国外风机制造商。因此中国的风机企业一定会快速国际化,并且大范围地开拓国际市场。


在上个月举行的北京国际风能展上,远景发布了Model Y海上风电基础平台及两款首发机组,可以率先帮助中国在2022、2023年海上风电实现平价。这代表了国内企业在硬件技术水平方面的不断进步。


除了硬件产品,远景也开始更多地考虑提高“软实力”。同期发布的远景ENFAST就是国内第一个世界领先的风机系统设计核心工程软件。它代表了远景开始更多地突破风电产品设计研发的关键环节。远景希望在硬实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引领行业在软实力发展道路上向前迈进,为中国创造了制造业技术的新突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