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阿布泽鲁小学的全体师生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是他们第三次搬家易地。从简易板房到由国家能源集团援建的教学楼,这既是对过去的告别,更是当下和未来的新起点。

“三易校址、四易校名,从今天就彻底稳定下来了,孩子们,我们真正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在阿布泽鲁小学的广场上,校长孙可站在学生面前说这几句话时,心情万分激动。

通向远方的桥,起点在阿布泽鲁——记国家能源集团教育扶贫四川凉山布拖县-《国资报告》杂志

采访中,孙可用“颠沛流离、寄人篱下”8个字,表达了学校成立5年时间搬家3次的心酸历程。为了能让布拖县双孤、单亲、留守或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有书可念,作为支二代的孙可把能想的办法想遍了。

言语间、神态中,不难看出眼前这个中年男人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其实,如今的阿布泽鲁小学最早不叫这个名称,也不在现在这个位置。

2015年10月8日,一个由爱心人士组成的民间协会,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特木里镇飞普村成立了修齐新彝民办小学,这就是阿布泽鲁小学最早的前身,主要面向当地双孤、单亲、留守或建档立卡贫困户儿童进行招生,孙可担任校长。

后来小学划民办公助,校名也随之改为飞普小学。因办学质量较好,学生人数暴增,仅能容纳280人的学校竟有709名学生,但由于教育资源受限,学生面临被分流的境地。

“那时候,教育局安排了10个小学校长来到学校现场开会分流学生。”孙可说,“当时我想这个学校没有发展的希望了!”

可是,让孙可始料未及的是,分流会上,时任洛古乡中心小学校长甘扎说:“我们学校新建成的教学楼和宿舍完全可以容纳飞普小学709名学生教学和后勤需要。我们可以克服困难,暂时让给飞普小学使用。”

飞普小学终于可以保全住了。在布拖县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关心关怀下,在洛古乡中心小学的鼎力支持下,709名学生于2017年4月14日第一次搬家,从32公里外的飞普小学搬进了洛古乡中心小学,更名为瓦吉小学。

学校暂时保住了,但拥有一所独立校园的学校成为孙可的心病,也是广大学生和教职工一致的心愿。随后,孙可将学校实际情况上报县教育局。

经县委政府、教体科局、民政局协商,决定将坐落在拖觉镇菲各村的一所福利院划转给瓦吉小学。

2018年6月,700余名学生第二次搬家,从4公里外搬至福利院,学校更名为阿布泽鲁小学。从“瓦吉小学”到“阿布泽鲁小学”,在很多人看来,只不过是名称的变化,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

但每每提及此,孙可说,这其中寄托了对孩子们最真挚的期望与祝愿。阿布泽鲁是布拖县境内最高的山峰,彝语意为“最高的山顶,森林里有鹿出没”。“学校犹如那森林,学生犹如那可爱的鹿儿,我希望孩子们从这里汲取营养,健康快乐成长,勇于攀登高峰。”孙可说这些话的时候,眼神里充满了希望。

条件在一点点地变好,但福利院的硬件设施仅能够满足学生住宿用,没有教学楼,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孩子们度过了1年多的艰苦学习生活。

“那段时间,我整晚整晚睡不着觉,爱人总问我这是怎么了?说心里话,作为一个特殊小学的校长,硬件设施上不去,这些孩子想要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不可能的。”孙可说,“这个时候,国家能源集团出现了,答应出资修建教学楼。当时我那个激动啊,真的是没法形容了。”

言必行,行必果。从2018年开始到今年9月,国家能源集团累计向阿布泽鲁小学捐助1600余万元。这每一笔账孙可不仅记在本子上,还记在心里。 

第一笔,投入1190万元,建设了综合楼、教学楼、运动场,建筑面积5696.6平方米的校园,可满足1500名学生就读;

第二笔,投入190万元,购置了科学实验、音体美器材、34台一体机,建了两个计算机云教室;

第三笔,投入134余万元,设立师生激励基金;

第四笔,投入85.2万元,为全校学生购买秋冬校服、秋衣秋裤和袜子;

第五笔,投入30余万元,建立“爱心书屋”。

“6月16日,当新修建的操场开放的时候,场面太壮观了,全校学生跑进运动场,那样子比过年还开心。一个小男孩在塑胶跑道上连跑了3圈,我就拦着问,你不累吗,他说不累,从来没有踩过这么软的地面,太舒服了!太喜欢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可泪目了。

幸福的感觉就是如此的简单,但又是如此的浓烈。孙可说,国家能源集团投资建设的计算机云教室和教学一体机,在整个布拖县来说都是一流的。

云教室刚建好,老师让孩子们戴上耳机感受一下多媒体教学。当歌声响起,孩子们都兴奋地跟着唱了起来:“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

两年多来,阿布泽鲁小学慢慢办出了名堂,从过去全县排名前五十名到前十名,到前五名,再到前三名。

阿布泽鲁小学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教育孩子们克服自卑敏感心理,训练孩子们自尊自重、自力更生,培育孩子们积极乐观、自信自强。孙可说:“之所以是半军事化,除解决孩子心理上的问题,解决生活和行为的习惯问题,这个‘半’字,更体现在最大限度释放孩子们的天性。”

阿布泽鲁小学在全县出了名,远近彝族同胞宁愿多跑几十里山路,也要把孩子送到阿布泽鲁小学来上学。

9月1日开学,学校新增学生500多人,还有200多名学生实在收不进来。“可是在1995年,我在这里支教就带几个孩子,每天是求着彝族同胞把孩子送过来上学。现在变化太大了!”孙可动情地说,“没有国家能源集团,就没有阿布泽鲁小学的今天。”

阿布泽鲁小学因地处深度贫困的偏远地区,教职人员收入低,没有人愿意到这里教书,这里1160名学生却只有27名老师。学校建成了,优秀的人才短缺又成了孙可的另一块心病。

国家能源集团了解到情况后,一次性拿出134万余元,设立师生激励基金,为期十年,用于奖励教学质量好的教师及单科成绩排名全县第一名的学生,一次性奖励1万元。因为有了这个政策,教师队伍逐渐壮大,孩子学习的热情也提高了。

随着硬件水平的提升,阿布泽鲁小学有了宏伟目标。

孙可说:“目前,对阿布泽鲁小学来说,尽管师资力量和经费是最大的难题。未来3至5年内,我们一定要把阿布泽鲁小学办成民族地区农村标杆学校。”

9月12日,在阿布泽鲁小学运动场,许多孩子都蹲在地上,将一些细小的垃圾一个一个捡起来丢到垃圾桶。五年级学生阿古么惹国和贾史么忍史主动和记者聊起了天,她们非常开朗,善于和陌生人沟通,表达她们新的收获,讲述她们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像是和自己的亲人和朋友聊天一样,并对大山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将来我们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如果说过去这是美丽的童话,但在不久一定会实现,阿古么惹国和贾史么忍史说。

为什么?

因为这里建起了一座通向远方的桥,起点就在阿布泽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