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能源集团运输骨干企业的朔黄铁路,毗邻西柏坡,作为国家跨世纪特大工程的朔黄铁路,西起晋北神池,东达渤海之滨黄骅港,全长594公里。因为毗邻,朔黄铁路和“西柏坡精神”、“走好赶考路”就有了天然的“红色”情缘,从建设开始,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就把以“西柏坡精神”为主的红色基因融入到铁路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

2022年3月14至17日,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党委召开了“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为专题的党委理论学习读书班暨2022年务虚工作会,在四天的时间里,通过专题传达、专家讲授、交流研讨等形式,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党委中心组成员围绕高质量党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安全运输生产等重难点问题一同探讨交流朔黄铁路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这样的专题务虚工作会,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公司已经连续召开了4年。

20多年来,西柏坡精神已成为引领朔黄重载铁路,攻克一个个难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力量源泉,西柏坡精神铸就了朔黄重载铁路“连续5年年运量突破3亿吨”、“两万吨重载列车安全开行6.8万列,累计运输煤炭8亿吨”的新辉煌,朔黄人在赶考路上,谱写出“建设世界一流水平运输企业”的最美华章。

弘扬西柏坡精神  赶考路上书写奋进答卷

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建设初期,公司党委就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怀着对革命圣地西柏坡的真挚情感,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命名一个站点“西柏坡站”,结束了革命老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在为老区注入经济发展动能的同时,也给企业注入了红色基因,带来红色动能,赶考路上,西柏坡精神始终贯穿朔黄铁路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体现在方方面面。

20多年前,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的建设者以“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克服沿线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在太行深处开始建设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

1995年,朔黄铁路全长12.8公里的控制工程长梁山隧道提前两年开工,是当时我国第二长大双线隧道,朔黄人以大无畏的西柏坡精神,顽强拼搏,49个月就打通了长梁山,创造了当时中国隧道建设史上的纪录;

2000年5月18日,朔黄铁路提前一年零两个月铺通,开创“当年铺通,当年运营,当年还贷”的先河;

2005年9月29日,朔黄铁路全线顺利通过国家验收,219公里路段获铁道部优质工程奖,87.6公里路段综合工程获国家最高质量奖“鲁班奖”,406公里路段获“詹天佑大奖”,黄骅港特大桥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2006年,朔黄铁路被评为首届“国家环境友好工程”;

2000年朔黄铁路开通运营以来,运量逐年攀升,目前,已累计运送煤炭36亿吨;

2006年,全年煤炭外运首次突破1亿吨,成为继大秦、神朔、侯月铁路的我国第4条年运量超亿吨的铁路;

2009年,首开万吨组合列车,跨入重载铁路运输行列;2013年,两万吨重载列车成功开行,年运量首次突破2亿吨;

2017年,年运量突破3亿吨;

2021年,连续5年运量突破3亿吨,连续安全生产21年。朔黄重载铁路实现煤炭运量连续阶梯式增长。

这一组组数据,一个个辉煌,一座座丰碑,就像西柏坡精神盛开的一朵朵鲜花,开在朔黄人的心里,铺满红色千里重载朔黄线上,那是朔黄人在赶考路上,用勤劳和汗水写在太行山脉、滹沱河畔、华北平原上的“优秀答卷”。

弘扬西柏坡精神  开行两万吨逐梦重载路

随着朔黄铁路运量增长与运输能力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解决“常态化高运量任务要求”和“饱和状态高位运输实际”之间的矛盾,成为如何满足中远期煤炭运输需求的首要任务。为解决运输矛盾、提升运输能力,构建国家能源集团煤炭外运通路,经过不断的调研、探索,朔黄铁路的决策者们,立志要开行两万吨重载列车,发展常态化重载运输,挖掘运输潜能。从此,朔黄人踏上“建设重载铁路,开行两万吨”的赶考逐梦之路。

受地理环境因素影响,朔黄铁路具有“桥隧比例高、线路坡道大、曲线半径小”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下开行两万吨列车,面临着“四大”技术难题:一是海拔高差大,长大坡道制动困难;二是崇山峻岭多,车头列尾通讯信号差;三是S型曲线多,蛇形摆动脱轨风险大;四是操控难度高,路况复杂未知风险大。

面对困难和难题,朔黄人以大无畏的西柏坡精神和“赶考追梦”的勇气,不畏艰难、主动创新,以开展扩能改造筑牢“驾驶线路”、搭建LTE-R通信系统连通“驾驶信号”、挑选精兵强将培养“驾驶司机”、制定操纵办法建立“驾驶规则”四项举措破难题。2012年,两万吨重载列车在朔黄线试验开行,四年后两万吨重载列车就正式“规模化、常态化”开行。

围绕两万吨列车安全开行,朔黄铁路不断积累经验,创新发展,积极构建双控机制安全管控体系,制定133项安全方案,有效管控风险。创新人机运用模式,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技术攻关解决重载难题,紧盯两万吨车体错位、部分地段车钩偏转角及列车冲动大等突出问题,利用综合检测试验机车和模拟仿真系统,查找列车运行受力规律,优化操纵办法,先后完善四个阶段47次两万吨操纵提示卡,实现重载列车精细化操纵。注重两万吨乘务员选拔、培训,形成统一重载培训体系,培养主控司机370名,从控司机541名,构筑人才蓄水池。推进建设“智慧机务”运维管理新模式,探索重载关键技术应用57项,优化重载列车操纵流程,提升重载列车运行品质和机车检修质量。

2022年3月9日,两万吨重载列车开行6周年,累计开行68745列、运输煤炭8亿吨。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开行,朔黄铁路的运能得以大幅提高,有效缓解煤炭外运紧张局面,已成为集团重载铁路煤炭运输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和行业品牌。

弘扬西柏坡精神 党建联合共建激发管理效能

朔黄铁路作为国家能源集团能源运输的主通道,实行“网运分离、联合运输”运输组织模式,除朔黄铁路公司外,还有7家国有铁路运输企业参与运输生产工作。在朔黄铁路20多年煤炭运量连续阶梯式增长中,联合运输单位年运输总量一直占据运输规模的半壁江山,相互之间交流、交往日益紧密,生产运营方面已实现深度融合,基本上形成“运输上的联合体、安全上的统一体、利益上的共同体”,促进了朔黄铁路的快速发展。

随着联合运输“重载化”、运输体量规模化,这种合作模式也显露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为贯彻落实国企改革两个“一以贯之”要求,解决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2019年5月,公司党委审时度势,与7家联合运输单位党组织,依托朔黄铁路红色资源,共同探索“赶考路上、党建共建”的新共建模式。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达到“更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更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预期效果。

朔黄铁路公司在机务系统与各联运单位探索“赶考路上,党建共建”的实践,建立6个共建区域,聚焦6项工作重点,搭建“两万吨平稳操纵劳动竞赛”和“机车质量互保”两个常态化共建平台。2020年,受疫情影响,煤炭运量受到冲击,党委联运单位利用“党建共建”平台,积极开展岗位建功活动,保证公司年度运输任务顺利完成。神池南站是运输大通道上的“咽喉”,以“五个共享”为手段,与包神铁路、新朔铁路、铁路装备公司形成合力,围绕运输组织,做到“零误差、零故障、零缺陷”,实现“沟通协调、后勤服务”两个100%满意。

在“赶考路上,党建共建”实践中,朔黄铁路公司与联运单位、区域协作单位之间,成立党员联合突击队、联合救援队,搭建联合技术攻关平台、联合教育培训平台、抗疫情保运量平台,以服务运输主业为中心,坚持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共同在安全意识提升、列车平稳操纵、机车检修质量上持续发力,跨机型大轮乘工作有序推进,“两准入、四统一”管理标准得到精准落实,运输效率和运行品质不断提升,共同为朔黄运输生产保驾护航。

弘扬西柏坡精神  敢于探索追求自我革新

西柏坡精神为朔黄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朔黄铁路发展史,是一部在赶考路上不断弘扬西柏坡精神的践行史。赶考路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集团发展战略部署,公司已经开始探索“党建引领、重载高效、智慧铁路、联合运输、科技支撑,安全环保”的朔黄重载铁路发展新模式,以适应国家能源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快公司“1153”战略的实施、落地。

2021年,历经8年科技攻关,重载移动闭塞技术发布,朔黄铁路成为我国首条采用移动闭塞系统的重载铁路。朔黄铁路掌握着世界上牵引功率最大的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神华号十二轴交流电力机车、世界上首次研发并应用基于TD-LTE4G网络的机车无线重联同步控制系统、国内一流的模拟驾驶培训系统等一批一流技术,培养了一支多次获得国家荣誉称号的一流队伍。

行远自弥铭初心,奋楫笃行启新局。在新赶考路上,国家能源集团朔黄铁路将持续推进智能运管维、智能调车、智能驾驶等项目,通过技术攻关、智能设备研制、生产数据整合和应用,建设“保安、提效、降本、减人、可持续”的智慧发展体系,实现能源运输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水平的运输企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