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之滨的黄骅,原名新海县,为纪念革命烈士黄骅而更名。24年前,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零星几个小渔村的渔民世世代代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艰难谋生。党中央决定建设国家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战略决策让黄骅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机。黄骅港因其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路运距离最短,建设与运输成本最低,幸运的被划入建港备选地址之一。

砥砺奋进黄骅港-《国资报告》杂志

虽然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但地质条件的劣势也同样不容忽视。黄骅港所在地属于粉沙淤泥质海岸,且距离黄河入海口仅230公里,近岸海域泥沙含量较高。在当时的技术条件和实践经验下,这样的地质条件在行业内被称为建港禁区。200多位专家、学者多次勘察现场,反复科学论证,运用了国内外最先进的研究手段和设备,取得了海域测验、地质勘探、黄河泥沙影响、泥沙淤积、潮汐波浪、冰况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泥沙、水文地质、平面布置、建设方案等问题,最终确认了黄骅建设运煤大港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可行性。

“黄骅和神东直线距离最近,这是最大的优势,港口就定在这吧。”历时8年的努力终于尘埃落定,黄骅港最终成为了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跨世纪工程的重要枢纽。

黄骅港的成长是艰难的

沐浴着改革发展的春风,黄骅港迎来了新的开始。1997年11月25日,黄骅港工程开工,并挖起了第一锹土,黄骅港人砥砺奋进的历史序幕就此拉开。

4年如一日的艰苦奋斗,黄骅港的开港功勋们吃盒饭、睡板房,与星辰为伴、以劳作为乐。在渤海边这片盐碱滩涂上,既有往来穿梭的卡车,也有肩挑、人扛和小推车,硬是把一片盐碱泽国打造成车水马龙的现代化煤炭转运基地。

2001年11月,黄骅港一期工程完工,比计划工期整整提前了3年。3个煤炭泊位投产,一列列火车载着数千吨煤从神东呼啸入港、装船出海。

正当黄骅港铆足劲头大干特干的时刻,一场持续数天的特大风暴潮险些将这个刚刚成长起来的港口击垮。45年不遇的风暴潮,一时间海潮汹涌、泥沙滚滚。淤积的泥沙使黄骅港原深11米的航道,一下子变成六七米,载重3万吨的船只能装半船煤。神东的煤堵在矿区了,朔黄铁路的煤堵在车站了,到港的煤堵在堆场了,沿海和南方各大企业及电厂告急,虽然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组织多艘挖泥船疏浚施工,但收效甚微。

这次风暴潮的到来使黄骅港不得不再次正视环境问题。渤海湾年年春秋刮大风,黄骅港航道回淤问题若不根治,神东煤产量日见高增,出口不畅必将造成全线危机。

为解决这一问题,2003年11月,原神华集团连续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全世界航道建设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研究大风对黄骅港外航道的影响,制定了整治方案。经过498个日夜的筚路蓝缕,被集团列为一号工程的外航道整治工程生生被黄骅港人以坚毅不屈的决心和拼搏奋进的精神拿下了。

2005年二期投产当年即实现达产,次年二期扩容工程开工建设,2010年完成重载试运转;2011年4月,三期工程开工建设,2012年12月主体工程完工,在全国首次采用封闭筒仓工艺,不仅再不见煤尘飞扬,而且工效比散堆煤炭传输上船每小时增长了2000吨;2012年10月,四期工程开工建设,用时不到一年,主体工程于2013年9月全部完成,设计年通过能力5460万吨。至此,黄骅港煤炭设计年吞吐能力达到1.78亿吨。

2018年,黄骅港煤炭下水量首次突破2亿吨大关。从3000万吨到2亿吨,黄骅港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有质的飞跃。

然而,生产量的不断攀升并没有让黄骅港固步自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央企,黄骅港党委展开了一场渤海湾的“蓝天保卫战”。为了结束“煤黑子”的历史,黄骅港先后投入了多种除尘抑尘设备,却无法根治煤尘问题。

黄骅港党委积极发挥引领作用,组建起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等一系列以党组织、党员为核心的领头组织。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同时,建成以党员为主体的专业科研攻关团队,以科技手段来解决源头问题。凝聚全体智慧,历经无数日以夜继的反复研究论证,黄骅港最终确定了从源头治理煤尘污染的方案。2016年,翻车机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应运而生,实现一次洒水全流程煤尘近零排放的煤港新目标。

长效抑尘技术的成功研发进一步激发了港口科研团队的活力,随后,皮带机洗带装置、堆料机大臂洒水装置、粉尘制饼等一系列抑尘技术相继完成,形成了覆盖煤炭装卸作业全过程的粉尘防控体系,实现了港区粉尘全面受控。

2019年,黄骅港顺利通过国家3A级景区验收,在煤港中率先建成工业旅游景区。同年,在新华社和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报告(海港篇)》中,黄骅港绿色安全评价在全国22个沿海主要港口中排名第一。

黄骅港的成就是辉煌的

近四十年,中国散货港口一直延续着传统生产工艺。传统理念与工艺成为了困扰企业发展的桎梏。散货港口的流动性大,定位困难。智能化装船一直是世界散货港口共同面临的难题。想要建设智能港口,必须有一支有担当、有能力、有理想的团队把建设智慧港、生态港的研究和实践责任扛在自己肩上。

黄骅港又一次担起了央企责任,迎难而上,发挥自主研究的主动性,历经4年的不懈努力,于2020年打通了煤炭装卸作业最后一个环节的智能化改造,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翻车机司机、堆、取料机司机、装船机司机全部脱离生产现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楼内工作。“鼠标一点煤炭上船”的梦想又一次被黄骅港人实现。煤港全流程自动化的成功研发为中国散货港口甚至是全球散货港口智能化建设输出了智能港口方案。

筚路蓝缕,黄骅港获得了上级组织的认可。黄骅港务党委2017年、2021年两次荣获“国家能源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充分肯定了公司各级党组织及全体党员同志的勇于担当、砥砺奋进的精神。

24年的奋斗历程,黄骅港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煤尘源头治理,颠覆了人们对煤港的传统认知;

生态水系建设,开辟了煤港水循环系统建设新领域;

全流程自动化装船作业,启动了中国散货港口智能新纪元……

这是全国散货港口首家AAA级工业景区;

这是世界第一个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的散货港口;

开创的抑尘技术,实现煤港无尘运输,并获得多项国家专利和国际大奖;

这是世界首家采用筒仓储煤的煤炭港口;

曾摘得2016年全国十大最美港口榜首;

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利润两项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国内港口企业之首;

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述说着科技兴港的传奇故事。

站在新起点,国家能源集团黄骅港务永葆创新发展的精神品质,打造强港兴港的强劲引擎,坚定信心踏上下一个百年的新征程,为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作出新的贡献。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