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变革与农村发展息息相关,是乡村振兴需要破解的重大课题。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8年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大幅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记者梳理发现,自2018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我国每年指导“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部署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时,均明确提出“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等。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年的“发力点”是“深入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农村光伏、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建设”。

与此同时,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也是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发力点,今年也不例外。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加快推进乡村电气化建设,是构建农村新型用能体系、推进乡村振兴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有效路径。“电力将乘势‘下乡’,助力乡村振兴和节能降碳目标深度结合,推动乡村再电气化水平稳步提升。”

供需形势悄然生变

从“铁锄头”到“无人机”,从人工播种到机声隆隆,“智能管家”走进田间地头,农产品加工“机械上岗”,电力正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电联今年1月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显示,国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持续推进,乡村用电条件持续改善,第一产业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多重因素拉动第一产业用电量快速增长。2021年,第一产业用电量达到1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14.6%。

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只纳村驻村第一书记兼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张云龙告诉记者,农村地区的电力供需形势已悄然生变。“电商产业、数字乡村、现代物流等数商兴农新型产业已在农村地区逐步发展壮大,不但大幅提升了农村用电量,同时对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有受访专家向记者指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农村地区将出现大量居民用电以外的用电负荷类型,包括一产、二产、三产用电。“另外,绿色发展将在乡村地区催生大量新能源项目。未来,乡村地区将涌现出更多市场主体。如何协调各市场主体协同发展,稳定安全用电的同时高效消纳新能源,是乡村地区需要重视的问题。”

分布式能源大有可为

电力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和降碳目标融合发展?业内认为,乡村振兴要做好分布式能源这篇“新文章”。

分布式能源是相对于传统集中供能系统而言的,其特点是因地制宜、就近利用、独立运行,有助于降低能源长距离传输的损耗。同时,其可以采取能量梯级利用的方式,为农民采暖以及农业项目提供供热、制冷等综合能源服务。

中国能源研究会配售电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俊宏认为,我国农村土地广阔,具有丰富的风、光等新能源资源,同时用电负荷分布分散,采用集中的电力输配方式投资高、损耗大,难以满足农村用能的多样化需求。“分布式能源有利于充分挖掘农村地区的资源潜力,增强农村能源的自给能力。”

张云龙结合自身工作体会建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村屋顶光伏建设。“大力推广太阳能路灯进村亮化工程,让清洁能源点亮美丽乡村夜晚。在有条件的村镇积极推动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模式建设光伏发电站,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农业设施发电,让产业和风景‘齐头并进’。”

有待多方协力

上述专家同时指出,当前农村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严重依赖传统化石能源,能源消费支出高;缺乏先进实用的技术支撑,分布式能源发展受限;农村地区经济水平普遍落后,自筹经费困难,过度依赖财政补贴和支持。“分布式能源落地农村地区仍需爬坡迈坎。”

吴俊宏表示认同,在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诉求下,农村地区的源、荷最终能否实现互动与高效利用,即能否就近隔墙售电、能否提供更积极高效的配电网保障,需要体制机制保障。

上述研究人士指出,分布式能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建设好配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要紧密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新农村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战略,制定农业农村领域的用能服务及营销战略。同时,要培养一批热爱农业、农村和农民,并懂得用电和综合用能的技术、管理人才,此外要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能源解决方案与创新商业模式。

“政府要充分引导企业、社会资本、村集体多方参与,建设高效利用新能源的小微电网,为用户提供电、热、冷、气等综合能源服务。加快推进以促进乡村振兴产业为目的的‘隔墙售电’、增量配电网、微电网等业态形式,全面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低碳发展。”吴俊宏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