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资讯 > 快讯网站首页快讯
中国广核 | “犇”跑者周仁华 :“严慎细实”铸就“设备卫士”

他在维修现场工作中践行 “严慎细实”的作风,以“防患于未然”的标准在设备管护上精益求精。在面对“核心”设备技术垄断、受制于人的困难面前,他踏实勤勉,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难题,保证了机组的长期安全运行。作为现场师傅,他悉心栽培年轻员工,为核电维修发展壮大了生力军。
在一线现场工作十多年,周仁华从一名现场技术员成长为核电仪控技术攻关能手和设备管护能手。作为一名维修工程师,怎样才算得上把设备管好?怎样才算得上优秀?周仁华有他自己的答案。“刚工作时,我认为是技术能力强,面对各种紧急、重大设备故障时‘手到病除’,但慢慢地发现,能够做到自己负责的设备不发生紧急、重大故障,那才是真正的高手。设备故障就像火灾一样,及时‘救火’不如提前‘防火’,‘救火’解决的是一时的问题,‘防火’才能真正保证机组长期的安全稳定。”
“治病于未发,防患于未然”,这是周仁华对自己在设备管理上的要求。本着这一目标,近年来,他不断地开展基础性、系统性、前瞻性的工作,完成3000多个核岛控制相关设备老化处理策略优化方案制定,首次实现电厂核岛控制相关设备精益化管理;主动收集外部经验反馈并与设备厂家积极沟通,最终识别108个用于核岛内重要变送器的供电保险容量设计偏低缺陷……
此外,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设备故障时,周仁华也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案:解决一个单一故障——深挖其故障根本原因——对同类设备制定并开展针对性反馈方案。他深知:“一次维修成功而不深挖本质,就无法避免同类故障再次发生。”
2019年12月9日,岭澳1号机组某系统的仪控实测值出现阶跃波动,周仁华及时响应并准确定位为某个控制板件故障,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故障板件更换后,故障消除。后经进一步离线检查,发现该板件供电回路的一个很小的焊点存在开裂异常,凭借着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并不是一起偶发故障,于是开始主动进行排查,最终确认焊点开裂根本原因为“Q1三极管元件受到过应力”,并得出“在线相同设备可能存在共模故障可能”的结论。

近年来,为保障电站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所必须的核心备件的自主化保障,周仁华迎难而上,带领团队历时3年多,在充分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成功完成了22大类核级板件、主泵转速机架、主控室手操站的国产化研发,并在应用过程中实现了“0”异常。
项目的成功,一方面完成技术改进升级,实现“核心”备件的自主供应保障;另一方面备件成本降低15%至70%不等,供货周期缩短60%,有效降低了电站运营成本。同时,原备件多项设计缺陷得以解决,新备件性能更优。
此外,周仁华带领团队也摸索出了一套完整有效的核级仪控设备国产化研发和应用管理方案,培养出一批仪控领域国产化研发技术骨干。
带徒有一套的“金牌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