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由《能源》杂志主办的“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新型电力系统下,风光储如何共建新业态”为主题,以政策和技术为导向,着力于分析新型电力系统下,“新能源+储能”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正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在会议中指出:“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对于保障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杜祥琬院士提出了若干建议。

解读风光储投资机遇,“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

一是大力的配制灵活性电源。包括化石能源电力和非化石能源电力的协调互补、协同配合,有序的安排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和电力需求侧响应等。

二是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配电网。数字技术可以提升电网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促进电力系统各个环节的智能化,使电网可观、可测、可控。

三是通过分布式能源让东部负荷区域可以实现部分能源的自产自销,不再只是依靠电力的长距离输送。

四是大力发展各种储能。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系统具备柔性、包容性和平衡功能的关键节点。

作为碳中和的主力军,中国光伏产业在“十三五”期间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在会上透露,中国光伏新增装机连续八年、累计装机连续六年都是世界第一。中国的光伏制造业也在全球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根据国家能源局3月公布的信息,到“十四五”末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的占比将达到50%。“近期包括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等政策的发布,也会对光伏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有积极地推动作用。”

解读风光储投资机遇,“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

面对电力系统和整体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化,能源企业,尤其是发电企业也在积极寻找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特性所带来负面影响的最佳路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战略规划部主任何勇健认为,数字化的加持和赋能可以为全社会的碳中和提供支持。“新能源加上综合智慧的赋能会产生更大的价值,更有利于新能源的发展。这是对终端产品和服务端绿色概念的包装,更包含了大量的绿色价值。"

解读风光储投资机遇,“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战略规划部主任何勇健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启仁分享了“源网荷储”在碳中和过程中的作用。吴启仁说:“源网荷储是电力系统的基本的组成单元。依托自备电厂调峰能力,通过高效的清洁源专线实现风电向大工业用户的点对点灵活供应方式,绿色供电输配电价建议实现单独的核定,实现低电价。自备电也可以发挥与储能类似的作用,最终源网荷储实现一体化的调度,微平衡、内循环。”

解读风光储投资机遇,“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启仁

国家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邹鹏辉也分享了黄河水电在多能互补方面的经验。“构建新型电力系要推动光伏从辅助能源走向助力能源,同时要打造风光储一体化的开发运行模式,在积极拓宽光伏应用场景的基础上,加强光伏与件数、交通领域的融合发展。”

源网荷储的一体化运用和各类能源的多能互补,也少不了数字技术带来的智能管理。恒基中国新业务战略副总裁潘永花在大会上介绍了中华煤气联合国家电投主办的TERA-Award智慧能源创新大赛的相关情况。潘永花表示,希望通过智慧能源大赛,围绕着能源供给、需求、绿色交通和数字化技术四个方面,征集智慧能源领域的创新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为新技术提供应用场景,助力零碳社区的建设。

解读风光储投资机遇,“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恒基中国新业务战略副总裁潘永花

综合智慧能源已经逐渐成为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新风口。科士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裁黎志荣介绍说:“ 智慧能源是以分布式储能电站为核心,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的技术,协调电网和分布式能源,充分发挥分布式能源的价值和效益,使整个电网更加的智能、安全和高效。”

截止2020年底,我国新能源装机已经达到5.3亿,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24%,部分地区的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超过40%。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裴哲义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型储能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是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来看,电化学储能在各类电网调节手段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发展潜力。”

解读风光储投资机遇,“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家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原副总工裴哲义

对此,中电建西勘院新能源工程院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晓更进一步的强调,储能是新能源装机和电量达到中远期目标的前提条件。“无论是在发电侧、电网侧还是用户侧,储能都有非常大的市场和应用前景。应当结合不同的应用场景,运营不同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让储能与可再生能源实现最大程度的结合。”

在大会的圆桌对话环节,参与嘉宾分享了风光储应用、政策方面的心得体会。

解读风光储投资机遇,“第二届风光储创新发展论坛”召开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创始人俞振华认为,新能源配储项目已经有了比较多的发展,在政策的之下,未来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目前整个储能行业最关心的还是项目的经济性。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室主任陈可仁作为业主代表分享了相关观点。他认为行业的不确定性是目前制约风光储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因素。

对于储能成本的下降,上海电气国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向阳表示,在没有技术和原材料大的突破的情况下,储能成本很难实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于整个储能产业链来说,需要不断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也需要体制机制的完善、政策的落地。

锦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市场总监陆荷峰从海外市场的角度分享了相关经验。他指出国内市场在标准、安全性方面与海外的成熟机制相比,还存在一定距离。

此前,部分地区出台了新能源项目强配储能的政策。这引发了行业的不良价格竞争。中国能建广东院投资运营事业部投资室主任李效臻认为核心问题还是在于电价如何向用户侧传导,同时要有合理的电能量与辅助服务市场。这样才能让合理的发电侧配储更具经济性,让市场恢复理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