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矿区,人们都会想到那千万吨级的矿井群,想到8米、8.8米的大采高工作面,想到世界一流的矿山设备和开采工艺。但当来到榆家梁煤矿43101工作面,就又会忍不住地惊讶,1.4米的采高、1.1米高的活动空间,员工只能弯着腰行走,蹲下身操作,一举一动都要当心碰上那数不清的管道设备。

  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榆家梁煤矿综采二队副队长赵云飞每日都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在低矮的巷道里呆上一天,腰酸背痛、汗水湿透衣襟不说,因碰撞和摩擦带来的疼痛迟迟缓不过来。但不管再苦再累,第二天他又会早早赶到井下。是什么带给他信心和力量,赵云飞记在笔记本上的一句话就是答案:“一定要加快较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智能化开采,聚焦智能化高端设备、矿井机器人等关键技术,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

  2018年9月,神东首个薄煤层智能化项目在榆家梁煤矿43101工作面落地,多项自动化科研项目要在这里安装、研究、调试。智能化、自动化,这原本代表着便捷、轻松、高效的前沿术语,一旦和薄煤层相结合,却遇到了难以想象的阻力。2018年6月,超薄煤层配套设备运到矿区后,看着刚到自己胸部的支架和迷你版采煤机,综采二队员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等它们安装到工作面上时,更让那些干了半辈子煤矿的老员工目瞪口呆。采高仅有1.4米的43101工作面,去除支架占用空间,留给员工活动的高度不到1.1米,350多米的工作面上安装了206台支架,加上运输机、破碎机、转载机,还有密集的管道、电缆、照明设施,员工别说直起腰了,连伸个手都要当心撞到支架和管道上。

  首个薄煤层智能化工作面的安装,是通过在机械化工作面的基础上加装各类智能化设备来实现的。但由于缺乏安装经验,这些额外增加的设备该如何布置成了难题。传感器的信号覆盖范围是多少,摄像头的视角有多大,网线的传输距离有多远,接收器隔几架装一个……这些大家都不清楚,只能一项项地摸索。经常是安装调试后才发现不行,又拆下来重新安装,频繁的返工让很多员工对“智能化”产生了抵触情绪。

  当时身为机电技术员的赵云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理解大伙儿的苦,也深知智能化是现代化煤矿的发展方向,只有在较薄煤层实现智能化开采,才能真正把员工从艰苦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为了顺利完成工作面安装调试,他向各个厂家求教技术资料,恶补知识盲点,每天加班延点重新测算设备功耗,用了不到两周时间设计出了完整的设备布置方案,为工作面在短时间内顺利安装调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指导。

  工作面试生产后,为快速推进自动化采煤技术应用,让员工认识到自动化采煤的先进技术优势,打造一支真正的自动化采煤班组,赵云飞主动请缨,连续一个多月坚持带班生产,每天都要在井下忙碌十多个小时。

  薄煤层工作面作业环境极其艰苦,每次入井,赵云飞都要穿上十来斤重的防砸靴,带上厚实的护肘、护膝,加上随身携带的配件、工具,负重将近40斤。工作面太过低矮,很多时候都要坐下来操作,但是底板不仅潮湿冰凉,还到处是尖锐的煤块,没有保护措施根本坐不下去。起初矿上专门在工装臀部位置缝了一层皮垫,但没几天就磨破了。赵云飞就开动脑子,从网上买来2.5厘米厚的瑜伽垫,上班时让大家垫在腰间臀部,这样才能安心坐下。面对全新的设备,别人不会设置的参数,他一个个地详细讲解;别人不知道的操作流程,他一条条地耐心演示;别人不想进行的尝试,他一次次地反复试验。在他连续一个多月的言传身教中,员工们纷纷感受到智能化带来的变化,对智能化开采也从“抗拒”转变为积极配合,大家的心思拧成一条绳,都在为早日完全实现智能化开采倾尽智慧与汗水。通常,综采工作面在生产过程中要执行跟机拉架,支架工几乎整个班都在操作支架控制器。频繁地按压操作键,开始还只是感到手指麻木,时间一久就变得生疼。8个小时下来,大部分人的手指已经僵直,尤其是操作降架、拉架按键频次最高的中指和食指,所以大家戏称支架工人人都会“二指禅”。

  白永军就是赵云飞所带班组中的一名支架工,一开始由于不熟悉自动跟机拉架的操作流程,他总认为自动割煤不安全,于是和大部分工友一样,选择继续进行手动操作。但是一个班下来,不仅手指僵直了,弯了一天的腰杆也疼得直不起来。赵云飞带班生产后,亲自为白永军示范自动跟机拉架操作。在设置好参数之后,人员只需在行走过程中监护支架运行,几乎不用触碰支架控制器,在节省人工的同时,设备也能够更加精准地执行既定动作,彻底解决了以往由于推溜不均匀导致堆煤的问题。这让白永军心服口服,不但自己全力配合智能化作业,还对其他支架工兴奋地讲道:“实现智能化开采,咱们上班就不用动手了,盯着支架干活就行。”在赵云飞的带领下,智能化工作面的一系列难题被一一攻克,自动煤岩识别系统、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可视化三维地质模型等一系列辅助自动化割煤新技术成熟运用,43101工作面月产量从8万吨提升至18万吨,自动化率从最初的65%提高到95%,用工人数也由开始的64人缩减为现在的48人。工作面原本需配置采煤机司机、支架工各两个人,现在每岗位一个人即可,当班无需操作,只需跟机调整设备运行状况,彻底让工人变成了控制台前的“白领”,工作方式由操作工变成了监护运行工。

  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实现工作面正常生产后,赵云飞又负责检修班带班生产。为帮助员工适应智能化工作检修作业,他加大自动化技术培训力度,通过近200场次的内部授课,帮助员工解决了许多在操作、使用、维护智能化设备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并根据创新设备配套管理方案,及时对智能化设备设计缺陷进行改造,成功解决了这些设备“先天不足”的问题,建立起与较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相匹配的检修技术和检修队伍。

  2019年10月22日至11月3日,赵云飞与机电设备管理部门人员共同代表神东煤炭集团参加在太原举办的能源革命成果展、第十八届国际(北京)采煤技术及采矿设备展。通过他的精彩讲解,向全世界展示了神东自主智能割煤新技术,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2021年6月,第21届全国煤炭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示范赛在山西运城举办,他又与3名队友代表国家能源集团参赛。备赛的几天里,赵云飞和队友们不放过一秒时间,采用互相提问的方式将理论备考资料全部复习了一遍。因为不清楚比赛当天具体情况,他们按照以往的比赛经验设计了详细的参赛流程,连跟评委打招呼的细节也考虑在内,一遍遍地进行演练,直到将流程转变为习惯性动作。由于前期准备充分,比赛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通过3天不断演练,即使是在执行临时改变的参赛方案时,赵云飞和队友们也能沉着应对,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前10分钟完成整场比赛。最终,赵云飞以综合成绩第一的名次力压对手,从众多佼佼者中脱颖而出,斩获本次比赛金奖,而他的队友宋琼杰也荣获银奖。

  2021年12月13日,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全国委员会公布了2021年度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名单(第七季),赵云飞光荣入选。今年,他又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榆家梁煤矿乃至神东矿区万千劳动者引以为傲。

  多年来,赵云飞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井下一线工作上,尤其是从事薄煤层自动化技术工作以来,晚上值班、加班延点对他来说已是家常便饭。

  2020年初疫情期间,由于自动化设备服务人员迟迟未能到矿,设备配件“青黄不接”,赵云飞连续两个多月坚持在岗,组织自动化攻关技术组3名成员学习自动化维修技术,清点库存仅有的配件,精打细算使用每一个库存配件,保证自动化设备在特殊时期正常运行。因为无暇照顾家庭,两个孩子和家里家外所有事情都丢给妻子。老岳父知道这个情况后,毫不犹豫当起了他家里的“保姆”。来自家庭的关爱和帮助一直温暖着他的心灵,成为赵云飞奋斗的力量源泉。

  当谈起对“大国工匠”的理解时,赵云飞说:“真正能担起‘大国工匠’的,是坚守在采煤一线默默耕耘的每一位劳动者,我只不过是这支队伍里普通的一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