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河,距离北京直线距离近1400公里,偏隅在甘肃西南部,选择最快捷的交通方式也要7个小时才能抵达。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连绵不绝的群山间道路蜿蜒曲折。

从夏河县城一路向北,驱车三十多公里,随着车子愈发“力不从心”地爬坡,人也隐隐感到胸口开始发闷。翻过一个山口,视野忽然开阔了许多,碧绿如茵的甘加草原得见真容,海拔计显示:3059米。

连绵起伏的高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让甘加秘境成为人们念之惦之的“远方”。然而,由于此处尚未开发,配套设施不齐全,游人大多只能短暂停留,浅尝辄止。当地居民也多以放牧、打工为生,收入微薄。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一片荒凉中,营地项目建设格外引人注目。

大海惦念着这片高山之间的草原。甘加秘境所处的甘肃省夏河县曾是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自2012年起中国海油对口帮扶夏河县,2019 年4月夏河县脱贫摘帽。但是,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防止返贫,海油人一直牵挂在心。

2019年7月,中国海油审批通过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配餐服务分公司(简称配餐公司)随后派遣4名人员负责现场建设,并准备在建成后向地方“交钥匙”,以此带动地方旅游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几乎每天下午,施工现场都会刮起大风,所有高空作业都只能在上午抓紧进行。

“这条通往营地的碎石路是不久前才刚修好的,在这之前一到下午就狂风大作、漫天黄沙。”建造现场的进度管理员谷鑫一边用力把持着方向盘减轻颠簸,一边说道。

一下车,三个皮肤黝黑身穿棉服的人走上前来表示欢迎。若不是看到他们头上戴着印有中国海油logo的工帽,还以为这是几个藏族兄弟。寒暄过后得知,他们就是配餐公司派驻到当地的驻场人员,从4月9日营地正式开工到现在,已经在高原连续奋战了近3个月。

除了肤色晒成了当地人的模样,几人的生活也已完全“高原化”。为了方便工作,项目组在距离营地不远处的八角村租下了一户藏族同胞的院子。村里没有洗澡的条件,他们就一周跑一趟县城的澡堂;高原昼夜温差极大,即使已到六月,电热毯也得整宿开着。用安全管理员张文斌的话来说:“别人都能过,咱有啥不能的?”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已经到货的营地家具存放在项目组租借的院子里,整装待发。

“以前我们都是去邻近的村镇打工,这下在家门口就有活儿干,真是太好了!”头戴工帽、面裹围巾的张栓主一边熟练地将蓝色保温板贴到帐篷上一边说。她和丈夫杨金有从工地开工就在这里干,两口子一个月能挣到接近一万块钱,足足比平时打工多了两千多块。对于正在供养两个大学生的夫妇俩来说,这可减轻了不少压力。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当地人杨金有和张栓主夫妇承包了为帐篷贴保温板的工作,月收入较之前增加了2000多元。

在建造现场,像张栓主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工程建设经理祝自力说,来高原之前,项目组就定下了一个基调:坚持用工本地化。建造现场的15个长期工都是项目组从八角村雇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高原昼夜温差大,施工人员为每个帐篷贴上两层保温板御寒。

“很多当地人一开始什么都不会,我们慢慢地让他们学着做一些技术性工作,比如电焊。”祝自力指着一处正在“搭骨架”的帐篷,头戴焊盔、手持焊枪的藏族小伙儿桑吉杰布正熟练地将帐篷支架焊接在一起。“从帮扶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仅仅为他们增加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掌握新的技能。”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营地的所有帐篷均采用无毒无害的环保材质,且采用一体化可调节地台形式建造,最大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晚饭过后,绕着八角村土墙下的木栈道散步,祝自力说起高原生活的点滴。“当我们真正进驻到八角村,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在一起的时候,我不再把这仅仅当做一份工作,更多的是一份内心的责任。”祝自力拍了拍胸脯突然有感而发道。此刻夕阳西下,暖黄的阳光照在他黝黑的面庞上,显得格外亮眼。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从空中俯瞰,广袤的草原上,营地那几顶金色的帐篷反射着阳光,远远望去犹如青山碧草间开出的朵朵鲜花,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不久之后,在此坐落了两千多年的八角古城即将迎来新生。

中国海油捐资建设甘加生态露营营地项目,持续巩固脱贫攻坚

中国海油甘加生态露营营地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为当地带来约400万元收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