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世人仿佛突然又回到了穴居时代,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坠入半停摆状态,交通运输活动锐减、物流、人员流突然消失,旅游、住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受创尤其沉重。显然,人类社会暂时脱轨了。

这一次脱轨的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综合起来看或许为有史以来之最。在这百年不遇的历史性时刻,每一个人都在“见证历史”。但是,我们更应该深刻反思“历史”,以及努力创造“历史”。

人类可持续发展前景堪忧

回想过去,中世纪黑死病大流行、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是和前两次世界大战不同,这次疫情不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而是人与非人之间的战争)时期,社会的正常状态同样被冲击,但都没有这一次这样广泛和严重。

中世纪的黑死病重创欧洲以及亚洲,但是美洲没有受到影响。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生灵涂炭,死亡人数都达到上千万。但是,即便是参战国的经济也没有像这次疫情期间一样停滞,而是纷纷拐入了战争经济这条岔道,而战争经济往往呈现出虚假和病态的繁荣。

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人类世理论已渐入人心。所谓人类世,指人类主宰世界、独占全球的时代。在人类世,人类不仅是万物之灵长,还能决定着地球上所有动物和植物的命运。

但是,这次疫情证明,人类并非地球上的绝对霸主,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也并不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完全任由人类宰割,相反它们保留着相当强的反击能力。上一次这样的严重警告发生在西班牙大流感时期。100年过去,虽然人类已经进入了核时代,医疗科技突飞猛进,但是病毒仍然对人类具有杀伤力。

人类之所以遭到反击,是因为人的世界过度扩张,而非人的世界被过分挤压。在非人的世界里,有动物、植物、病菌、病毒……。为了保护自然,更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在人的领地与非人的领地之间本应该存在红线。人们要对非人的世界有敬畏心,要把“一半的世界”留给大自然。但是,傲慢的滋长让现代人类无所敬畏,结果看似更加强大,其实更加脆弱。

另一个人类社会的迷思也在这次疫情中被打破,那就是经济增长的绝对合理性。各国政府对“绝对客观”的经济数据十分着迷,民众也相信“数据会说话”。几乎所有国家都甘愿成为西西弗斯,努力把GDP等数据越推越高,但是对数据的背后有什么,却没有做彻底的反思。比如,糖、油和盐等产业的持续增长能够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和GDP,还能够推高股指以及带来其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好处,所以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但是,糖、油和盐的过度摄入已被公认为是肥胖、高血压等富贵病多发的诱因之一,而在这次疫情中,肥胖症和高血压病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一般人。此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深入思考这些产业的社会代价?

人脑是世上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脑创造力的充分发挥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最可靠的保障。因此,只要各方面的制度好,社会运行的路子对,人脑创造力的发挥得到制度的保护和激励,那么各国经济会持续增长,社会将不断进步。然而,如果各国都继续拜伏在GDP(或其他“客观”经济数据)面前,不限制其中的危险成分,那么世界的繁荣不仅会是虚假的,而且是有害的,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会蒙上阴影。

疫情下的反思:石油公司的未来生存之道

石油公司应为后石油时代做准备

石油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石油公司不仅看起来财大气粗,而且前程无忧。多数石油行业人士素来相信,电能、氢能、天然气等替代性能源对石油的挑战恰似蚍蜉撼树,真正能挑战石油霸主地位的东西还没有诞生呢。

然而,疫情期间,石油行业突然来自病毒的奇袭,损失惨重。石油人毫无思想准备。而且,疫情打破了关于石油的长期神话:石油不仅不可替代,而且须臾不可或缺。是的,石油当然仍对现代社会很重要,但疫情爆发后,人们发现离开石油,好像暂时也能活。“封城”、“封国”时期,人人宅在家里,不能像往常那样开车兜风、去国内外度假,虽然不太习惯,但至少仍能活下去。

实际上,在“正常时期”,大多数人的交通运输需求可能已过度化了,而这本身应该是不正常的。这和大多数人对糖、油、盐的摄入过度相似。

石油公司平日四射的光芒也突然暗淡了不少。

100多年来,无论是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还是现在的埃克森美孚、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给大众最突出的印象是钱多、强大。

然而,在这次疫情中,人们突然发现石油公司如泥足巨人,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

石油公司的业务分两类:卖燃料和卖原料。大多数石油公司以卖燃料为主。这次疫情让石油公司的燃料业务遭受重创,航空煤油、汽油、柴油的消费量大幅减少。而且,石油经济学的一个铁律被疫情击碎:长期以来人们相信,石油(和其他商品一样)价格下跌后,石油供应会减少,而需求会增加,供求关系趋紧,之后价格将回升;价格上涨后,石油供应会增加,同时需求将萎缩,供求关系宽松,之后价格将下降。这描述了一种简单而封闭的价格循环,并在实践中屡试不爽,很多人潜意识地认为它是绝对真理。

但是,这次疫情期间,这一铁律突然失效。油价暴跌后,由于世界各国纷纷封国、封城,全球用石油驱动的现代交通运输工具(包括飞机、燃油小汽车、燃油卡车、船舶)的活动大幅减少,需求对价格的下跌几乎全无反应。简单循环的供求关系理论不再灵验。

当然,疫情结束之后,成品油消费可能或早或迟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更有人相信,疫情结束后,憋坏了的人们会报复性地消费,导致成品油消费报复性地增长。但是,后疫情时代的石油公司难道不应该对疫情的长远影响做深刻的思考,而且对未来更加警醒吗?

其实,这个问题就算石油公司不去想,投资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也会去反复思量。

过去几十年,大多数人是石油“拜物教”的信徒,而金融界也很少担心石油的未来。金融家普遍认同,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是生命之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越发达,其交通运输行业就将越繁荣昌盛,而石油消费量就将越大。所以,即便在较远的未来,世界的正常运行也将严重依赖石油。

是的,的确有替代性燃料和动力陆续出现,但是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成本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即便是未来几十年,诸如电动汽车等替代性动力对石油行业的威胁都可以忽略不计。

是的,石油和世上任何商品一样,其价格都会有被动,既会有大涨的时候,也会有大跌的时候。但是,和世上绝大多数其他商品不同,世界石油有强悍的价格管理者。在过去,标准石油公司和“七姐妹”先后管理过石油价格,而1973年以来,欧佩克(以及其盟友)是世界石油价格的管理者。当价格遇到麻烦时,欧佩克(或“欧佩克+”)就会站出来,商定减少供应以推涨价格,这一招虽然简单,但往往有效。这可以说是石油行业特别大的幸运。

然而,这一套风险管理机制在“第三次世界大战”期间失效了。需求前所未有地出现了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坦克、战舰等燃油的战争机器的大量使用,石油需求没有萎缩,而是比和平时期强劲得多)。消费量减少得如此之多,以至于“欧佩克+”已经束手无措。

经此一疫,相信全世界的金融家和投资者对石油的信心会有所变化,他们尤其会重新认真评估通过购买燃料型石油公司股票以及其他形式投资于燃油行业的风险。今后世界燃料型石油公司的估值会受到影响。

石化公司在疫情期间受冲击较小,发展前景也好于燃料型石油公司,但它们也有自己的困扰。

近年来,石化业发展迅速,化工用油在全球石油消费量中的占比已达到10%以上,承载着世界石油消费增长的希望。可是,和成品油在一瞬间就被烧掉不同,衣服、鞋子、玩具、箱包等石化产品都可以使用很长时间。

当然,世上的商人有各种妙招来缩短石化产品的使命时间。比如,时尚行业、带货天王等会不断推陈出新,诱导“达人们”频繁购物,让已购的服装、鞋帽等石化产品快速成为废品。但是,无论如何,它们总体上被使用的时间还是比较长。即使是“短命”的一次性塑料袋,其使用时间肯定也比“一瞬间”长得多。而这些自然会影响石化业发展对未来石油消费的支撑作用。更何况限塑运动正在全球风起云涌。

既然如此,石油公司应该为它们的未来做些什么呢?首先,从中短期看,综合性石油公司需要加快实现由以燃料业务为主向以原料业务为主的转移,逐渐增加石化业务在其业务总量中的占比;其次,从长远着眼,石油公司需要有更强的危机意识,它们需要清楚世界石油业务可能缺乏永远、持续增长的基础;最后,石油公司应该积极思考业务的转型。它们需要加大向其他能源(包括但不限于天然气和新能源)业务的投入,甚至应该投资于某些非能源业务。不懈的业务创新才是它们的终极生存之道。

“危”、“机”转换,系于一念。或许,现在真到了人类社会必须改弦易辙、迈上真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时刻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