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集团湖北公司成功应对年内首轮特大暴雨 截至6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湖北公司安全平稳度过汛期首轮强降雨天气,所属各单位机组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公司各流域、水库上下游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图为该公司塘口水电站所在酉水河流域洪水6月18日至22日,湖北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雨天气。其中恩施州平均降雨量达237毫米,个别乡镇降雨量达到660毫米,来凤县酉水河流域突破1969年以来历史极值。汛情就是命令。湖北公司闻“汛”而动、迅速响应,部署各单位做 企业 2025年06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在物理储能耦合新一代煤电研究领域获突破 6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在新一代煤电耦合物理储能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成功构建了一种新型高效能量梯级利用的燃煤电厂耦合物理储能系统,通过能量、㶲、经济、环境综合分析方法,显著提高了燃煤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和系统经济性。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能量/㶲/经济/环境及运行性能分析的煤电与压缩空气储能耦合提升灵活性研究》为题发表于国际能源领域顶级期刊《Energy》(影响因子9.4)。图为燃煤机组耦合物理 企业 2025年06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国家能源集团在闽首个社会公用码头对外业务通过验收 6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福建公司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3号泊位对外开放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在闽首个社会公用码头即将实现全面对外业务,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注入新动能。图为福建连江公司码头岸线总貌罗源湾港区可门作业区1-3号泊位,配备2台抓斗式卸船机、1台门座式起重机和1台装船机,设有大型条形堆场,可实现煤炭、矿石等大宗散货全流程机械化装卸作业,其岸线总长度911 企业 2025年06月25日 0 点赞 0 评论
全国最大煤炭下水港煤炭进出港量破亿吨 截至6月19日,国家能源集团港口公司黄骅港务年累计完成煤炭进港10105.1万吨、出港10022.8万吨,双双突破亿吨大关,持续稳居全国煤炭港口吞吐量首位。今年3月以来,该公司月度煤炭装卸量连续三个月刷新历史同期纪录,日均下水煤炭量达63万吨,同比增长3%。图为船舶正在进行靠泊黄骅港三期码头黄骅港是全国最大煤炭下水港,作为“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黄金通道和重要枢纽,该公司紧跟国家能源集团一体化运行节 企业 2025年06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96小时“蝶”战 6月10日,南海热带低压初现端倪,今年第1号台风“蝴蝶”蓄势待发。国家能源集团国电电力广东新能源即直面“蝴蝶”挑战。该公司雷州东里风电场地处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东里镇海边滩涂,位于沿海台风多发区域,每年遭受多个台风侵袭。“去年,我们成功抵御了百年一遇的超强台风‘摩羯’,这次的‘蝴蝶’相比下虽小,但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发布启动令,33台风机、96小时、11人的抗台保电防御战骤然打响。台 企业 2025年06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新能源装机狂飙,电网安全告急!构网技术能否破局? 在中国高速增长的新能源装机占比下,平衡能源转型与电网安全的两大目标是当下的重大课题。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进程中,“双高”特性将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在电网薄弱的西北区域,现有的新能源弱支撑特性将加剧系统弱惯量、弱阻尼等问题。但我国的资源禀赋与能源需求又决定了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当新能源发展与电网安全“难两全”时,构网技术成为了行业破局的关键点。新能源发展与电网安全背后 企业 2025年06月24日 0 点赞 0 评论
破解储能安全密码,如何打破保护盲区? 文/王成龙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加速,储能作为解决新能源发电波动性和间歇性问题的关键手段,重要性愈发突出。然而,尽管过去几年储能技术取得了诸多突破,产品性能不断提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储能系统的电气安全始终是行业发展的一大挑战。一方面,储能系统作为“电产品”,其工作环境和运行机制始终围绕电力进行,系统本身也由多个复杂环节组成,这使得电气故障问题在储能系统中更为常见,且容易引发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锂电 企业 2025年06月23日 0 点赞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