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有多长?呱呱坠地的婴儿已成长为稚嫩孩童,新芽初绽的幼苗也可与风雨搏击抗衡。对于中国来说,过去这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年,也是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五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海油紧跟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在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路上,走出了不同凡响的五年。

2020年,中国海油连续16年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级;2020年《财富》世界500强64位;2020年度全球250强能源公司排行榜位列中国首位、全球第8……一项又一项突破印证了中国海油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

增·为国家能源安全增油助力

进入“十三五”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然而国际油价低迷,市场供需形势变化等让石油行业的发展遭遇挑战。中国海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国海油党组第一时间成立了国内油气增储上产领导小组,中国海油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就此形成。

从探明储量到提出方案再到油田建设,周期较长,海上作业高风险、高科技、高投入的特性也决定了这次规划决策的严谨性。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推动了“十三五”后期的快速发展。2019年是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实施的第一年,中国海油贡献了全国原油产量增量的55%,国内天然气供应量则占当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的18%,成为国内油气增储上产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增量加大的背后是自我加压。为确保“七年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多个海域同频共振齐发力。进一步制定了“渤海上产4000万吨,南海东部上产2000万吨,南海西部上产2000万方”的上产方案,立下了攻关增储上产的一个又一个航向标。

在增储上产措施上做加法。中国海油依托科技创新力量引领勘探开发,聚焦深水、高温高压、稠油、低渗等方向。2016年至2019年,中国海油国内探井工作量规划完成率达134%。中国海油在加大勘探规模的基础上提升勘探精细度和立体度,致力于发现更多可动用储量,提高现有设施利用率,提升区域整体价值。2019年,渤中19-6凝析气田的勘探发现大大激发了海油人的干事创业热情,连续攻克了地层高温高压、地质环境复杂等多项难题,从勘探开发到工程建设一路高歌猛进。

“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依靠自主研发进一步向深水领域迈进。中国海油通过开展半潜式储油平台设计、深水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设计、单点系统集成建造等技术研究,初步形成1500米级深水油气田的开发工程技术体系,应用于流花16-2/20-2油田群开发工程建设及陵水17-2气田的开发建设;国内最大作业水深的FPSO“海洋石油119”完工投入流花油田群应用……推动地质理论创新,攻关重型装备技术,中国海油在保障增储上产的同时注重降本增效,实现从勘探到生产再到效益的综合性突破。

在项目进度管理和产能建设时间上做减法。2019年,中国海油创新管理形式,将指标分解,与各相关公司部门签订责任书,层层压实责任。投资完成率大幅提高,为增储上产提供坚实保障。

在产能建设方面,抢时间就是抢效益。通过持续做好新项目前期研究,推进重大开发开采试验。保障重点高产项目按时推进。通过“压茬”推进的方法加快新项目建设进度,工作规划环环相扣,提前一个季度安排后续作业,落实井位、钻机等资源,有效缩短工期。

绿·为万家灯火贡献绿色油气

“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一直是中国海油秉承的发展理念。“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持续探索绿色转型发展之路,向海上风电、地热等新能源领域发展,着力研发新技术,创新发展新产业,助力中国海油能源转型。

中国海油制定并实施《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海上天然气、陆地非常规气和LNG(液化天然气)资源协同发展;持续加大节能技改项目力度;推动绿色交通建设,围绕国家物流通道、重要港口以及长江沿线着力构建“三线五港一环”绿色物流大通道,通过推进内河、沿海船舶加注站建设和船舶改造工作,推动LNG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助力实现绿色航运发展……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贯穿中国海油生产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彰显央企担当。“十三五”末期,中国海油国内清洁能源供应量已攀升至公司国内能源供应量的近50%。

多气源、多渠道、多举措,让清洁能源点亮万家灯火。2017年底,全国多地出现天然气短缺情况,冬季保供面临挑战。推进煤改气实施、保障冬季天然气供应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中国海油积极响应国家要求,积极推动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

加大天然气开发力度,“十三五”以来,中国海油在天然气勘探开发上连续取得重大突破,累计供应海上天然气460多亿立方米。陵水17-2气田、渤中19-6气田等一批大气田全面建成后,将极大提高中国海油清洁能源供应能力,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加大LNG引进量。五年来,中国海油累计进口LNG1.2亿吨,占全国LNG总进口量的80%,超额完成规划指标。保价保供,助力千家万户用气不慌。

中国海油将产业链从海上延伸至陆地,加快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速度。按照“发展煤层气、强攻致密气、突破页岩气”的发展思路,坚持“勘探开发一体化、生产销售一体化、自营与对外合作一体化、致密气煤层气一体化”的工作方针,稳步推动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开发,2018年煤层气产量达13.8亿立方米,2019年非常规天然气产量超18亿立方米。

完善LNG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9年底,中国海油投运LNG接收站10座,LNG接收能力达4520万吨/年;长输管道里程约4790公里,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823万千瓦,建成加注站171座。大力推进管网互联互通工程。改变了深圳LNG、粤东LNG长期以来依靠槽车外输的经营方式,实现了海气、LNG等气源与多条管道的互联互通,打通了广东省天然气“南气北上”的通道。

创新经营模式,中国海油联合上海交易中心推出“进口LNG窗口一站通”“南气北上”“冬季保供预售”等新业务,创新开启LNG罐箱多式联运模式。利用海油商城线上交易平台,可实现快速购气。线上线下多渠道供销模式为LNG的市场拓展和资源运输开辟更多通道,国内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从2016年的16.8%提升至约18%。

转·为跻身世界一流转型升级

健全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对于能源企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中国海油以上游油气勘探开发为龙头,中下游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受国际油价波动影响相对较大。为此,中国海油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同时摸索发展模式转型,持续加大科研投入,科技创新成效凸显;推动数字化转型,创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助力降本提质增效。“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积极推进改革转型,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精细化的发展之路。

以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海炼化)为平台,中国海油对炼化产业的改革重组加速推进。

中海炼化实行专业化管理、集团化运作、产销研一体化的市场经营,管理模式的升级为中国海油原本分散经营的炼化产业注入了全新的发展活力。促升级、调结构、优布局,“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加快推动炼化产业转型升级,目前,中国海油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位居国内第三,形成了惠州大亚湾和宁波大榭两个炼化一体化产业基地,并在华南、华东、华北布局了较为完善的成品油销售网络。行业和市场认可度不断增长,中国海油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十三五”初期,中国海油拥有13家炼厂,但平均规模不到500万吨。现在,中国海油控股炼厂精简至5家,总体能力达3800万吨,炼厂平均规模大大增长。一体化、规模化、集群化是中国乃至全球炼化行业的发展方向。中国2019年炼油总能力增至8.6亿吨/年,稳居世界第二,但炼厂平均规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炼油能力过剩形势严峻。中国海油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能力建设,精简整合优质资源,打造世界一流炼厂。其中惠州石化基地已成为国内整体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综合实力连续4年位列“中国化工园区20强”第二位;中海壳牌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整合先进技术,成长为国内在产规模最大的乙烯厂。

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炼化行业深度变革刻不容缓。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从产能结构、产业布局、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提出了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求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促进石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海油炼化产业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行业新环境和改革新趋势,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助推产能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中国海油炼化板块按照“控总量、调结构、补短板”的原则,加快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提前完成国六油品升级,清洁油品和低硫船用燃料油的供给能力大大提升,柴汽比大幅度下降。

与炼化板块升级改造一同推进的还有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海化学)。中海化学在“十三五”期间跻身国内重要化肥和甲醇生产商之列,明晰“中国优质化肥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中国海油天然气下游价值的创造者、中国海油化工新材料的探索者、自贸港贸易物流服务的开拓者”四大发展战略定位,为助力中国海油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打造国际一流天然气化工化肥产业。

“十三五”以来,中国海油牢牢抓住发展机遇,深化油气主业发展,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探索转型升级路径,产业布局站上新起点,可持续发展实现新突破。中国海油发展方向和思路进一步清晰,经营实力进一步壮大,在国民经济中“稳定器”“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发挥,国内油气增储上产主力军作用进一步突显,为即将开启的“十四五”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