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列表

播下“爱心种” 开出“致富花”

播下“爱心种” 开出“致富花”八月的陕西米脂、吴堡两县的黄土高坡上,沉甸甸的谷穗低垂,青梨果实压弯了枝头,洁白的羊群点缀其间,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景。这是两县农民用汗水浇灌的和美画卷,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坚持产业兴农、产业富民,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图为吴堡县达连坡村民抱着采摘的青梨在乡村振兴这场攻坚战中,国家能源人以实干和智慧托举乡村振兴的梦想,与9个脱贫摘帽县的广大群众书写接续奋

国家能源集团两单位入选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9月2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首批23家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二批75家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能源集团元宝山发电厂、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入选第二批基地名单。图为元宝山发电厂元宝山发电厂始建于1974年,一号机组是全国首台整套引进的30万千瓦火电机组,是毛泽东主席圈阅、周恩来总理指导、李先念副总理亲自抓的“四三方案”引进项目之一;二号机组是全国首台整套引进、也是新中国第一台60万千瓦

中国石化:踔厉奋发 勇当新型工业化先行军

庐山脚下,浔阳江头,斑鸠又掠九江秋水畔。2023年10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九江石化视察,勉励我们按照党中央对新型工业化的部署要求,坚持绿色、智能方向,扎扎实实、奋发进取,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石化工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石化工业由弱至强,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成立之始,中国石化肩负“爱我中华、振兴石化”使命担当,坚定服务国家战略,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奋斗,为振兴我

数智化赋能:政企转型的新动力

在全球数字经济迅速崛起的时代背景下,政企数字化转型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源泉,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格局,深刻重塑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格局。

经济高效 安全可靠 灵活智能 特变电工TE-Base工商储一体柜引领全流程服务革新

引言: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新能源产业正成为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储能、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对于国家的能源结构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化石燃料的逐渐枯竭和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新能源的探索与应用已成为全球能源变革的主导趋势。中国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将加速新型储能技术的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以构建现代电力系统。特变电工新能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在这一政策驱动下,

正泰海外银团贷款及保函银团签约仪式在杭举行

9月25日,正泰海外银团贷款及保函银团签约仪式在杭州园区成功举行。正泰集团财务负责人、正泰电器副总裁林贻明出席仪式,并代表正泰与保函银团、融资银团代表签约。渣打银行企业及投资银行部华东区董事总经理韩宇,贸易创新策略及方案发展部全球主管、董事总经理Pradeep NAIR,以及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江苏银行、浙商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厦门国际银行、

方向晨:颠覆性的炼化核心技术推动行业高效转型

9月20日,在2024 年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亚太化工联盟主席、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就“双碳背景下炼化的CCUS技术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尤其是在炼化行业,推动绿色与低碳发展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方向晨强调,对于炼化企业而言,碳减排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手段。炼化企业必须从源头减排,并通过碳资产管理助力低碳发展。他

罗良才:CCUS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支撑

在2024 年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罗良才先生发表了关于中国石油在碳中和及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演讲。他分享了中国石油在这一重要战略领域的努力探索与经验成就,表达了对石油石化行业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的深刻认识。罗良才指出,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危机的基本共识,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减排难度

黄晶:科技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

9月20日,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黄晶在2024 年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上就科技支撑碳中和发表重要演讲。黄晶指出,碳中和问题源于气候变化的挑战,尽管二氧化碳本身并非有害物质,但由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过量排放对全球气候产生了严重影响,这已是当前科学界的共识。他在演讲中介绍了我国碳中和科技支撑体系构建框架,并就“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的思路、“碳

张传卫:解决碳达峰和绿色转型的关键在海上

2024年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于9月20日在北京开幕,在国之重器——企业“双碳”之路的主题论坛上,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传卫就海技术高端化、产业生态化、场景化应用三个方面进行演讲。从资源开采型的传统能源到制造型的新能源,其内在规律是技术创新。张传卫表示,国内的新能源经过行业变革以及市场竞争的洗礼,风电、太阳能、储能、氢能以及新能源汽车等相关装备制造业领域已经为中国构建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