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煤炭下水港煤炭进出港量破亿吨 截至6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黄骅港务年累计完成煤炭进港10105.1万吨、出港10022.8万吨,双双突破亿吨大关,持续稳居全国煤炭港口吞吐量首位。今年3月以来,该公司月度煤炭装卸量连续三个月刷新历史同期纪录,日均下水煤炭量达63万吨,同比增长3%。图为船舶正在进行靠泊黄骅港三期码头黄骅港是全国最大煤炭下水港,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黄金通道和重要枢纽,该公司紧跟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行节 企业 2025年06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96小时“蝶”战 6月10日,南海热带低压初现端倪,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蓄势待发。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广东新能源即直面“蝴蝶”挑战。该公司雷州东里风电场地处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东里镇海边滩涂,位于沿海台风多发区域,每年遭受多个台风侵袭。“去年,我们成功抵御了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摩羯’,这次的‘蝴蝶’相比下虽小,但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发布启动令,33台风机、96小时、11人的抗台保电防御战骤然打响。台 企业 2025年06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新能源装机狂飙,电网安全告急!构网技术能否破局? 在中国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占比下,平衡能源转型与电网安全的两大目标是当下的重大课题。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双高”特性将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在电网薄弱的西北区域,现有的新能源弱支撑特性将加剧系统弱惯量、弱阻尼等问题。但我国的资源禀赋与能源需求又决定了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当新能源发展与电网安全“难两全”时,构网技术成为了行业破局的关键点。新能源发展与电网安全背后 企业 2025年06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破解储能安全密码,如何打破保护盲区? 文/王成龙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手段,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尽管过去几年储能技术取得了诸多突破,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储能系统的电气安全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挑战。一方面,储能系统作为“电产品”,其工作环境和运行机制始终围绕电力进行,系统本身也由多个复杂环节组成,这使得电气故障问题在储能系统中更为常见,且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锂电 企业 2025年06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年累计发电量突破300亿千瓦时 截至6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江苏公司年累计发电310.24亿千瓦时,突破300亿千瓦时,有力发挥了能源供应压舱石作用。图为谏壁公司全貌江苏公司抓紧稳产保供不松劲,坚决扛起能源电力保供重大责任,统筹协调好机组启停、开机方式、消缺计划,加强深度调峰、频繁启停、快速爬坡、配煤掺烧等新工况下机组安全风险管控,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坚持“从零开始、向零奋斗”,持续加强生产、基建现场有限空间、高空起重、动火作业等 企业 2025年06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
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筑牢矿区生态防火屏障 入夏以来,随着气温攀升、植被含水量变化,火险等级持续升高,林草防火进入关键时期。作为黄河流域国家重点煤炭生产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始终以守护生态安全为己任,在传统能源行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搭建起一座绿色桥梁。漫步矿区,树木随风摇曳,宛如绿色的海浪层层叠叠,波涛起伏。如何守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宝藏”,让生态奇迹得以延续,是神东必须面对的关键之问。图为神东矿区中心区绿化航拍大景“防火工作是神东 企业 2025年06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