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唐山曹妃甸。我国首个海上储气库项目开工,为“十四五”期间建设华北储气中心注入新动力,也预示着中国石油储气库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地下储气库是天然气工业的“粮仓”,具有季节调峰、战略储备、应急保供、市场调节四大作用。“十三五”以来,中国石油加快补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短板,近5年成为中国石油20年储气库发展史中增长速度最快的5年,工作气量由“十二五”末的53亿立方米增加到124亿立方米,实现成倍增长,调峰保供惠及4亿多人口。

盘点中国石油“十三五”储气库业务发展之路,对“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抓好储气库建设运营意义深远。

主力军作用更加凸显

进入4月中旬,随着供暖季的结束,中国石油成功应对天然气保供史上最大峰谷差,调峰保供能力在疫情、寒潮等严峻形势下经受住多重“大考”。

回顾“十三五”,新冠肺炎疫情是其间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给储气调峰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中国石油及所属全资子公司——储气库公司及时跟踪各储气库复工复产及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及时调整建设计划安排,快速启动注采转换,相国寺、双6和大张坨储气库仅用时7天就完成检维修,由采转注。在役库扩容达产和新建库有序实施,确保油气田生产和管网安全平稳运行。

为破解供需矛盾,有效应对供暖季对气量的高需求,中国石油未雨绸缪,能储尽储,能采尽采,大力提高储气库工作气量。2020年,中国石油储气库形成的工作气量是2016年的2.03倍,新增工作气量25.17亿立方米,为历年最大增幅;实际采气110亿立方米,首次超过百亿立方米。高峰用气月份的日最大采气量达到1.34亿立方米,调峰能力比上一采暖季最大日采气量增加了2600万立方米,同比提高了24%,在保供的关键时期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

截至2020年末,中国石油建成10座在役储气库群。通过加快实施扩容达产及续建,新增调峰能力2544万立方米/日,储气库日采气量超过1亿立方米达到65天。呼图壁、相国寺、双六、苏桥等商业储气库新增能力占主体。新库建设6座、试验库10座,开展前期评价11个,为实现储气能力目标提供了保障。

储气库高效建设的背后,是中国石油下力气理顺储气库系统体制机制。经过“十三五”期间的持续改革,储气库公司完成公司改制,建立了评估中心和专标委秘书处两个平台,公司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得到提升,具备了做专储气库分公司、做实储气库有限公司的条件和基础,决策支持和管理支撑作用有效发挥。储气库公司先后深入到油气田及地方盐业企业16座储气库进行现场检查、调研,全面履行专业化管理责任;组织14家油气田单位近200人,历时半年完成储气库业务“十四五”建设、科技和QHSE发展规划编制。

为加快储气库建设,中国石油积极推进合资合作,储气库市场化经营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先后组织有关省区市开展盐穴储气库《股权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合资框架协议》。深入开展相关政策研究,储气库公司牵头起草了《合资建设盐穴储气库指导意见》。广泛开展交流合作,与俄气公司等进行交流,探索与国外公司开展储气库建设、运营、技术及商务合作。

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国外以浅层简单构造、高渗气藏为主的建库理论和技术已基本成熟。但中国地质条件独特、复杂,建库对象以中深层复杂断块、非均质低渗气藏为主,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建设是世界级难题。

面对挑战,中国石油依托国家课题和自身重大专项,组织24家“产学研用”单位,围绕选址、设计、建设和安全运行,不断开展复杂地质条件下建设地下储气库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装备研发,开创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理论技术体系。

“十三五”期间,中国石油持续攻关,形成了我国复杂地质储气库“四大理论技术”,并取得系列成果。一是创建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选址评价理论和技术指标体系,实现了复杂断块储气库科学选址;二是创建了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高速注采渗流理论和优化设计方法,提高了库容设计精度和工作气利用率;三是创建了复杂储气库工程建设技术,研发了核心装备,解决了核心装备依赖进口的“巨大”难题;四是构建了地质体—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储气库风险管控体系,确保储气库“零事故”安全运行。

“四大理论技术”引领了世界复杂地质条件储气库技术的发展,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后,中国石油积极构建数字化应用平台,推动智能化储气库建设,为我国储气库大规模、高效运营奠定基础。加强与国际储气库公司和国际科技联盟组织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水平提高。进入“十四五”,中国石油将扎实推进储气库业务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夯实国家能源安全“底气”。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