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精神,才能在技术上不受制于人,才能走出一条强国之路。”昨天,中核集团亮相山东卫视《传家宝里的新中国》第二季节目《我们的新时代》,“华龙一号”工程师吕博夫向观众们讲述了中国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背后的“核心”故事。
作为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站之一,“华龙一号”的建成凝聚了无数中国核电建设者的智慧和心血。不久前,“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使多年来备受关注的中国核能自主化进程达到新的顶点。作为“华龙一号”技术的研发设计方、同时也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的工程总承包方,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从“二代+”到“华龙” 核电总承包我们能行
如果说“华龙一号”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核电强国之列,那么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的总承包能力与实力则是其重要支撑。
2020年11月2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不仅验证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可行性,也是对中核工程总承包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中核工程能做吗?”
“中核工程能做好吗?”
“中核工程能做什么?”
面对“能力之问”,十多年来,中核工程以大江南北十座安全稳定运行的核电站为其正名。特别是由该公司牵头研发设计并总承包建设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从2015年5月实现FCD到2020年11月并网发电,实际工期68个月,与计划完全相符。这在世界核电发展史上,特别是在三代核电全球首堆建设史上,是突出的一例。
华龙总师邢继手绘
美法等核电强国都曾陷入三代核电首堆建设拖期的“魔咒”,徘徊停滞长达数年之久。相对这些拥有数十年、上百台核电机组建设经验的国家,中国只能算是后生。而对中核工程来说,算上此次并网发电的“华龙一号”,前后不过总包承建了十几台机组。
十年磨一剑。中核工程从零起步,负重前行,从一家设计单位成功涅槃为一家有不俗业绩的总承包商。中核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表示:“中核工程能够成为中核集团总承包能力的中坚力量,离不开集团公司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各兄弟单位的支持与帮助。面向未来,中核工程将坚决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坚定不移走总承包之路。需要的时候,我们都会无条件站出来,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
质疑声中坚持历练,终长大成“人”
2008年11月21日,这是中核工程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福清核电现场宣布福清核电1号机组开工。这也是中核集团首次采用总承包模式建设核电项目,总承包方为中核工程。
而在11个月之前,中核工程依托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核工业第五研究设计院以及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从事核电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技术骨干,刚刚组建完成。
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干劲十足,成功打响第一炮,迎来开门红:从国家发改委批准开展前期工作到1号机组实现FCD,仅用时11个半月;1号机组从FCD到反应堆厂房穹顶吊装,用时不到22个月……“福清速度”一时成为业界佳话。
中核工程总承包福清1~4号机组
然而,进入2011年,中核工程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随着福清、方家山核电项目逐渐进入安装阶段,关键设备供货延迟等问题逐步凸显,各种质疑之声也纷至沓来——“各家业主单位都有一支较强的工程管理队伍,凭什么要将几百亿的项目,而且是好几个,同时交给一个根本没干过的公司?”
的确,当时的中核工程,仅有少数专家参与过大亚湾、岭澳核电工程建设,人力资源严重不足,而且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尚未建立,除设计外,安全、质量、进度、采购等能力也不成熟。
“既然集团公司让中核工程抓总承包,不管是纸老虎,还是真老虎,我们这头初生的牛犊拿下的雄心肯定是有的。”徐鹏飞讲述那段过往时,目光坚定。
其实那时,无论是核二院、核五院还是核四院,在业界都是有口皆碑、实力强劲的设计院,大家的日子都好过。那么,为什么要组建中核工程,走上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呢?
2007年10月,国务院颁布《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规划明确指出,要在引进、消化和吸收新一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自主化,全面掌握先进压水堆核电技术,培育国产化能力,形成较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中核集团虽然成功建设了秦山一期、二期等一批核电项目,但采用的都是大业主模式。各业主公司维持一支数百人的工程管理团队,存在工程建设整体控制能力弱、项目经验难以传承、人才队伍不够稳定等问题,难以适应核电自主化、批量化建设的新要求。因此,在集团公司主导下,中核工程应时而生。
徐鹏飞表示:“总承包能够降低管理成本、缩短建造周期、提高竞争力,是集团公司实现集团化运作、专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而设计是核电工程的龙头,决定其它业务的推进,所以中核工程必须要走这一步,必须把这份责任扛起来。”
为了快速增强能力,建立健全核电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中核工程一方面向行业内外“取经”,学习引进成熟的工程管理理念和流程,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消化吸收国际管理标准,与世界知名企业合作,优化提升各业务领域管理体系。
为了弥补人才不足,中核工程广泛引进行业内外有相关经验的人才,并加强自身人才培养。边学习边实践,中核工程专门组团到法国学习国际先进项目管理经验,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集团公司、业主及建安单位、设备制造企业等大力支持下,2014年8月20日,中核工程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福清核电1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至此,中核工程首次完整经历设计、采购、建造、调试等核电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在此期间,中核工程也构建形成了完整的总承包能力体系。
打造华龙名片,打破首堆怪圈
2015年6月15日,李克强总理考察中核工程时尤其关注“华龙一号”核电技术,表示“你们为我撑腰,我去国际舞台为你们扬名”。
中核工程不仅牵头设计“华龙一号”全球首堆,而且还负责了其总承包建设。在这年的5月7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在福清核电现场成功实现FCD。
那时,中核工程建成“华龙一号”的自信心虽然很足,但压力比以前大很多,因为“华龙一号”的意义更加重大。不像此前建设的福清、方家山、海南等“二代+”核电项目,目标是通过工程建设将中核工程培育打造成为业界认可的总承包公司。“华龙一号”代表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的实力和水平,是国之重器、国家名片。可以说,此次任务代表国家形象,不容任何闪失。
当时世界上三代核电首堆建设,即便是核电强国,也没有成功的案例。美国三代核电技术AP1000首堆在浙江三门建设,因多年拖期被诟病。作为此项技术的转让方,西屋公司被誉为压水堆的鼻祖,即使建造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压水堆机组,也不能完全驾驭。另外,以项目管理水平先进著称的法国,其三代核电技术EPR全球首堆建设之路也是荆棘遍地、困难丛生。
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工程总承包商,后起之秀的中核工程能够胜任吗?对于这个问题,中核工程不仅要肯定回答,而且要坚定有力。
时间回拨到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不仅中国,全球范围内都对核电安全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代核电达不到最高安全标准,国内所有在建项目全部暂停。当时国内三代核电主推堆型为AP1000。中核集团面临在建项目推进困难、新项目无自主三代机型的双重挑战。中核集团自主核电发展之路将何去何从?从CP1000到ACP1000,再到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其全球首堆开工,可以说给“围追堵截”之下的中核集团打开了一扇窗,送来了新生的曙光。
“那时,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从重重包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不仅要建成还要建好‘华龙一号’,要彰显中核集团的实力与水平。”徐鹏飞说,“现在中美贸易摩擦,更加凸显了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
中核工程PCS试验台架
为建成建好“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无论是总承包方中核工程,还是业主、建安各单位,大家都憋着一股劲。依托业主负责制下的工程总承包管理平台,中核工程基于10余台核电机组建设经验,牵头“华龙一号”项目建设团队,多管齐下,积极发挥核产业链上下游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的优势作用,增强工程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环节的系统集成与高效协同。
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是实实在在的“三新”工程。作为“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从开工之初就面临着所有首堆工程的难题——设计风险、采购风险及施工问题等因素导致设计变更频发,现场问题繁多。与二代加核电技术M310相比,“华龙一号”均为自主设计且无成熟经验参考,边科研边设计、边设计边施工,当设计图纸变为实体工程,不可避免产生大量设计更变。
“先策划、先准备、先介入”是华龙首堆工程打破“拖期怪圈”最直接的应对之道。设计团队充分发挥设计龙头作用,初步设计阶段就力主启动项目。
据了解,在“华龙一号”的施工图上,有大量核电建设中少见的“开口项”。也正因此,设计不用等着设备定型,在设备仍处于研制或制造阶段时,土建就可进行。可以说,设计与采购灵活动态配合,有力地保障了土建总体进度。
除此之外,中核工程在总承包方面还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如:通过实施一体化计划管理,将设计、采购、施工、调试等活动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统一动态匹配、跟踪、协调,提升了协同管理的效率。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沟通协调机制,使得各参建单位充分沟通交流,工程总承包各板块密切配合,高效解决问题。
中核工程自主研发新燃料运输容器
通过跨单位、多专业联合组建专项组,成立核级小三箱专项组、主泵专项组、DCS专项组、常规岛及BOP协调专项组、装料条件推进专项组等等,协调优势资源,集中力量保障项目关键节点按期实现。
通过沙盘推演、全面风险管理,提前预判风险,以风险驱动业务,全员参与、全领域覆盖、全过程防控,确保整个核电项目建造过程外部风险、设计风险、采购风险、施工风险、调试风险、合同风险、管理风险及财务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应对和监控的闭环管理。
“这些举措都有力保障了华龙按照计划建成投产,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中核工程拥有强大的后盾,那就是整个中核集团在无条件支持。”徐鹏飞说,“‘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成投产,对中核工程而言是一个重大里程碑,中核工程将更加自信,也将以全新姿态拥抱工程总承包。”
中核工程自主研发乏燃料运输容器
未来,中核工程一方面将继续专注核电、核化工为主的核心业务,以专业化总承包为支撑,依托田湾7、8号,海南3、4号,漳州1、2号等在建核电项目,提高核电工程建设全过程综合管理能力,充分发挥在以往核电总承包项目中积累的优势经验,保证在不断变化的工程总承包市场环境中建设核心优势和竞争力。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建成投产充分表明,以设计为龙头的核电总承包模式不仅提升了效率,也大力推动我国核电设计自主化及自主品牌创新发展。年轻的中核工程正在蓄势,持续优化“核工业科研生产和工程建造一体化模式”,在技术上实现向多堆型发展、在管理上实现向多精深扩展的“双核心”发展导向,全方位提高工程总承包能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