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南方电网公司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党建工作,深入推进公司发展战略落地,抓实安全生产、增供扩销、基建攻坚,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实现了“十三五”发展圆满收官,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被评选为第三届“南网工匠”的10名员工,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练绝活、攻难关,把身心扎扎实实地沉进技术研究中,甘于寂寞,不断前行,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成绩,成为各自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成为了30万南网人的精神脊梁。本期,南方电网报为大家展示第三届“南网工匠”获评者和他们的工作故事。

深圳供电局营销稽查中心高级作业员李炳要

反窃电“神探”

  “接线端背后,肯定有一个窃电器。”一份来自同行查窃电的“求助”资料,在李炳要手里呆了一小会儿,便宣告“破案”了。

  自1991年参加工作,30年来一直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勇挑重担,从一名继电保护专业的技术能手,修炼成破案无数的反窃电“神探”。

  谋创新,防窃电

  以前,如果要找出窃电用户,基本只能靠线损普查和抄表员的举报,而为了提高追踪窃漏电用户的工作效率,弥补传统方法的弊端,从2007年起,他便不断摸索开发窃漏电用户甄别系统。

  “一开始开发出来的只是个小规模算法模型,准确率最高只有60%,有时候会低至30%。”这个准确率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为此李炳要四处奔波交流学习,不断对系统进行改善优化。

  “要提高系统算法的准确度,就要分析大量的案件特征。那时我们收集了几千条馈线的历史数据,通宵达旦加班加点的分析,从中梳理出十多条典型规则,这些规则都成为了日后系统追查窃漏电的基石。”2014年,由李炳要及其团队研发的窃电漏计分析及预警系统终于正式上线。

  面对层出不穷的窃电手段,李炳要也没少花心思研究反制措施。“在我们到现场后,窃电用户自作聪明地想用遥控器关闭窃电器,却没料到被我们的新研究成果屏蔽了信号,结果脸色大变当场自首。”谈起当年的现场办案经历,李炳要的自豪写在脸上。

  2016至2017年间,这些研究成果为深圳供电局查处了某城中村涉案金额上千万元的窃电案,但李炳要仍不满足,继续精益求精,优化完善,改进技术。这些年来,他和团队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针对高科技窃电的甄别算法模型18项和完成研制现场监测工具12项,在网公司内得到广泛应用,追回上亿元窃电损失。

  聚合力,育新苗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李炳认为,反窃电工作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搭舞台聚合力,还要传技能育新苗。作为南网营销工作联盟的盟主,他带领全网53个营销工作室,通过对标国内先进、引入前沿技术、多渠道的经验交流与多形式的培训竞赛,把曾经的技术创新沙漠翻耕成了创新绿洲。截至2020年,联盟的技术创新工作已被授权发明专利28件、实用新型专利74件,获得各类奖项126项。

  作为南网专家级金牌内训师,他的培训足趾踏遍了全国各地,多次在全国反窃电工作会议中开设专题讲座。在内蒙古、江苏、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多家电网公司开展反窃电专题培训工作。截至2020年,李炳要已为13250人次开展反窃电专项培训,为11期共1830人次开展了广东省技师与高级技师的技能提升培训,有不少徒弟已经成为技术能手和专家。

  “每次遇到棘手的事情,师父的教导‘多想想原理、多看看规范、多写写流程’总会萦绕耳边,提醒我静下来、厘清楚、想明白、做扎实。”2009年入职的黄令忠是李炳要的徒弟之一,李炳要的不少教诲至今仍是他的行动准则。

  李炳要还善于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参与了多项规程、标准及业务指导书的编撰工作。他组织编写的四册电力营销精益化管理丛书,已在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被全国多家电力企业和电力高校选为培训教材,已成为电力营销稽查领域的优秀教科书;他撰写的《典型窃电案件的现场查处与防范》等多篇技术论文受到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在营销创新领域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刘星 陈昭旻)

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配网调度分部配网调度班值班员吴树鸿

调度室里的跨界匠人

  22年与调度台作伴,吴树鸿的作为却不止于值班室内。工作中需要打交道的每个领域,都是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快速抢修、转供决策、客户服务乃至更多业务和领域,每一次跨界,他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首创故障智能诊断技术

  2011年一个夏夜,强对流雷暴天气来袭,数百条馈线故障跳闸,数万条告警信息犹如暴风雨般引爆系统,十几名调度员紧盯大屏幕上密密麻麻的信息,眼睛被晃得酸胀泛红。由于技术支撑手段落后,部分故障跳闸线路未能及时告知客服停电情况,大大影响了客户服务质量。

  这场暴风雨,也浇了吴树鸿一头冷水。从那时起,吴树鸿立志要实现故障诊断的智能化。攻坚硬啃了2万多条报文与故障事件后,他归纳总结出调度员日常处理告警信息的所有操作模式。他用VB处理程序效仿人工操作,实现告警信息自动批量处理,提高了恶劣天气故障跳闸的快速处理效率。

  如何让系统像调度员一样思考?如何将电力调度指令转化为程序语言?他提出来的需求,系统开发的厂家常表示做不到,不服气的吴树鸿干脆开始自学编程。

  为了一个配网停电诊断的指令,他曾通宵写下了15页的程序语言,最终完成这一指令的转化,后面厂家都不敢轻易跟他说“做不到”了。

  最终,开发完成的配网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从“调度员实时监控告警窗模式”迈向“海量告警信息智能诊断问题模式”,成为了台风等极端天气下快速抢修复电的好帮手。

  打破信息壁垒实现配调集约化

  对吴树鸿来说,这个故障智能诊断系统仅仅是佛山配调集约化这艘“航空母舰”的第一块拼图,他的心中有着一份更加宏伟的蓝图。但他也清楚,佛山配调集约化系统也涵盖了调度、配网、客服等领域,想要完成跨界交融绝非易事。

  为此,吴树鸿不懂就学、不懂就问,用工余时间咨询各专业专家、同事107人,深入一线班组调研、访谈203次,分析总结文档资料1300份。通过一个部门接着一个部门的奔走,一块拼图接着一块拼图的拼凑,终于实现主网、配网、营销等10多个系统壁垒全打通,佛山供电局营配信息集成系统应运而生。

  通过智能信息交互,该系统自动实现了故障线路信息分析诊断、记录、通知、发单、发信、交互反馈的功能,故障诊断时间从“分钟级”向“秒级”的跨越,所需时间减少了97%。

  这个系统后来更是成为广东电网配网管理支撑技术平台的设计开发蓝本,直至推广到整个南方电网,全网的基建、调度、运行等14类工作都从中获得了便利。

  让“互联网+”助推业务提速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敏锐的吴树鸿将调度赋能的目光从“压缩时间”转移到“延伸空间”。吴树鸿主持开发配网调度“移动网络发令”APP软件,该系统将复杂的防控、策略置于后台,通过加入业务逻辑校核策略,具备防止恶意登录、防止恶意攻击、防止非法受令、防止误发指令、防止误操指令“五防”安全特点,推动调度技术由“有线网络、固定办公、人工通话模式”向“无线网络、远程办公、自动交互模式”升级,实现每年生成300万条指令网络交互,可减少10万分钟通话时长,并实现安全、规范、高效发令。

  “感谢公司让我有机会跨界成长成才,我也愿意跨界去发光发热。”成为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职创评审专家、中电联技术论坛主持人之后,吴树鸿积极推动专业技术知识的交流。他应邀担任佛山两所学院客座教授、兼职导师,坚持编制和共享技术报告和项目总结,让团队成员人人有项目、个个都成才,累计获得创新荣誉83多项、专利30项,培养各级技术技能专家12名。 (麦杰涛 谭伟瀚)

超高压公司柳州局输电管理所高级作业员韦扬志

输电线路的“防腐卫士”

  从事输电线路运检(带电)工作18载,长期扎根生产一线,韦扬志以精益求精的专注态度练就了一身输电线路运维绝技绝活。他带领团队首创输电防腐“三技法”,填补腐蚀领域空白。创新“1强2型”金具防腐技术、“121”杆塔防腐涂覆技术、“垂田”无射线矩阵技术,攻克工业污染区线路杆塔、金具、地网腐蚀顽疾,延长设备健康生命周期,为线路的安全保驾护航。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企业来说,如同一台机器上的小小螺丝钉。靠许许多多的螺丝钉连结和稳固,我愿意做那颗小小的螺丝钉!”踏实勤奋,韦扬志给人的印象也像一颗平凡却又不可或缺的螺丝钉。

  坚毅和执着炼成“防腐卫士”

  500千伏山河甲乙线部分设备处于工业污染区内,设备腐蚀现象较典型。2004年,一次偶然的检修机会,让韦扬志接触到设备腐蚀的问题,从此的他踏上了防腐蚀技术攻关之路。“我的初始学历是中专,所学专业与防腐不相关,以至于产生钻研这项技术的想法时,我自己都吓了一跳。”韦扬志回忆道。但骨子里那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劲和对技术攻关的痴迷,还是让他一头扎进了防腐知识的海洋里。

  “看看这一片,锈迹很多了,把这些取回去是多好的研究样本啊!安全可绝不能儿戏。”每当韦扬志取样,他认真专注的态度总让周围的同事打心底里佩服。

  “拿杆塔来说,当前做法采用环氧富锌漆等涂装,能维持3到5年,我想能不能通过采用特殊油漆和技术要求,突破油漆掉落的问题。”面对防腐技术的壁垒,他有了新的想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凭着坚毅和执着,经过上百次取样、上千次分析,他成功发明一种适用于工业污染区杆塔且独一无二的“121”防腐施工涂装技术,使塔材防腐由常规5年延长至更长,经济效益显著。

  别看只是多涂装了一道特殊油漆,过去可是要多用10倍的样本才得出的成果。这款防腐技术能有效防止腐蚀因子渗透,成本也低,更好保障了线路安全。

  金具腐蚀对线路运行同样存在隐患,为找到更优的防腐技术,韦扬志认真分析腐蚀物,找到要点。发明“1强2型金具防腐技术,有效抑制SO2等腐蚀气体浸透,实现双重保护。

  后来,他又与接地网防腐较上了劲,利用杆塔基面设计“垂直电极+田字形”无射线矩阵技术,解决接地网腐蚀问题的同时,还解决青苗补偿、征地难等问题,该项成果已在电力行业推广应用。

  争做电力行业防腐引领者

  参加行业标准编写,一直是韦扬志心中的梦想,编写国标标准,觉得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标准的编写,对知识存量、专业经验要求高。”韦扬志回想起参加第一个标准编制,不懂的地方只能自己动手查阅资料,与厂家沟通交流,几乎“磨破”了嘴皮子,才把所负责的条款做了出来。

  如今,韦扬志还是公司唯一一个参与国际标准《管道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编写的班员,填补了行业空白,实现了南方电网公司主导ISO国际标准“零突破”。此外,他还参与《输电线路钢结构腐蚀安全评估导则》等多项标准编写,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我希望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他们,尽快成长成才,做好接班人,实现自我价值。”韦扬志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身怀匠心,甘为人梯,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韦扬志为员工授课40余期,培育了一批“四会”技能型员工。带领员工开展100多个职创项目技术攻关,破解多项行业技术难题。获专利65项,近30个项目获奖,为推动企业全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了人才支撑。

  “不要小看任何一次普通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以后才有承担更大责任的能力。”因此,被同事们亲切地称赞为“辛勤的园丁”,他也获得广西柳州市、超高压柳州局“优秀导师”称号。 (苏韬)

云南电网公司昆明供电局变电修试所设备检测工白双全

以“愚公”精神展现工匠本色

  初见白双全,并没有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一米六四的个子,黑瘦的脸庞,不爱说话,但那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看着你,精干的气质就在眼神中流露出来。

  翻看他的简历,他是南方电网技术能手、云南省“云岭首席技师”、云南省“万人计划”领军人。从一名学徒成长为系统内首屈一指的开关检修专家,他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愚公”精神展现工匠本色。

  刻苦钻研 自强不息

  算起来,白双全已经工作39年了,他的学历并不高,只是初中文化水平。“最初我是在保卫处,干了几年后觉得自己还年轻,工作太单一,于是就申请到修试所,主攻断路器一次设备的维护。”他回忆道。

  门外汉并没有气馁,有师傅看他聪明刻苦,选了他当徒弟。除了跟师傅学,他有空还自己看书,为了学到本领,他特别注重结合理论摸索实践,经常腾出休息时间进行研究。在一次次设备缺陷抢修、处理中,他积累了丰厚的实践理论经验和分析能力,练就了一身绝活,移走了困扰开关检修专业的一座座“大山”。

  他“移走”了受传统技术手段限制而无法攻破的“大山”。ABBBLK系列断路器频繁发生故障,众专家和厂家束手无策。白双全在全国首创使用“高速影像捕捉机构运动轨迹”的方法,运用4个机位,观察十几个部件,从超过2个小时、近8000万帧的录像中查找出不足10毫秒、100帧的蛛丝马迹,判断出隐蔽故障,连厂家都啧啧称赞。

  他“移走”了因国外技术封锁而无法攻破的“大山”。草铺变电站是我国第一座高原500千伏变电站,其中漫昆线是我国“八五”计划的重点工程。因法国原厂倒闭,检修技术失传,GIS投运28年从未大修,近年来故障频发,国内外厂家认为检修风险极大,开出天价费用。白双全整合碎片化资料,绘制结构图,制作专用工具,顺利完成诊断性大修,消除隐患。

  他“移走”了受产品家族性隐患影响而无法攻破的“大山”。500千伏厂口变西高LW13—550罐式断路器,在四年内连续发生两次本体击穿,造成500千伏主变故障跳闸,面对这样的产品家族性重大隐患,厂家也束手无策。白双全临危受命,他带领团队将灭弧室彻底解体,重新装配,在没有定位工具可以使用的情况下,仅凭眼和手消除了这0.5毫米的偏移。

  苦干实干 久久为功

  在徒弟的眼里,师父白双全话不多,但从来都是恪尽职守,埋头苦干,永远冲在急难险重的第一线。“缺陷就是命令,处缺就是职责”,接到工作任务,他拔了输液针就赶赴工地,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数不清的工作现场,都活跃着他忙碌的身影,用实际行动无声地影响着身边的同事。

  几十年来,他教授、指导上千人次,累计培养技师12人、高级技师8人,其中有38人成长为各级技术技能专家。带过的徒弟现在大多都已成长为师傅,继续传承着他的“愚公”精神和工匠技艺。

  40年的久久为功,一步一个脚印、一台又一台设备、一次又一次检修、一扳手又一扳手的精雕细琢,白双全这位“愚公”带领着更多的检修人在保障电网安全的道路上凝聚成专注而强大的工匠力量。

  别人说,修不好的开关换掉就好,搬不走的大山绕过去就行,移山多难啊!白双全却说,绕得开眼前的大山绕不开心中的疑惑,换得掉现场的开关换不来技艺的成长:“干检修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做每件事都要用心、上心、认真、仔细。不怕移山难,只怕没有山。”(曹春霞 周洋 周捷)

广西电网公司玉林供电局输电管理所输电线路运维班作业师陈健文

能“听声辨位”的输电达人

  见到陈健文时,他正一丝不苟地对创新项目进行伏案研究,一张张写满数据的草稿铺在他的周围。“你们先找地方坐一下,我还有几分钟就好了。”说完,他又继续低头研究手里的待改良工器具。

  今年是陈健文参加工作的第25个年头,累计起来,他巡线的路程超2万公里,消除设备缺陷2400余项,主持职创和科技项目42项,更是练就出了输电线路运检“听声辨位”的绝技绝活。

  起点低不可怕,可怕的是目标低

  上世纪90年代的输电运维工作条件艰苦,对体力的要求非常高。陈健文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电网建设进度还相对缓慢,玉林电网主要以10千伏和35千伏为主,因为缺乏科技手段,日常运维只能通过沿着杆塔一路走一路看的方式来进行。“有时候四五天时间就要巡视将近200公里,都是山路,我有同事还因为延误了时间,导致在山里住了一宿。”面对费时费力的巡线方法,他经常对一些方法进行改进,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有无人机来代替人力巡视。

  “开始大家都觉得我学历不高,想法倒是挺多,还喜欢痴人说梦。”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他就是和那些工器具、作业方法较上了劲。为了补齐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短板,他两个月的时间将所有的输电专业书籍全部看完。后来,他的技能和理论水平超过了许多的老师傅,作业效率也在新作业方法、新工器具的帮助下高出同事一大截。久而久之,大家都接受了这个爱折腾又倔强的大个子。

  主动炼就“听声辨位”绝技

  “通过听敲打塔材的声音来确定杆塔是否存在松动现象的技能,在输电专业领域只有小部分人会,但是像他一样能够准确定位的人很少。”陈健文的老班长李才评价。

  1997年玉林地区第一条自主运维的220千伏长平线投运前,李才领着刚参加工作一年的陈健文验收杆塔,第一次见到这种方法的陈健文展现出极强的兴趣,并不断地向他询问其中的技巧。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