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低油价寒冬接踵而至,给油气行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面对“大考”,我国海上第一大油田——渤海油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毫不动摇扎实推进“七年行动计划”,为祖国“加油”,为民族“提气”。

迎着困难上、顶住压力上、创造条件上,渤海油田弘扬“爱国、担当、奋斗、创新”的新时代海油精神,用硬作风力保增储上产,交出了储量产量双增长、生产经营上水平、重大项目稳推进的“年中答卷”,实现了特殊时期“逆势上扬”。

爱国担当:压茬推进“七年行动计划”

特殊时期,大力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是否可以“特殊对待”?勇于担当的渤海油田以实际行动作出回答:在以最有效的工作支持全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以上产4000万吨为目标的强化勘探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七年行动计划”!

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作业协调部总值班室7人,共接打电话5000多个,收发邮件5264封,仅大年初四这一天,就要“押运”37628份疫情防控物资。

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下渤海油田的一个缩影。

2020年是渤海油田“七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低油价让全年目标的实现难度陡增。

“胶着对垒”的疫情防控局面,不仅直接增加了渤海油田的成本压力,也打乱了正常勘探开发节奏。“跌跌不休”的残酷“严冬”更是雪上加霜——国际油价每下降1美元,就会给油田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低油价下部分工作量暂缓或取消,以及投资大幅压缩等,使本就上产难的渤海油田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

狭路相逢勇者胜!广大干部员工为此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33岁的泥浆工程师陈昆鹏,已经100多天没回家了。像他这样长期坚守的渤海石油人随处可见。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主动请缨延长出海时间,是渤海油田广大干部员工减少人员流动,防止在较小的海上平台空间内疫情扩散,为国家多产油气的有效途径。

“我们自愿申请延长倒班时间,不计报酬、不计得失……”一封封摁满红手印的请战书,道出了广大干部员工以“钉钉子”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用担当和实干诠释“我为祖国献石油”“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的使命担当。

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海上一线到处都在喊“缺人”;有人住的宿舍,也常常一片昏暗。坚守在一线的员工去哪儿了?有的不分岗位、不分工种、喊着号子扛起沉重的电缆,让百余米长的“人龙”摇身而起;有的在刺骨的寒风中纠治工程“瑕疵”,为复工复产后的“抢跑”创造条件;有的在各种设施间穿梭、奔跑:A平台刚完成固井,固井工程师立即“穿梭”到B平台;C平台的定向井工具刚出井,马上拆甩送到D平台……一个人当几个人用,是家常便饭。

在陆地,被“化整为零”的每一个人,也都不计个人得失,把每一天都当成决战日,勇往直前。“因为井不断打,资料不断增加,储量不断修正,数据一变就是几十个,评估流水线也跟着跑几十遍……改动的地方全都涂上鲜艳的颜色,就为了下一个专业好识别变动之处……大家没有一句怨言,只有越是艰难越向前。”渤海石油研究院储量室田晓平说。

接力奋斗:增储上产按下“快进键”

工期受影响,倒班有困难,增储上产的进度是否可以打折扣?大事难事看担当,渤海油田全体干部员工接力奋斗,勘探开发齐头并进,立志“把损失的增储上产时间抢回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低油价影响,今年上半年全球油气发现只有49亿桶,媒体称之为“21世纪以来最差表现”。但在渤海油田,尽管暂缓构造区的三维地震采集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暂缓或取消多个工程难度大、勘探投入高、成藏风险大的甩开预探井,勘探表现依然强劲:完成探井数量同比超过历史峰值;某构造中生界覆盖区太古界评价获得突破,打开勘探新领域;某构造油藏评价再获高产,展现大中型油气田前景……

更可喜的是,疫情防控期间,渤海油田在渤海过去唯一没有商业性油气发现的凸起上,仅用40天完钻18口探井,扩容升级了一个亿吨级大油田——垦利6-1。这是继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之后,渤海油田斩获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东部油田产量、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40天,是上半年渤海油田争分夺秒增储上产的一个真实写照。

40天是一场“极限挑战”,仅渤海石油研究院就高质量完成常规至少6个月的任务,包括20余口井的井位建议、近20口新增探井随钻、30口井的测井解释、12个含油砂体的追踪描述、29个单元的储量评估、234张各种图件、104张表格、近6万字的储量报告和200多张全专业汇报材料等,任务之难、推进之艰、力度之大可想而知。

海上探井作业人员,也在举步维艰中打赢了一场势如奔雷的攻坚战。疫情防控期间恰逢换季期,每个钻井平台都有人感冒发烧。发烧的员工,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健康观察,但人“隔离”了,工作谁来干?关键时刻,感人肺腑的一幕幕竞相上演:甲板长“隔离”了,海事师顶上;司钻“隔离”了,队长顶上;队长“隔离”了,平台经理顶上;夜班地质监督“隔离”了,白班地质监督24小时在线……

上半年,同样开启“暴走”模式的,是开发一路和生产一路。渤中19-6气田试验区开发项目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无论是平台组块、火炬臂、生活楼等的海上安装,还是海上联调、机械完工等,均以过去难以想象的速度把纪录“一个个破起来没完”。钻完井作业效能同样惊人,6个月累计节省工期300余天,新建产能上万立方米/天,并涌现出35口超百方井,已投产油井预计完成全年产量目标的62%。

通过调整井项目“进度曲线”,可以清晰看到渤海油田逆势突围的轨迹——在2月作业点陷入“低谷”的不利情况下,油田3月奋起直追,统筹新开作业点16个,落实新增投产井数37口,4月实现工作量“追平”,5月完成产量“反超”,彻底把损失的增储上产时间抢了回来!

多维创新:全员降本“拧”出真金白银

抢时间是否意味着高成本?在渤海油田,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相反。今年上半年,渤海油田以“苦练内功,精准施策,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为原则,在国内油气田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继续保持成本竞争优势。

桶油完全成本的竞争优势是渤海油田与服务承包商紧密协作、深入挖潜,共同拧干成本“湿毛巾”转化而来的“真金白银”,也是油田内部各生产单元将每一项成本都精打细算,在精准挖潜上持续发力,切实增强在生产油田应对低油价的反应能力和反应速度,克服低油价给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的结果。

为了把低成本发展“亮”出来,蓬莱油田成立首支海上机动维修队,实现多项外委转自检自修工作,两个月节省外委费79万元。绥中36-1原油处理厂借助工程剩余电缆和闲置配电箱对值守船靠泊供电进行改造,实现每年降本72万元,同时减少了污染物排放。锦州9-3油田西区全部物流转运至锦州9-3油田CEPD进行油气水集中处理,不仅降低了西区老旧设施延寿服役存在的安全风险,每年也可减少运营成本1500万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低油价寒冬中,渤西作业公司把“熬冬”变为“冬训”,设立增产降本专项奖,在政策、待遇、导向上向基层一线倾斜,充分发挥奖励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进一步增强干部员工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增储上产、降本增效工作的开展。

第一季度增产降本专项奖揭晓时,一线员工切实看到了作业公司的“诚意”——15个生产单元的23个项目最终上榜,100余名干部员工获得表彰奖励,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不带任何“长”字样的一线员工。这极大地提振了一线队伍士气、斗志和热情。

一时间,作业公司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层出不穷:有的员工高效完成天然气压缩机控制系统国产化改造,节约费用40万元;有的创新思路,历时10余天,铺设电缆80米,恢复广播机使用,节约费用5万元;有的自主测绘分析,解决液压关断阀等问题;有的主动思考,通过大排量反洗,辅助工频冲击,代替钻井船检泵作业,成功将卡泵井恢复生产,节省近100万元操作费……

“我们还将采取更多措施,让劳动体现价值,让智慧产生效益,让实干者得实惠,让奋斗者有奔头,让担当者享其荣。”渤西作业公司负责人说。

此外,渤海油田还通过持续推动注水提升年活动,使生产时率保持在近98%的高水平,油井故障率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平均检泵周期同比提高40天;推动重点开发项目提前投产,与年初计划比,超产规模相当于埕北油田一年的产量;实施“一井一策”常态化管理,开展410井次工作制度优化,实现日增油2352立方米等,止住“出血点”,释放潜力点,增强创效点,持续提升效益。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在困难挑战中奋起、在逆境挫折中超越的渤海油田,正劈波斩浪,扬帆再起航,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的道路上,彰显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