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开展以“推进双碳工作 建设美丽神东”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260余名干部职工纷纷挥锹培土、围堰浇水,携手把绿色“种”在春天里……只见你扶苗、我铲土,个个忙得满头大汗,新栽植的樟子松错落有致、迎风挺立,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一棵棵树、一片片林,都无声地承载着一代代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人的努力。

记忆里的那片黄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位于我国历史上以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著称的第五大沙漠毛乌素沙漠南缘与黄土高原北缘的过渡地带,被列为国家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开发建设初期,流动沙地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井田总面积70%以上干旱少雨,年降雨量仅360毫米。

数字或许能描绘出环境的具体情况,而国家能源集团神东检测公司刘静的讲述或者能让人更有体会。“早年的记忆里矿区特别荒凉,眼里和鞋里全是沙子,整个矿区都是黄色的。”1990年,5岁的刘静跟随父母一起来到矿区,在她的记忆中,目之所及、脚之所踩都是黄沙,“再大一点就听孩子们像唱儿歌一样地唱着:‘有风沙一片,无风一片沙’。”孩童传唱的歌谣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矿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也正因如此,当地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几字弯流域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和水体污染加剧。

90年代初,神东在大面积防风固沙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全力推进沉陷区恢复治理以及矿区绿色生态建设。此后,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神东在全国煤炭系统中率先建立了水土保持资金长效保障机制,提取并使用生态专项资金、水土保持补偿费、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保证金等各类资金,启动了“四大沙地”风沙治理、“两山一湾”水保治理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开展源头污染防治与整体风沙治理工作。

说起植树,长大些的刘静记得很清楚。“那时候跟着父母姐姐一起‘全家总动员’,挖坑、栽苗、填沙……可都不管用,一场风刮过,树苗被连根拔起,不知吹到了哪里,连种树的痕迹都没有。”

辛苦劳碌下,人人都盼着树苗成活。但是对于地表沉降、干旱、贫瘠的土地来说,种植一棵树、成活一棵草,都要付出高于平常的百倍汗水和不懈努力。

“八十年代这里到处都是流动的沙丘,经过几十年的治理,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主任赵帮元和他的同事来神东已经有十几天了,这段时间里,他们几乎踏遍了矿区周边所有的山头,他说,矿区所处的位置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方,也是全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方,可现在窟野河的沙不入黄河,这跟神东年复一年坚持义务植树、日复一日坚持沉陷区治理密不可分。

“每年植树节,神东都会组织干部职工植树,通过植树造林,提升植被覆盖率,用实际行动在荒漠化地区建成一片绿洲。”刘静说。

由黄变绿的坚守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成为中国每一位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1周年,神东坚持全员义务植树37年。37年的时间里,神东发挥上下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展现出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和执行力,成为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最显著的群众性绿化运动,极大地发挥了央企在保护黄河流域重要生态屏障的作用,为矿区生态治理树立了“绿色样板”,产生了积极又广泛的影响。

一代代神东人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头履“植”尽责,护绿爱绿蔚然成风。从消灭荒山荒地,到融入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从建设初期16种种植种类增加到100多种,64%以上的植被覆盖率解决了裂缝、错台、滑坡等地质环境问题,化解了我国能源战略西移过程中能源安全与环境安全的矛盾,是新时代的神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打造生态矿区、建设绿色矿井、生产清洁煤炭”的深入实践,有力推进了沙土绿化和美丽神东的建设进程。

除了沙子,刘静还记得穿行于神东矿区腹地的乌兰木伦河。“我是在乌兰木伦河畔长大的,河里的风景一年四季都不一样,我最喜欢春天和夏天的河,可美了!天可蓝,树可绿!还有野鸭子!整个矿区都是绿色的!”刘静的儿子10岁了,休息日喜欢约着小伙伴在河畔比赛跑步,还会拿着望远镜看天鹅。

最近这几年的春天,神东矿区总会迎来一批白天鹅和野鸭子,它们在乌兰木伦河橡胶坝水域中起舞嬉戏,绕水齐飞。“天鹅这种动物对水域的要求是很高的,咱们矿区能出现近百只天鹅,就说明咱们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长期生活在矿区的老张点着头说。

更为惊奇的是,矿区摄影爱好者姜玉龙在这批“稀客”中,拍到了已濒危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黑鹳在全球分布仅有3000只,我国有1000只左右。这种鸟对栖息环境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觅食水域,要求水体食物丰富,水质清澈。据姜玉龙介绍,从2017年开始,他连续4年在矿区拍到了黑鹳,2018年的时候还幸运地拍摄到黑鹳幼崽,看来它们已经在矿区“安家”。

神东矿区本是一个缺水的地区,可神东人硬是在这个缺水地区创新“三级处理、三类循环、三种利用”的废水处理与利用模式,建成了超10万人生活、年超千亿元产值的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在采空区建成了35座地下水库,地面建成了38座废水处理厂和3座深度水处理厂,构建废水闭路循环系统,实现废水多种利用,最终通过生态灌溉,实现零入河。

建设美丽矿区脚步不停歇

作为黄河流域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积极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将绿色转型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指导,发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能源开发的先行军和主力军作用,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打造黄河几字弯区域地企协同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煤炭行业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先行示范。努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黄河流域、全国煤炭行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和示范标杆。

从1985年开发建设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始终坚持“产环保煤炭,建生态矿区”理念和开发与治理并重的方针,加大生态投入力度,累计投入生态环保治理资金 51.7亿元,累计生态治理面积384平方公里,植树3900多万株,微生物和动物种群数量大幅增加。矿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总体实现了由黄到绿,由绿到美的“颜”值大转变。

未来,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将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中,不断探索更多方法,持续深入推进矿井绿色开采与矿区生态治理,只为生产更清洁的煤炭、实现更低碳的发展、打造更美丽的矿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