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真情真扶贫

——集团公司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纪实

记者孙梦宇

 

DJI_0038(129424)-20210323102404(1)


“以前靠种地养鸡没什么收入,现在搬进了楼房,每个月增收近3000元,生活有盼头!感谢中国石油!”3月18日,中国石油对口支援的重庆开州东阳村果农黎远青说。如今,东阳村已变为开州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这只是中国石油33年扶贫路上的一个缩影。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集团公司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扶贫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戴厚良担任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强调要把投身扶贫开发、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

作为集团公司扶贫工作的统筹管理部门,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扶贫办)统筹推进全集团扶贫工作,助力集团公司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的7个省区市15个县市区,以及所属企业扶贫的1175个村,全部实现脱贫摘帽,并先后获得“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定点扶贫先进单位”“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等荣誉,向党中央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探索和创新具有石油特色的扶贫路径和发展模式,实施精准“滴灌”

由于帮扶地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连片特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集团公司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优先选择最困难的村、最困难的家庭、最贫困的人口,扶真贫、真扶贫,推动企事业单位为贫困乡村铺设“幸福路”,开凿“致富渠”,一大批百姓安居、饮水灌溉等民生项目惠及百姓,既注重产业扶贫带动成片突破,又注意定点除贫,打通脱贫“最后一公里”。

针对帮扶地实际情况,集团公司深入扶贫第一线,对民生建设,坚持项目进乡、扶贫到村,积极支持当地政府改善农牧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行一地一策,产业帮扶以市场化为前提,以互利双赢为目标,找准利益共同点,切实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智力扶贫,以基层干部和困难家庭为对象,精准识别,跟踪服务,切实增强他们自我发展的能力和信心。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方略的提出,集团公司不断创新理念方式,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再到“孵化渔场”,以智力扶贫和产业扶贫为重点,孵化出包括特色农业、金融惠农、生态农业等众多精准扶贫项目,以产业发展拉动和帮扶当地人整体素质和能力提升。5年来,以实施的748个帮扶项目为抓手,精准识别帮扶地区的资源禀赋,精准组织和投入资源,实现受援地扶贫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从项目援助到产业拉动,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打造特色支柱产业

一到初夏,山谷幽风吹动,成片成片的红花随风荡漾。这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乡红花种植基地,也是800余贫困农户的致富希望。

集团公司结合当地乡村特色开发产业扶贫,让当地经济更可持续发展。精品民宿扮靓河南台前,万亩生态林绿染福建长汀,“互联网+”在贫困县生根发芽,贵州习水的土特产走出大山……

产业扶贫持续推进扶贫产品商品化、生产链条化和产业规模化,助力贫困地区增强“造血”功能,培育出差异性竞争力。“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累计投入资金7亿元以上用于产业扶贫,资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生态畜牧业、加工制造业、经营服务业等产业,拉动农村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把经济附加值留在当地。为帮扶地畅通产供销对接,扶贫办利用内外部市场平台协调推广帮扶地特色产品,累计推动购销扶贫产品超10亿元。

集团公司把培育产业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将全年定点扶贫资金的75%用于培育地方产业。特别是2020年,组织开展“回头看”,对之前投运的扶贫项目成效全面检查。

建设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长期以来,集团公司聚焦脱贫攻坚,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扶贫办助力集团公司做好顶层设计,建立责任、制度、决策、监督、考核工作体系,实行全周期的项目及资金管理,构建会议、调研和项目日常监管等机制,自上而下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帮扶工作合规化、程序化,形成全集团齐抓共管、合力共进的脱贫攻坚新局面。

《定点扶贫和对口支援项目管理办法》让扶贫工作有了“操作说明书”,《定点扶贫与对口支援工作评价办法》让扶贫工作有了“评分器”……集团公司修订完善了相关帮扶制度,构建了责任清晰、执行有力的定点帮扶领导体系,探索将帮扶和公益管理工作纳入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考核指标。明确“交支票”与“交钥匙”项目管理区别,确定与第三方机构合作项目管理细则,保证项目结算审计透明,确保河南姜庄旅游民宿等一批精品工程、阳光项目顺利建成。

扶贫干部作为“前线战士”,直接面对贫困群众,是联系帮扶贫困户的桥梁和纽带。为此,中国石油不断加强扶贫干部管理,健全完善挂职干部考核制度,建立定期谈话和走访机制,从严要求挂职干部。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上及时关心干部疾苦,帮助干部解决各种实际难题。

“十四五”已开局,集团公司将平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石油力量,以优异业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用石油担当交出“金色答卷”

——塔里木油田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石油力量纪实

记者受吉相张思敏

 

尼勒克县乌拉斯台乡今天干净明亮的牧民定居(129422)-20210323102302(1)


“走出大山,搬进新家,我们的生活变了样。大伙都从心里感恩共产党!感谢石油人!”3月17日,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柯克亚乡阿其克拜勒都尔村的老党员阿目丁·沙吾丁回想起前些天在“昆仑社区”的新家通过大彩电收看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心情仍无比激动。

这个春天,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的数个南疆乡村里,有千千万万像阿目丁一样的老百姓,胸怀阳光灿烂的故事,奔向阳光灿烂的日子。

塔里木油田是中国石油新疆地区5000万吨油气当量上产主力军、中国石油工业重要的战略接替区、国内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塔里木油田党工委将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确保贫苦群众真脱贫、稳脱贫”的嘱托付诸行动,践行“一切为了大发展,一切为了老百姓”理念,让中国石油承载的使命与责任化为浸润民心的春风雨露。

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锦绣画卷中,写着塔里木油田致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念与担当,印着塔里木石油会战31年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忠诚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的轨迹。

利民“幸福气”担起时代使命

早春时节,帕米尔高原上还留有皑皑积雪,山脚下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大街小巷则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3月2日上午,老回民辣子鸡饭馆的老板娘闵彩虹张罗着店里的员工准备迎接中午顾客用餐高峰,在暖气十足的屋里忙出了一头汗。

“今年过年没回家,我想多挣点钱,让父母也搬到乌恰县来!”对乌恰县情有独钟的闵彩虹笑着说。几年前,为了谋生,她从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搬到乌恰县,因一份特殊的“礼物”,让她恋恋不舍,在这里扎了根。

这份“礼物”就是塔里木油田通过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输往乌恰县的天然气。“天然气不止实惠了老百姓,更让这里的环境变了样。我一起床,看着乌恰县的蓝天白云,心情就特别好!我给内地的朋友发照片,让他们有空来新疆看看。”闵彩虹说。

塔里木油田在大漠戈壁中牵出“油龙”“气虎”,不仅点亮了乌恰县,更开启了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许下“造福最远一家人”的温暖承诺。

“十三五”期间,塔里木油田大打油气勘探开发进攻战,以又稳又好的发展成绩助力周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依托油气资源开发,带动疆内外700余家企业发展,吸引了斯伦贝谢、美克化工等上百家企业投资南疆各地,多个县城因油而兴;高质量发展的果实沿着担当社会责任血脉,在“新丝路”上留下延绵不绝的芬芳。

2020年,塔里木油田油气产量突破3000万吨,全年向南疆供天然气42.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增设支线、实现专项供气、推进天然气增压输送工程……南疆天然气利民管网持续延伸,从起初的2424千米增至3028千米,供气点由18个增至61个,托举起一方“人间烟火气”。

四个关键词将脱贫蓝图绘到底

3月2日大清早,克里木·肉孜像往常一样赶往自家的蔬菜大棚。不一样的是,喀什地区莎车县吾达力克乡英霍伊拉村的村民再也不用担心倒春寒带来的影响。

如今的种植大户克里木,曾经是村里的“边缘户”。近两年,塔里木油田扶持该村发展以温室大棚为载体的特色种植产业,带动贫困户在田间就业,并依托油田内部市场,不断拓宽农作物的销路。克里木一年增收近1万元,搭上了小康“列车”,英霍伊拉村也在2019年摘掉了深度贫困的帽子。

“腰包鼓了,心里美了,劲头足了!今年,我们村80多座蔬菜大棚的种植户名额早早就被抢空了!”看着长豆角、茄子的绿苗破土而出,塔里木油田驻英霍伊拉村第一书记单社刚像孩子一样高兴。反季种植的头茬蔬菜,代表着村民新一年的美好希望,葱葱郁郁、红红火火。

英霍伊拉村的华丽转身,是塔里木油田围绕“技能、产业、项目、消费”四个关键词,精心绘制脱贫蓝图的缩影。近3年,塔里木油田帮扶的12个贫困村种植果蔬7800余亩,存栏畜禽3万余只,人均年收入由2000元增长到9000至1.2万元。

1994年以来,按照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集团公司党组的部署,塔里木油田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主心骨作用,先后选派212人专职参与扶贫工作。精准对接一村一户,以技能扶贫为支点、以产业扶贫为引擎、以项目扶贫为载体、以消费扶贫为推手,共计实施帮扶项目180多个,累计实现20多个深度贫困乡村3.4万人脱贫摘帽。

塔里木油田将企业发展与资源地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在落实国家济困助学政策上主动作为,累计捐赠5.7亿元,建设石油希望学校、幼儿园、医院等23座。26年“手牵手”帮扶伊犁州尼勒克县,将定点扶贫项目做成品牌。发挥好扶贫项目资金的杠杆作用,把项目扶贫与发展村集体经济相结合,提供培训和周转资金援建实施乡村旅游、就业创业基地、苗圃基地、惠民超市等扶贫项目,为边疆小村铺出一条条康庄大道。

用扶智阻断贫困基因,用扶志增强致富信心,用扶治绘制小康盛景。迄今,塔里木油田累计帮助3500余人在油田稳定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1万元。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十四五”开局之年,塔里木油田将满足人民美好期盼的要求铭刻在心,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新力量,续写新篇章!

离太阳最近的5年

——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央企楷模梁楠郁

记者张旭

 

微信图片_20210318145920(129418)-20210323102238(1)

梁楠郁(右)向牧民了解情况。


3月16日,梁楠郁抵达拉萨。从潍坊赶回北京后他终于抽出时间拔了智齿,又踏上返回双湖的行程。“在藏5年,换了5颗牙。”梁楠郁摸着发肿的腮帮子开起了玩笑,“还好在潍坊谈的卤虫卵深加工项目进展不错,时间没浪费。”

“作为合作方,我也很荣幸”

2月26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第二天,梁楠郁赶到山东潍坊,就卤虫卵深加工项目进行深度洽谈。一位熟悉的供应商对他说:“昨天看到您在接受表彰,作为合作方,我也很荣幸。”

在历时两天的洽谈会上,项目的后续合作经过激烈谈判才最终确定。对此,梁楠郁也很淡然:“在商言商,对方不可能因为你获得了什么荣誉就做出让步。项目推进依然充满挑战,必须要投入百分之百的努力。”

卤虫是一种喜高盐的小型浮游甲壳类动物,是鱼、虾等水产动物的优质饵料,其休眠卵价格昂贵。双湖县巴岭乡的其香错是我国卤虫卵的主要产地之一,因其色泽金黄,藏民称之为“加措色钦”,意为“大海金粉”。“卤虫卵就是双湖的钱包。”梁楠郁直白地说。由于以前对卤虫卵及其市场不太了解,个别客商趁机蓄意压价,或通过串标、围标低价购入,形成事实垄断,所以一直卖不上好价钱。

为打破这种局面,梁楠郁提议,开展真正公平公正的竞标。2017至2018年,双湖县组织两次公开招标,结果都流标了。原来,在公开招标前,新竞标人都收到了匿名威胁,梁楠郁本人也收到过。“当时气得都忘了害怕,这反而让我们更加坚定。卤虫卵是双湖脱贫攻坚的核心产业,我们必须把它卖个好价钱。”

形势却不容乐观。2018年,大量进口卤虫卵涌进国内市场,成品价格接近腰斩。2019年初,招标重启。为促成交易,梁楠郁把竞标公告和一封公开信发到了每个投标人的电子邮箱里。信中写道:“每年的捕捞对群众来说是一件大事,零下十几摄氏度,在湖边一待就是一个多月……所以这次一定是公开、公平、公正的。本次竞标的另一个任务是选择长远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光靠压低毛料价格挣钱的企业。”双湖县委县政府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再次流标,就直接议价或者委托加工后卖成品。

第三次招标会非常成功。新老客商,争相举牌。在成品卵价格腰斩的情况下,双湖卤虫卵毛料卖出了历史最高价。如今,卤虫卵深加工项目的高端产品“高原海灵虾”保健食品开发项目也已立项,目前已完成中试。

“我们是被梁书记的真心打动了”

双湖县境内的普若岗日冰原是两极地区以外最大的冰原,被称为“世界第三极的极点”,科考与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然而,双湖平均海拔高,生态环境极其脆弱,不适合大众旅游。几经调研后,梁楠郁提出发展定位越野自驾团、科学考察团等高端定制化旅游产业,而吸引关注的办法之一就是举办汽车拉力赛。但在前期论证时,仅仅是在高海拔地区确定旅游路线的难度,就让人望而却步。

一筹莫展之时,梁楠郁遇到了经常带队在双湖开展商业自驾旅游业务的田小禾。熟悉起来后,他跟田小禾谈起了在双湖开展高端定制旅游的想法。听罢,田小禾大腿一拍,立刻拉来了自己的团队,吕晓冬便是其中一员。

2017年3月,梁楠郁和田小禾、吕晓冬决定跑遍双湖每个角落,规划出拉力赛赛道和定制旅游的路线。在双湖县西北部的措折强玛乡(即北措乡),他们遇到了踏勘路上最可怕的一次危险。

“从北措乡出发便进入无人区,天黑后,我们的车队走到一个接近40度的山坡前。在无法确定车辆能否安全通过的情况下,小禾、晓冬走下山坡,查看道路情况。”梁楠郁回忆,当时气温极低,还刮着大风,用强光手电也看不清前路,手机没信号,入夜后猛兽随时会出现。“他俩来回用了两个小时,体力完全透支。我们等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7个月后,首届第三极越野汽车拉力赛拉开帷幕。当50多支车队、110辆赛车、300多人抵达时,双湖历史上第一次堵车了。各式各样的赛车塞满了唯一的街道,万人空巷,冷清的双湖从没那么热闹过。“这一届比赛的收入就超过了双湖县的年均财政收入。”梁楠郁说。

成功举办拉力赛后,高端定制自驾游也提上日程。2019年,“羌藏高原原生态体验旅游”推出。产品推出4个月,收入便超出双湖全年旅游收入的4倍。

在被问到为何愿意出资出力时,田小禾说:“我们是被梁书记的真心打动了。他说这是贫困县,小规模的自驾游改变不了现状,只有发展成产业,才能让百姓受益。我想从之前的靠双湖挣钱变成帮双湖挣钱,我也是个有情怀的人。”

2020年8月9日,吕晓冬突发心脏主动脉夹层破裂,21天后离开人世。“哥,等我出来的。”直到现在,梁楠郁仍保留着吕晓冬在医院给他发的最后一条微信。“晓冬倒在了脱贫攻坚的路上,这是我到双湖最悲痛的时刻。”梁楠郁潸然泪下,“总有人默默付出。”

梁楠郁说,在双湖的5年是他离太阳最近的5年。5年来,他见证了县里翻天覆地的变化——2016年底有了大电站,2017年底有了网络,2018年底有了公路,2019年底双湖成功摘帽,2020年起双湖开始整体搬迁。未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坚信双湖能做得更好,走得更远。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