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居,时光流转。1941年6月22日,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到德黑兰:德国国防军开始向苏联大举进攻。

年迈的波斯国王,礼萨沙阿·巴列维,顿时眼里噙着泪水——他预感到一幕悲剧将在波斯帝国上演。这是他身边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场景,这位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中走过来的将军在波斯人的眼里是一位铮铮铁汉,但是这位铁汉已经感觉到伊朗将再一次成为交战国战略中的桥头堡,伊朗将不可避免地被卷入这场战争。

德国的军队甚至远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为神速,正穿过苏联的欧洲平原,铺天盖地潮涌而来。显然,波斯的宿敌英国和苏联将又一次联合起来对付他们的共同敌人。他呕心沥血建成的纵贯波斯帝国的宏伟铁路刚刚通车,就像是专门为这场战争敷设的物流通道,让战略物资从波斯湾直运到里海。

此时的德国已经在伊朗对外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远远超过英国和苏联,甚至让美国人都自愧不如。伊朗军队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德国制造的,将近五千名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伊朗工作。

纵贯波斯帝国的铁路竣工后,这位年迈的国王要求德国人留下来继续修建公路、架设桥梁、建造工厂。波斯境内的铁路车辆、航空器材、机床机具,甚至化学品和药品,绝大多数都是德国的产品。飞往欧洲的唯一航线也由德国公司经营,此时此刻,成群结队的学生正在德国旅行和留学。

礼萨沙阿·巴列维不喜欢希特勒,但是他喜欢德国人。他不愿意让德国人离开波斯王国,所以,他在第十二届众议院的第一次会议上宣告了中立的立场。伊朗要“同开战的双方继续保持友好、有利和持久的关系”。无论英国人、苏联人如何威胁他,他始终保持中立的状态,他甚至在沙赫普尔港安装了两枚大炮,监视波斯湾沿岸地区的海面,护卫阿巴丹那座巨大炼油厂。

6月底苏联大使当面通知他,要求把所有的德国侨民驱逐出境,并向盟国开放伊朗铁路,礼萨国王严词拒绝。7月和8月中旬两次外交照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最后通牒,礼萨国王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伊朗保持中立,宣称任何国家无权干涉伊朗的内政。

广播颠覆政权

 

 

礼萨沙阿·巴列维的态度激怒了英国人和苏联人,1941年8月开始,英国人通过电台和报刊发动了一场猛烈反对国王的运动。在德黑兰,很多青年学生成为了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员和撰稿人,他们在广播中用波斯语不停地诋毁自己的国王:“贪婪和暴政使国王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他强征土地,强迫劳动,让这个伟大的国家成为贫困和腐败之地,他集聚财富、强占工厂,对商品价格进行垄断。他买卖鸦片、他虐待士兵,让伊朗宪法成为摆设,没有权力的议会,决定着选举的结果。英国是一个民主国家,而伊朗国王则像希特勒一样,在他们眼里人民就像绵羊,只适合盲目执行命令”。

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收听波斯语广播已经成为了德黑兰人的生活习惯。就像伊朗著名电影导演沙罗克·格列斯坦在波斯广播65周年之际接受波斯电台的采访时说的那样,他清楚地记得听英国广播公司广播时的情景。“每天晚上和邻居们聚在一起听英国广播公司的波斯语广播。我们常常在花园里围成一圈坐着,收音机就放在二楼——朝向花园,这样我们都能听到它的声音”。

年迈的国王开始向美国人求援,请求罗斯福向英国人施压,结束他们的反伊朗宣传活动。罗斯福的回电却让他失望。罗斯福说:“德国的征服活动肯定将继续下去,它将从欧洲扩大到亚洲、非洲、甚至南北美洲,可以肯定那些愿意保持独立的国家,必将联合起来,投入到一个伟大的共同的努力中去”。

战事的发展,让国王始料不及。1941年9月14日,他在王宫接见了英国驻伊朗大使里德·威廉·布拉德和苏联驻伊朗大使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斯米尔诺夫。与其说是“接见”,不如说是“拜见”,因为两位大使明确告诉他,“根据(战争发展)情况需要,如果你不肯逊位的话,我们将不得不用武力来实现,我们希望你的儿子继位,否则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办法就是废除君主制,建立英国和苏联两国的联合统治,要是你到9月17日还不接受的话,我们的军队就会在当天下午开进德黑兰”。

这位让衰败的波斯帝国重新屹立起来的巴维列王朝的国王,就这样在“英国广播公司”的电波中被拉下了神坛。

波斯石油:英国人再续前缘

弱国无外交

 

 

古代的波斯帝国国力强盛,版图极大,曾从希腊、埃及和高加索一直延伸到印度河。一战之前,帝国只剩下一小片国土,苏联抢走了高加索和阿塞拜疆,英国人霸占了波斯湾,阿富汗已经独立。

英国人威廉·诺克斯的石油开采特许权是在穆扎法尔丁·沙国王手中签署的,他是纳赛尔丁·沙的继任者。纳赛尔丁·沙执政时期,被称为伊朗恺加王朝的波斯帝国正处在土崩瓦解的时期,既有内患,又有外辱,土耳其人、俄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纷至沓来。

寻欢作乐的纳赛尔丁·沙国王加速了波斯帝国的覆亡,他几乎把所有的时光都消耗在欧洲各地,足迹遍布欧洲大陆所有的温泉疗养池、赌场和夜总会。他挥金如土,把开办电报、修建铁路、开采矿藏和修建公共设施的租让权都给了英国人,把烟草专卖权给了俄国人。

在1896年遇刺的时候,实际上早已破产,他的儿子穆扎法尔丁·沙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仍然沿着他的足迹在欧洲逍遥自在,把苏联的各大银行当成自己的提款机,常年累月靠借钱过日子。跟他父亲不一样的,他充分利用了英国和苏联人的矛盾。当苏联人把他的账单汇总起来通知他总共欠下多少债务,要求用租让权冲抵时,他却在1901年5月28日,把石油开采的特许权给了英国人威廉·诺克斯。

但是他继位后几次奢华铺张的欧洲旅行,引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纷纷要求立法对他的行动给予宪法上的限制。伊朗立宪革命让他1907年猝发心脏病而死,于是他的儿子穆罕默德·阿里·沙继位成为伊朗恺加王朝的第六任君主。

由于阿里国王的懦弱,俄国人和英国人干脆摘下了面具。1907年8月,两国签订划定各自在亚洲和近东(包括波斯在内)势力范围的一项公约,他们虽然名义上宣布承认波斯独立,实际上却开始瓜分波斯。苏联占领了北部地区,英国人占领了南部地区,只给穆罕默德·阿里·沙留下来一条小的可怜的中立地带。

俄国人和英国人的行动激怒了这位年轻的国王,他把这种混乱的局面归结于挑动“立宪革命”的“年轻波斯党人”。他用武力解散议会,把“年青波斯党人”投入监狱。他的鲁莽行径在大不里士和阿塞拜疆引起了内战,一场革命在波斯王国兴起,仅仅在位三年的穆罕默德·阿里·沙被废黜,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艾哈迈德沙·卡扎尔被立为波斯国王,成为伊朗恺加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于是波斯帝国开始遭受英国人和俄国人的蹂躏。

乱世出英雄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个和艾哈迈德沙·卡扎尔年纪相仿的赶毛驴的少年,尽管目不识丁,光着脚板,却鼓足勇气走进了征兵办事处。他决定要加入一支由俄国沙皇协助组建的部队,他就是礼萨沙阿·巴列维,被人们称作礼萨·汗。正是这个驴把式,在30年后取代了恺加王朝的末代“皇帝”,登上了国王的宝座,建立了巴列维王朝。

他要加入的部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哥萨克骑兵团。那年他是12岁,虽然他报告说他18岁,但这样的小孩无论如何是瞒不过负责征兵的军官的。也许是他坚忍不拔的性格,老在兵营里转悠,缠住军官不放,经常帮忙干一些小活,博得了大小军官的欢心;也许是比正常的小孩长得快、长得高,14岁的他就已经身高六英尺,所以被哥萨克骑兵团收下了。

礼萨·汗每次作战,总是冲锋陷阵,冲在最前面。他这种临危不惧的精神和洞察秋毫的观察力,给上级军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1岁就被升为“副官”。伊朗的乱世给礼萨·汗创造了数不尽的机会,在一系列作战中,他“战功”突出,步步晋升。俄国十月革命后,礼萨·汗将曾经培养自己的俄国军官全部赶出哥萨克师,任用自己的亲信,完全掌握了这支军队。

在他儿子巴列维国王眼里,父亲平息了国内叛乱,赶走了俄国人,把一个各自为政、四分五裂的国家凝聚到一起,把一个充满小手工业者的国家改造成为一个初具工业化的国家,并给伊朗人接受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

没有人否定礼萨·汗创立的巴列维王朝是伊朗近现代史交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是伊朗从中世纪的封建主义走向封建——资本主义历史过程的开端。在巴列维王朝创立之前,国家财政收入每况愈下,下层官僚贪腐成风,腐败就像日益扩散的癌症,不给小费简直什么事情都办不成,能够发挥正常职能的都是欧洲人经营的事业。如果想活着从德黑兰前往东北部的麦谢德,就得绕道俄国境内,要是想到西南部的胡齐斯坦,就得取道土耳其或者美索不达米亚。老百姓赤贫如洗的境况令人发指,即便是国家军队,也处在四分五裂之中,除了五六门老式大炮,可以说是一无所有。

就是这个来自马赞德兰的驴把式改变了这一切。1926年4月25日,这位草原巨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波斯皇帝。在138年的近代史中,波斯帝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纯粹波斯血统的统治者。在古莱斯坦宫,在分列两旁的国内达官贵人和衣着华丽的外国政要敬畏的目光中,他登上国王的宝座。

新国王的两幅面孔

 

 

在围观新国王登基称帝的外国政要中,有一位来自英格兰的绅士,他就是英波斯石油公司的高级执行官约翰·卡德曼爵士。在与新国王的私人会见中,卡德曼表达了公司的愿望,他说“(愿意)以一切可能的方式帮助国家的经济发展,包括建设教育设施和城市道路”。国王回复道:“我对贵公司有这样的计划而感动,也为贵公司在波斯工业发展中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将来如果有需要,谈判能够成为我们政府与贵公司处理问题的唯一方式”。在卡德曼爵士看来,新国王的外交辞令非常老道,他似乎排除了将来使用武力解决争端的可能。

卡德曼此行的目的是英国国家能源安全。丘吉尔1914年就已把英国政府的军事安全同波斯石油拴在一起,这些年来波斯石油一直是国家石油安全的支柱。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波斯王国已经成为一个石油大国。

根据美国全球金融与道德七大支柱研究所的研究资料——《国有化:英波石油公司,1951年》一文提供的数据,到20世纪40年代末,英波石油公司已成为伊朗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其雇员和承包商多达8万人之众。阿巴丹炼油厂也因此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是英伦帝国最引以自豪的最大海外项目。到1950年,伊朗已经成为全球石油工业的重要国家,它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拥有世界上第三大石油储量,阿巴丹炼油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从1930年到1950年,英波石油公司的税前利润从大约650万英镑增长到近8500万英镑。石油收入是伊朗经济的主要来源,占伊朗外汇收入的50%以上,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也是伊朗政府能够获得贷款资本的最佳途径。

但是礼萨·汗并非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对英波石油公司“有帮助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而感动”。根据美国中情局解密的资料《秘密行动》附件一的记录,1925年,他实地考察过阿巴丹。

“他对这次旅行的描述给了人们一些警告,他指出:在油田和炼油厂的两万九千名员工中,有六千人是外国人,他对很少有波斯人接受高级职位的培训表示担忧。他还发现,英国员工的生活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员工,虽然炼油厂地区看起来很繁荣,但周围地区并没有感受到石油工业对他们的影响”。在国王的眼里,英波石油公司代表“外国干涉波斯内政的一个缩影”,它控制了波斯最大的自然资源,甚至没有波斯王国一点股份,英国雇员享受着奢华的工作环境,伊朗工人却被隔离在贫民窟里,这种状况完全不符合他要求石油工业“伊朗化”的理念,他反对威廉·诺克斯的石油开采特许权协议对伊朗不公平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对伊朗只能获得16%的净利润十分不满。

伴君如伴虎

 

 

1928年7月,他安排宫廷大臣阿卜杜拉侯赛因·泰穆尔塔什前往伦敦与卡德曼谈判,废除威廉·诺克斯的石油开采特许权协议,签订一份新的《石油开采特许权协议》。泰穆尔塔什出身于波斯贵族世家,继承了苏联-土耳其边境波斯呼罗珊省的大片土地。年轻的时候就被送到了圣彼得堡,在俄国帝国尼古拉耶夫斯基骑兵学校学习。从那以后,他周游整个西欧,掌握了很多欧洲国家的语言,精通英语、法语和德语,之后返回波斯,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26岁便成为了第二届波斯议会的议员,协助礼萨·汗夺取了王位。

当礼萨·汗专注于军队建设时,泰穆尔塔什替他分担了很多涉及国家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是当时波斯王国仅次于国王最有权势的人。国王很少见到朋友,给外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个令人敬畏、不动声色的人,泰穆尔塔什却像一个万花筒,伊朗的所有色彩都有他的身影。他忠诚于国王,国王的家庭生活都有他的身影,他去伦敦谈判的时候,甚至替国王把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王储送到瑞士留学,而且让自己的孩子去陪读。

在一系列的会谈中,泰穆尔塔什试图说服卡德曼,英波石油公司和伊朗之间需要建立新的关系。他提议让伊朗政府免费获得英波石油公司25%的普通股,以及每吨石油产量2先令额外费用。他的目标是让伊朗每年赚到数百万英镑。卡德曼与他的前任们不同,他同情伊朗,他知道伊朗的许多直言不讳的批评者对英国从伊朗石油中获益最大感到不满。他也理解伊朗对英国政府是英波石油公司的大股东而拥有石油资源的伊朗却明显缺席股东之列这一事实的不满。

出于对卡德曼的尊重,董事会不情愿地同意给予伊朗20%的股份,但此时正赶上经济大萧条,油价大幅下跌,纽约证券市场崩盘,英波石油公司不再有兴趣与伊朗讨论股权出让的事宜。经过三年多的谈判,1931年9月,双方在伦敦形成一个协议初稿,把16%的净利润提高到了20%,增加的4%算是给伊朗政府的税收。

4%的税收,对于泰穆尔塔什似乎是一个突破,但是伊朗试图进入英波石油公司董事会的企图被英国政府驳回成为泰穆尔塔什心中的遗憾。没有人知道他1932年1月的莫斯科之行是否是在为进入董事会做最后的努力,似乎他在寻求苏联的支持。尽管他在克里姆林宫的演讲中并没有任何不寻常的内容,但是苏联媒体的报道却清楚表明,苏联政府一直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英伊石油协议的危机,从争端一开始,就向伊朗方面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

当然也没有人知道泰穆尔塔什和苏联领导人之间在会谈中到底说了些什么,但是,谣言突然开始传播,毫无疑问是由他在伊朗和英国的敌人和怀有恶意的人传播的,说泰穆尔塔什在莫斯科遗失了一个手提箱,里面装着非常重要的秘密文件,这些秘密文件已经被苏联政府掌握。更夸张的是国王收到的匿名信蜂拥而至,声称泰穆尔塔什从苏联寻求石油开采特许权的人那里收受了贿赂。

谣言在德黑兰四处流传,说泰穆尔塔什在伊朗俱乐部赌博时,有时一晚上就输掉多达1500英镑的黄金……。原本泰穆尔塔什在国家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已经引起国王和王储巴列维的担忧。一位对伊朗国王颇有好感的作家在当时的媒体上指出,德黑兰的大多数政客已经开始把泰穆尔塔什视为新伊朗的真正创造者,甚至称他为君主合乎逻辑的继承人。这些传言让国王感到恐惧,1931年4月6日他任命艾洛姆为德黑兰警察局长,旨在防止出现一股能够对抗自己的政治势力。很明显,他的这一举动是针对泰穆尔塔什的。

1931石油开采特许权的使用费是压到泰穆尔塔什的最后一根稻草。正当这本协议被递交到德黑兰核准的时候,泰穆尔塔什了解到,按照新的石油开采特许权协议,伊朗1931年只能取得306,870英镑的特许开采权使用费,降到191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相比1930年590万吨石油产量所获得的130万英镑,1931年575万吨的石油产量,伊朗获得的特许开采权使用费降低了76.2%。

这一年全球正在经历经济大萧条,市场销售量的骤减,导致英波石油公司的利润大幅下降,卡德曼在计算公司利润的时候,不再按照设定的76%来计算,而是37%。英波石油公司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国王,在1932年11月16日的一次内阁会议上,先是指责泰穆尔塔什无所作为、没有与英国人达成协议,然后他突然宣布单方面取消英波公司的特许开采权。这是晴天霹雳,没有一个人真正相信伊朗国王敢这样做。他的行动威胁到了英波公司在伊朗的存在。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