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明忠: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充分调动劳模等先进基层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一重董事长刘明忠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仍很艰巨而繁重,必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发挥劳模作用。在当前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劳模带头发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精神,凝聚起改革创新、自主创新的磅礴力量。

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深刻认识劳模的引领和示范则是企业创新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在企业推进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发挥劳模等先进基层力量作用,经过不断探索方式方法和搭建平台,逐步建立和形成了以劳模等先进基层力量为依托的“四级+四类+五室+一赛”的基层创新体系。即:强化四级联动创新,认真履行央企责任,分层分级抓好重大攻关计划工程和企业及市场化科研项目,着力解决公司发展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瓶颈问题。发挥四类人员作用,由公司大国英才、大国工匠、首席技术专家、首席技能大师等系列专家人才作为创新主体,在重大工程项目研发中引领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变革、解决关键核心“卡脖子”难题。发挥五个创新室作用,组建成立了以劳模创新工作室为牵引,涵盖了党员、青年、党外人士、技能大师等先进人物带头的五类创新工作(活动)室115个,传承精神、解决难题、推动创新、培养人才,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同时,与哈电集团成立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成功攻克百万千瓦级核电常规岛低压转子国产化工作。开展“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每年投入百万元以上资金,将竞赛项目向技术攻关课题上倾斜,依靠职工、相信职工,让职工当主角,充分调动起广大职工在生产经营、改革创新等领域攻坚克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4451”基层创新体系运行,涌现出了一批技能高、本领强的劳动模范,不断挑战职业困难,创造了骄人的成绩。

从中国一重的实践可以看出,充分调动劳模等先进基层力量,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企业改革发展创新各项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我们结合企业自身和上下游产业链、左右邻服务体系等基层创新工作,认为与加快我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相比,在发挥劳模等先进基层力量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目前,劳模创新工作还存在不同专业、系统之间的各自经营、相互脱节的现象,企业内的协同和企业间融合创新水平还不够高,跨领域交流平台较少,一些企业自身劳模创新发展还缺乏活力,对外辐射作用的发挥更不够明显。再如,虽然大多数企业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意见》,创建了劳模创新工作室,但受企业重视程度不一,有的创新载体活动较为单一,实际作用还有一定局限性,所作项目研究持续性不强,成果转化速度还不快,创新潜力有待进一步开发。又如,劳模作为各行各业中出类拔萃者,很希望通过创新创造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不仅需要物质奖励,更需要精神激励。现实客观存在国家级的荣誉指标分配下来相对较少,尤其一些国家级奖项门槛较高,大部分是科技科研一类的劳模创新成果才能问鼎,而一些工作在抗疫一线、生产一线、服务一线的基层劳模的课题,虽然接地气,破解了很多制约发展瓶颈,但却很难取得大奖,久而久之就会让这部分劳模有挫败感。

劳模精神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动力源泉。刘明忠建议之一: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劳模的培育和管理,进一步拓宽劳模创新荣誉激励体系通道,增加劳模、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的比例和数量,适当降低一些荣誉评比的门槛,或者设立倾向冶炼、机加、轻工、医护用品生产等一线的国家级奖项,并且重点考虑重工业地区龙头企业基层一线劳模。刘明忠建议之二:不断完善健全创新工作室运行机制,增强《意见》的指导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强化对企业劳模创新工作的支持,并由相关部门牵头连线,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院所沟通合作,联合成立创新联盟、“校企协作创新平台”,建立“实习培养基地”等,不断孵化培养创新成果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真正打造成为集技术攻关、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三位一体”功能的重要平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大批科学技术专家,也需要千千万万的劳动者和能工巧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和精细化管理的全面推行,更需要通过创新和完善机制,进一步发挥和扩大劳模精神的示范引领和激励作用,加速聚集技术技能人才力量,助力科学创新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注入活力,实现创新创造创业。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