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的各项需求日益提升。能源需求作为居民生活中的基本与核心需求,对居民的生活福利将产生重要影响。但当前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导致部分居民基本的能源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陷入能源贫困之中,同时中国以碳减排政策、煤改气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方案也对居民的能源使用与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新时代的中国而言,一方面,现在已逐步实现电力全覆盖,但是农村居民能源消费仍以固体燃料为主(包括传统生物质能、煤炭),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能源贫困问题依然严重,但居民在多大程度上存在能源贫困呢?这是否会导致居民福利降低呢?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另一方面,在中国北方地区所实施的“煤改电”、“煤改气”政策和冬季清洁取暖项目,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燃煤带来的污染,降低了对居民健康的伤害,但这最终能否提升居民福利呢?

能源贫困是全球关注的难题

英国学者Bradshaw 等(1983)最早开始关注居民的能源使用匮乏问题,即能源贫困问题。国际能源署认为在炊事方面依靠传统生物质能或无法获取和使用电力即为能源贫困(IEA,2010),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能源贫困不仅表现在电力的使用方面,主要是指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不能公平获取并安全利用能源,特别是充足的、可支付的、高质量的、环境友好的能源。

为了缓解能源贫困问题,联合国将2012年定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国际年”,并提出“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的倡议,号召全球共同行动,捍卫人人享有现代、清洁高效的生活能源的权利,共同应对能源贫困。并提出2030年确保清洁能源的全球普及,将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速度增加一倍。中国在这一倡议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需要积极参与到这一倡议之中。

相关研究表明能源贫困是全球继收入贫困后需要关注的难题,即使对于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虽然目前已不存在收入贫困问题,但居民的能源贫困问题逐渐显现。

相关研究表明,法国在住房方面存在能源贫困的人口为17.7%,交通方面存在能源贫困的为20.6%,二者至少存在一方面能源贫困的为30.9%(Berry,2018);英国家庭的能源贫困人口占比为18%、威尔士为26%、苏格兰为33%、北爱尔兰为44%(Liddell等,2012;苏格兰政府,2010),并且能源贫困人口中有32%为收入贫困居民,收入贫困人口中有50%为能源贫困人口(Robert等,2015)。而目前仍然有5千万至1.25亿的欧洲人无法提供足够的供热、烹饪、照明和使用家电所需的能源。

可见,即使很多发达国家摆脱了收入贫困,但仍然存在较高的能源贫困现象。所以,我们不但要关注收入贫困,更要关注能源贫困。

因此,通过对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等大型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基于对能源贫困人口的识别,我们研究了能源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

  • 中国目前存在能源贫困的人口占比高达45%,而收入贫困人口占比为7%,能源贫困问题较为严重但并未引起高度重视。

  • 能源贫困显著降低了居民幸福感,并且能源消费支出缺口越大,对居民福利的影响越大。

  • 能源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果与程度存在区域、城乡与收入异质性,北方地域显著而南方不显著;城镇的影响效果较农村更强;中等收入人群显著而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不显著。

  • 能源贫困会通过居民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阶层、休息放松和学习的频率等来影响居民幸福感。

在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如何准确识别能源贫困人口,顺利展开能源扶贫工作以保障脱贫目标的圆满完成至关重要。本文的分析对于我国缓解能源贫困、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了新的视角。

能源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

1. 能源贫困现状及居民幸福感得分分布情况

当前中国能源贫困人口约占45%,而收入贫困人口仅为7%,能源贫困人口占比如此之高的原因是我国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无法获取充足的能源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居民的幸福感处于一般幸福和比较幸福之间,居民的福利状况有待提升。

总体而言,存在能源贫困的居民与不存在能源贫困的居民其主观幸福感分布不同,能源贫困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较低。其中,能源贫困人口中非常不幸福的居民占比为1.23%,比较不幸福的占比7.97%,一般幸福的占比为16.76%;不存在能源贫困的居民中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比例较高,分别为60.52%和21.10%。

此外,北方居民中能源贫困发生率为33.33%,南方居民中能源贫困发生率为54.44%,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北方地区存在供暖,且供暖有大量补贴,使得居民既享受了舒适的环境又减轻了陷入能源贫困的风险,并且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居民存在能源贫困的居民不幸福(包括很不幸福、比较不幸福、一般幸福)人口的占比均比不存在能源贫困的居民高。

2. 能源贫困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否具有异质性?

由于中国北方地区冬季有供暖、农村地区的生活用能以传统生物质能为主,而城镇居民则以商品用能为主,能源贫困是否更容易降低居民福利呢?能源贫困对北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较南方居民更显著,因为北方地区现已实施集中供暖政策,并且北方城市的集中供暖存在大量的财政补贴,居民自身支出很少。

而那些存在能源贫困的居民无法获取充足的能源(暖气)来获取舒适的生活条件,刺激了其攀比效应,所以生活幸福感较低,居民福利下降。可见,如果政府实施供暖政策,可以增减居民福利,如果政府取消供暖,居民福利会受损。

此外,对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而言,双方的能源贫困都会对主观幸福感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对城镇居民的影响程度比农村居民的强。主要原因在于城镇居民对商品能源的需求可能更高,当无法满足基本需求时福利受损更严重。

而对于低收入人群对自己的生活质量要求本身就不高,潜意识里面就告知了自己能够达到的消费水平,习惯了消费一些低端的商品,比如生活用能只能消费薪柴、煤炭等,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户来说更是如此;而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有足够的资金来消费一些高端商品,并且不会因此而干扰到其他商品的消费情况,生活用能的消费弹性较小;但是,对于中等收入的人群而言,他们处于往高处走的阶段,攀比效应在这部分人群中更为明显,处于刚好能够消费高端商品的边缘。攀比效应会让他们期望消费一些他们无法承担的商品,达不到潜在水平会降低幸福感。

3. 能源贫困对居民幸福感影响的路径如何?

首先由于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家庭受到支付能力及能源可获得性的限制,无法获取清洁、高效的能源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陷入能源贫困之中。由此,农村居民依靠固体燃料进行炊事和取暖。

当家庭使用固体燃料进行炊事和取暖时,低效的燃烧方式会降低能源使用效率并且产生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损害居民身体健康,进而降低其工作或生产效率;此外,居民消耗许多时间在寻找燃料过程中,特别是对农村地区的妇女而言情况更是如此。这使得其休闲学习和进行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减少,社会地位降低,家庭福利受损,幸福感降低。

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因为无法获取充足的清洁能源、用能结构较差,导致居住环境的舒适度降低、农村污染物的排放等损害健康,日常生活受到影响。高额的商品用能成本,使得居民用于休闲娱乐等享受生活的费用降低,社会地位降低,生活满意度下降,居民福利受损。

如何改善能源贫困以提升居民幸福感?

首先,政府在扶贫过程中应该解决“扶持谁”的问题,重点关注存在能源贫困的居民。导致能源贫困如此高的原因是,我国能源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居民用能受到限制,而政府扶贫瞄准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扶贫瞄准对象主要是低收入人群,并未识别到能源消费匮乏的人口。

而实证结果显示,能源贫困并非全是由于收入贫困所导致的。同时并非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反而是对中等收入人群的影响更明显,所以传统的增收脱贫政策对能源贫困人口并不适用。政府要改善当前的扶贫瞄准机制,注重关注能源贫困人口的识别与扶持。

其次,居民的能源消费不能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时,会陷入能源贫困之中,从而导致福利降低。当前我国能源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居民无法充分获取生活用能。政府要积极推进能源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快天然气管道及电网等的建设,使居民能获取清洁、高效的生活用能。此外,可以一定程度上结合扶贫工作中的异地搬迁政策,使得农村居民从边远山区迁移至清洁能源获取度较高的地区。

更进一步,政府在制定政策减缓能源贫困问题时应该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政策。积极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冬季清洁取暖”等政策,减缓非清洁能源的使用对居民健康的影响。但是,为了防止居民陷入能源贫困之中,可适当对居民清洁取暖给予补贴。

此外,政府可以考虑适当在南方地区提供冬季供暖,为居民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环境,以增加居民福利。在农村地区,鼓励秸秆的综合化利用,加快实施秸秆气化供气、供电和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供热、材料化致密成型等项目。并且政府要积极推进传统燃煤锅炉的改造,提升固体燃料的燃烧效率,减缓空气污染。

最后,政府要完善各地区能源基础实施的建设,提高居民获取清洁、现代能源的能力。同时,为提升居民福利,还要加快休闲娱乐设施建设,以增加居民的休闲活动,使居民的消费跟上时代的步伐,提升其社会地位。为能源贫困居民提供基础健康服务,使居民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防止居民由于健康问题而影响日常生活。

随着全球收入脱贫任务的全面推进,如何有效实施能源扶贫以保障脱贫攻坚任务的圆满完成,从而提升居民福利,将是学术界和政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