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3日,绥靖油田中5增压站改造工程投运3个月以来,关停已建站点2座,减少新建站1座,削减拉油井组4座,优化了用工结构,缓解了用工短缺带来的生产压力,生产运行管理高效顺畅。

自今年4月底,负责绥靖油田开发管理的采油四厂通过采取“关停并转减”,持续优化油田地面工艺流程,不仅实现了生产站库由109座下降到80座,气田开发建设还连续擒获2口高产气井。

去年以来,长庆油田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打破传统组织架构,打造新型“油公司”运行机制;通过油气业务同采同管,建立区域性一体两翼运行新模式;通过对致密油气开发、老井低效井稳产、伴生气利用等重点工程实施项目管理,以及在员工队伍建立行政、技术两条晋升通道等改革举措,激活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

在去年迈上油气产量当量5700万吨的基础上,长庆油田经济效益也在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名列前茅。今年上半年,面对疫情来袭、低油价等多重困难,长庆油田在各方面工作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生产油气当量3083.4万吨,同比增长6%,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绥靖油田外部环境较为复杂,后备储量严重不足,吨油成本指标居高不下,是长庆油田整体开发中的“边角料”,生产规模与质量效益不匹配,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重重。对此,采油四厂结合云盘山和化子坪作业区区块相对较大的实际,重点推进中心站层面改革,按照生产区域“小场站无人值守、大场站少人监控”的思路,大力实施人员管理“分区负责、集中使用”。同时,以“管理+监控+维护”为核心,通过“大工种”建设将岗位由13个整合为5个,实现了中心站岗位管理标准化。截至目前,采油四厂中心站数量由改革前的36个降为24个,中心站平均管理油水井数由177.5口上升为229.7口,一线员工的劳动效率提高了29.4%。

采油四厂员工闫晓英对此深有感触。她以前在杨米涧作业区新1转油站监控岗上班,20多年来都是三班两倒,现在调整到新1转中心站,同时管理与新1转油站同样规模的5个站,采取四班三倒,3个人同时上班。“以前一个人在房子里盯着监控,晚上值班经常困得眼睛都睁不开。现在人都集中一起,工作强度降低了,效率反而更高了。”

劳动组织架构的变化,激发了基层员工的自主创新热情。以前油水井措施改造属于厂研究所的“一亩三分地”,如今基层员工利用现场第一手资料进行创新,就能结出“效益果”。杨米涧作业区的卢本弢就是其中一位。他深入分析开发区域油藏井筒存在的堵塞现象,结合常规酸化解堵作业占井周期长、效果不明显等特点,今年先期优选7口油井开展自主试验,经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日增油量达到了1.6吨,单井作业费用节约3.9万元,实现了“小投入”带动“大效益”。

与此同时,采油四厂借助油田“区域性油气业务同管”政策,积极发展天然气业务,构建大外协格局,实现了气田建设高效运行。目前,该区块集气骨架系统已全面建成,共完钻气井36口,通过中-26集气站投运,实现天然气集输“点”的突破后,又保障了洲-20集气站的投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