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四矿采取各种方法帮助职工创业创新

皮里青煤矿的技术“多面手”阿曼久勒汉字也写得很好

在中煤新疆公司驻阿克苏阿瓦提县某村扶贫工作队院子里,孩子们在等着上夜校的父母一起回家


新疆资源丰富,但由于位置、运力所限,市场发育程度较低,总体仍属于自产自用相对封闭的环境,一度被称为“能源孤岛”。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煤炭供应格局重心西移,在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新疆煤炭工业才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逐步从幕后走到台前,由“替补”变为“主力”。

在此过程中,通过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引入国家能源集团、徐矿集团等大企业,新疆煤炭工业从开发格局到开采技术、从安全保障能力到转化利用水平,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开发格局变大

7月27日,时隔1年多,地处南疆库车的河南能源龟兹矿业再次迎来新疆煤监局的安全检查,上次是在去年6月底。

“龟兹矿业是新疆首批通过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验收的,属于免检单位。”新疆煤监局南疆分局监察员周顺跃解释说。

截至目前,这个年产能153万吨、利润近8亿元的煤矿,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3970多天。而11年前,龟兹矿业还是一个事故频发、年产仅3万吨的私人小矿。

改变,源于2008年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的接手。“我们接管后,不仅从硬件上实行机械化改造,而且从管理上下功夫,从人管人、人盯人,到制度管人,再到文化管人。”龟兹矿业董事长梁宏志告诉记者。

但省外煤企入疆开发,河南能源集团并非第一个吃螃蟹者。

“煤多,可喜;矿小,可忧!”曾有人如此形容大开发前的新疆煤炭工业。

1997年,新疆有各类矿井2302处,年产能1254万吨,每处平均不足5000吨,其中乡镇煤矿有2000处。经过整顿关闭,直到2003年,单井规模3.5万吨的小煤矿,仍占到新疆煤矿总数的95%以上,回采率只有10%至15%。

进入21世纪后,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战略。2000年,自治区党委五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在新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产资源上做文章,加强骨干电源、电网建设,以电促煤,以煤保电。

新疆煤炭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

2001年上半年,新疆三大国有重点煤企——哈密矿务局、乌鲁木齐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先后改制,成为哈密煤业集团、乌鲁木齐矿业集团、新疆焦煤集团。

“两局一矿”变身的同时,5000公里外的江苏人率先迈开了进疆开发的脚步:2001年9月——徐矿集团与阿克苏地区行署签订《俄霍布拉克矿区投资协议书》。同年12月,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公司成立。

“我们是最早进入新疆的国有煤炭企业,也是江苏省产业援疆的主力。”天山矿业公司董事长陈斌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徐矿集团在疆企业合并资产已达130亿元,涉及煤炭、电力、煤化工、铁路等领域,累计供煤近亿吨、发电240亿千瓦时。

2002年,同样面临资源枯竭之忧的东部老牌煤企——山东能源新汶矿业集团“杀入”煤炭资源更丰富的北疆伊犁地区。

当年5月,新矿集团与伊犁州经贸委签署“关于合作兴建煤电一体化项目及煤化工项目意向书”,最终拿到了128.4亿吨的煤炭资源储量。这也是山东省属煤炭企业在省外获得的唯一整装煤田。

此后,新疆积极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2005年,“煤老大”、当时的神华集团正式入疆,控股乌鲁木齐矿业集团,组建神新公司;山西潞安集团控股哈密煤业集团,组建潞新公司。

与此同时,新疆加大整顿关闭力度,矿井总数由2000年的914处减少到2005年底的456处。随着一批大中型骨干矿井相继开工建设并陆续投产,新疆煤炭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

2010年,新疆煤炭大开发进入一个新节点。

当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自治区政府把煤炭作为新疆又一大支柱产业予以扶持,全面加强准东、伊犁、吐哈、库拜四大煤炭基地,13个重点矿区和11个一般矿区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出台煤炭产业优化升级、资源勘探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等政策。

2011年,新疆获批成为我国第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

截至目前,新疆已初步形成了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和什托洛盖—克拉玛依“五大煤炭基地”为主体的煤炭开发布局。上述“五大煤炭基地”累计查明资源量约占全区查明资源量的70%以上,其中准东、吐哈、伊犁三大基地预测煤炭资源量均在3000亿吨以上。

2018年,新疆原煤产量达2.1亿吨,有4个地区(企业集团)年产量超1000万吨。仅天山矿业公司俄霍布拉克煤矿一家,核定年产能就达750万吨,提供了南疆70%的民生用煤和全部的动力煤、北疆四地五市的冬季用煤。

“1998年前后基本都还是小矿,这些年经过兼并重组,新疆煤矿的开发格局和建设水平提升太多了。”周顺跃感慨道。周顺跃的父辈在乌鲁木齐矿务局工作,他从小在矿区长大,念的是煤炭专科学校,至今已在煤矿安全监察一线工作近20年。

技术水平提升

“我爷爷那会儿靠手挖背拉,我爸爸开绞车,到我这儿开上了大铲车。”中煤新疆伊犁犁能煤炭公司皮里青煤矿生产区准备班班长李魁说,一家三代人都在矿上干,但工作条件可大不一样了。

皮里青煤矿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其他省区的很多老矿一样,经历了从“马拉人驮”到手工炮采,再到全面机械化的巨大改变。

新中国成立前,新疆煤炭工业技术装备水平落后,小煤窑多是人工采煤,当时唯一的省营八道湾煤矿也是土法开采的小煤窑。

新中国成立后,新疆开始新建正规矿井,一些国营煤矿逐步解决了电源问题,配备了机械设备,实现了机械提升、水泵排水、轨道运输以及机械通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疆煤炭工业生产技术有了新发展。

1987年,乌鲁木齐矿务局六道湾煤矿试验水平分层放顶煤综采技术成功,哈密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配置了高档普采工作面。

但整体而言,矿井装备水平依然不高。到了1990年,全区大中型矿井产量占比仅为17.2%,重点地方国营煤矿回采率在50%左右。

1998年,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63.8%。

2002年开始,新疆年产9万吨以下煤矿全部被淘汰,同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进行兼并重组。这为新疆煤矿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新疆各类煤矿开始进行以长壁式开采为主的开拓系统改造。有的改扩建矿井,如神新公司乌东煤矿,设计年产能高达800万吨。

同一时期,由于徐矿集团、山能新矿集团等大型企业具有技术、人才优势,新建矿井从一开始就有起点优势。

2002年8月,俄霍布拉克煤矿开工建设,作为徐矿集团在新疆的全资子公司煤矿,投入使用了岩巷掘进机、掘进机机载临时支护、电液控支架等先进装备,打造了超过2000米的长距离运输皮带。该矿成功研发了超厚煤层一次性采全高、井巷综掘、锚索支护等核心开采技术,填补了新疆地区煤炭开采技术空白。

为了解决异地职工学习难问题,徐矿集团以中国矿业大学徐矿函授站为平台,在新疆天山矿业公司、赛尔能源公司等地设立教学点,培训范围涵盖煤、电、化等各个方面。另外,徐矿集团从2017年组织开展“大师送绝活活动”,2018年服务陕甘、新疆2个片区9个单位,今年将涵盖徐矿集团所有异地项目部。

2007年开始,自治区再次抬高准入门槛,不允许新建30万吨以下煤矿。是年,新疆煤矿企业总数由1998年1798个减少到377个,资源回采率由30%提高到60%以上,国有重点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90.57%。

至2010年,新疆煤炭工业技术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皮里青露天煤矿90万吨改扩建工程采用单斗——卡车间断开采工艺,回采率达到94%以上。潞新公司三道岭露天煤矿东区通过改进工艺,年产能突破300万吨。

“四化”建设也在稳步推进。据新疆煤监局副局长郑军介绍,目前新疆正在生产建设的煤矿全部装备综采综掘设备。在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方面,神新公司、新疆焦煤集团旗下一些矿井实现了主煤流运输集中控制,一些矿井主排水泵、主要通风机实现了无人值守;国网大南湖一号井已率先布置了一处智能化无人工作面进行试采。信息化建设方面,20处矿井完成了监控系统升级改造主体工程,9处矿井实现了应急联动和多网融合,27处矿井正在有序推进。

“看,这就是我们井下作业的情况,智能化工作面很快就建成。”今年7月底,在山能新矿集团伊犁能源四矿调度指挥中心,伊新煤业公司总经理蒋守来向前来探亲的矿嫂们介绍说。

这是矿嫂李默玲头一次看到井下作业情况。她丈夫邵士海今年55岁,曾是新矿集团山东本部潘西煤矿职工,2012年来到伊犁能源公司工作,“他在潘西煤矿时,听说井下特别热,大老爷们儿都脱了衣服光膀子干,看看现在这条件,放心了”。

让安全有保障

丈夫在煤矿工作,李默玲最担心的还是安全。这是煤炭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上上下下都担心。

从汉代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疆煤炭开采业多为小煤窑土法开采,各种事故频繁发生。

新中国成立后,煤矿安全技术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在小煤矿兴盛之时,一度事故频发。

“新疆的煤矿尤其是井工矿,赋存条件并不算好。”周顺跃告诉记者。新疆煤矿灾害主要为水害、瓦斯、冲击地压。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区共有煤矿207处(不含兵团),核定设计年产能30772万吨。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1处,高瓦斯矿井31处,冲击地压矿井7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30处、极复杂的7处。

2000年,新疆煤监局、自治区煤管局成立。2006年,新疆重点产煤地州市、县市区恢复组建煤管局,探索形成“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安全工作新格局。新疆相关部门开展了煤矿专项整顿、瓦斯治理、“打非治违”等工作,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

到了2010年,全疆累计关闭技术落后、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小煤矿1340余处。2010年,在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新疆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由1996年最高时期的387人下降到88人;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以下。

除了监察工作的推动,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是重要因素。

“大企业来了后,尤其重视安全生产,无论技术还是管理都很有经验,这也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新疆煤监局政策法规处的杨秀虎告诉记者。他2008年从山东兖矿集团考入新疆煤监局,曾在南疆分局工作了近10年。他说,以前小煤矿多,技术水平偏低,去监察时除了查隐患找问题,还得帮助解决技术难题。

“改造前,这里采煤就像老鼠打洞,内部管理杂乱无章,很多职工上班就伸手要钱,发完工资就找不见人了。”梁宏志说,接管后,他们对龟兹矿业进行了机械化改造,建成了河南能源新疆公司第一个综采工作面,同时不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库车县目前有10个矿,其中8个矿在生产,最小的年产45万吨,最大的年产750万吨,龟兹矿业给这里的煤矿质量标准化工作树立了样板。”参加7月27日检查的库车县工信局工作人员赵生成说。

2010年以来,新疆各类煤矿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广泛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截至目前,生产矿井全部建立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神新公司、潞新公司、徐矿新疆公司等国有重点煤矿实现了瓦斯数字化远程监控,重点监控的昌吉州、阿克苏地区高瓦斯矿井实现了数字化瓦斯远程监控。

2018年,新疆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11年的0.6942下降到0.0375。

为转化定方向

新疆煤,除了“僵”在煤价低、外运难,还一度“僵”在转化利用水平低,煤化工、煤层气产业链延伸发展慢。

从2003年开始,新疆加快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和煤焦化等综合利用煤化工项目的建设步伐。这些项目大多由原神华集团、兖矿集团、新汶集团、徐矿集团等大企业实施推进。新疆已成为国家西部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基地。

以2002年进入伊犁的新矿集团为例。该集团计划投入300亿元,建设年产1000万吨煤矿,配套年产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项目。

据伊新煤业公司工会主席张继昌介绍,年产600万吨的四矿已累计安全出煤突破1000万吨。煤制天然气项目于去年投料试车成功,截至目前累计产气17.8亿立方米,明年将实现20亿立方米达产目标。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煤化工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疆煤化工产业将完成总投资达31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煤制天然气产能达到100亿Nm3/a、煤制油300万t/a、煤制烯烃188万t/a、煤制乙二醇105万t/a、煤制芳烃(PX)50万t/a、聚酯(PET)30万t/a、煤炭分质综合利用4000万t/a。实现煤炭资源转化11000万t/a,形成现代煤化工为主导,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格局。

煤炭资源的转化利用,让新疆煤炭工业发展有了新方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让当地职工和群众的生活变得更好。

新矿伊犁煤制天然气项目气化车间中控班班长翟勇告诉记者,他从2012年毕业就来到该项目所在的伊犁新天煤化工公司,如今买了车买了房,妻子也在同一个公司工作,感觉“干得挺好,会一直干下去的”。

而在皮里青煤矿,少数民族职工阿曼久勒在师傅李魁的帮助下,已经成了技术“多面手”,学会了开挖掘机,变成了采煤班副班长,工资翻了一番。几年前,阿曼久勒一家还租住在土房子里,如今已在城里买了房,孩子也上了好学校。

李魁说,儿子告诉他长大了也想开大铲车。但他不太乐意,他希望那时候实现智能化,不再用人开车。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