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沙特与俄罗斯减产协议的破裂,沙特强势又任性地大幅提高了原油产量,采取降价倾销政策,导致国际油价一度暴跌至30美元。

根据政策,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会随着国际原油价格进行调整,而最近的一个调价窗口将会在3月17日24时出现。记者从隆众资讯获悉,3月17日24时将下调汽柴油限价,每吨柴油下调1015元、柴油下调975元,折合每升89#0.75元、92#0.79元、95#0.84元、0#0.83元。

目前北京地区92#汽油价格为6.32元,下调后为5.35元,按照一台乘用车50升的油箱来算,调整后每箱油将省出近40元。

国际油价的大起大落似乎难以触动车主悲喜的神经,但是即将在今晚调整的成品油价格,将实现众多车主重回“5元时代”的梦。

原油≠成品油

“原油下降我不降,原油和我不一样;原油上涨我上涨,原油对我有影响。”这是近期原油价格断崖式下降后的一则段子,吐槽的背后,其实是原油与成品油之间的互动机制。

由于我国70%以上的原油需要进口,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最直接影响是我国的原油价格。考虑到我国的资源禀赋,我国的原油开采成本大幅高于中东等资源富集区,我国的原油价格某种程度上则要考虑平衡这一差距。

原油是成品油的原料,原油价格降低自然传导至成品油成本,但原油与成品油之间绝非等比例浮动的关系。

成品油价跌了,“5元时代”又回来了

从此前隆众资讯所计算的汽油零售价格构成来看,主要分为原料成本、炼厂成本及利润、税费、物流成本、加油站利润等,其中原料成本占到36.5%。

尽管这一数值存在的波动的空间,但仍较为有限。原料成本中仍包含关税、储运费用等因素,即便国际原油波动如此触目惊心,最终反映到市场成品油的价格波动也不会那么剧烈。

综合来看,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原油消费远低于同期平均水平,成品油价格进入5元区间未尝没有刺激性消费政策的含义在内。

5元的底线?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经历多次变革。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自此“十个工作日一调”: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

2016年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设置调控上下限。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按照新机制要求,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都会调整一次,该降就降,该升就升。

但当汽、柴油的涨价或降价幅度低于每吨50元,折合到每升调价金额不足5分钱,为节约社会成本,零售价格暂不作调整,纳入下次调价时累加或冲抵。

“天花板价”和“地板价”由此而来。也就是说,当国际市场油价低于40美元,甚至跌至30美元,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均不会降低再调,高于130美元时同样如此。其中炼厂端可能产生的超额利润将计提风险准备金,央企由财政部征收,地方企业由地方征收。

上一次国内地板价机制开启还是在2016年1月28日至2016年4月27日,当时受到国际市场供应严重过剩、OPEC坚持不减产、伊朗石油出口解禁、全球股市暴跌等多种因素影响,国际价持续处于40美元/桶之下。

中石化内部人士称,目前国际油价已经跌破40美元,但相对应的国内油价还没有到40美元位置,本轮成品油调价尚未触及“地板价”红线。

国际原油市场仍有继续下跌的风险,不排除下一轮也就是3月31日24时地板价时隔四年重启的可能。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