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雨疾风至,砥柱立中流。

7月30日,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裹挟着狂风暴雨呼啸而来,直扑东海之滨。宁波市多地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一场对城市运行和能源保供的严峻考验骤然降临。面对“竹节草”的汹汹来势,作为华东电网重要支撑点的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全体在岗职工闻“汛”即动,在风雨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能源防线。

早在气象部门预警之初,该厂便召开防台专题会,部署防台措施。“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忧患意识,做最充分的准备!”动员号角传递到厂区内的每一个岗位。

部署令下,动若风发。该厂各部门迅速从日常生产模式切换至“临战状态”。从汽机房零米层到锅炉顶层,从露天煤场到循环水泵房,一场覆盖全厂、全流程的防汛防台“大棋局”已经铺展开来。

图为该厂运行人员在台风期间认真监盘优化运行参数

厂房门窗是否牢固?排水沟是否畅通?户外电缆沟盖板是否严密?临时构筑物是否加固?该厂运行、维护、燃运等一线职工的脚步不曾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火眼金睛”不漏掉任何一个细节。

“给煤机1A旁动态分机器的柜子需要防雨布罩一下。”

“空预器1A上轴承电机平台有少量积水,地漏排水正常。”

从设备设施到临时构筑物,检查覆盖了生产区域的各个角落,每个人的脚步都透着不容懈怠的紧张感,记录本上的字迹力透纸背。检查人员对发现的问题逐一记录在册,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在掌控之中,誓要将风险拦截在萌芽状态,为安全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图为运行青工给室外设备套上防水膜

与此同时,集控室内,一场无声的“战争”也已打响。值长台正进行防台事故预想和桌面推演。“模拟电网晃电,厂用电失电!”“模拟循环水泵房进水,如何快速隔离?”一次次的提问,一次次的快速应答,让每一位运行人员都能成为沉着冷静、精准操作的关键力量。

7月30日凌晨,“竹节草”如约而至。狂风的怒吼仿佛要撕裂夜空,豆大的雨点裹挟着骇人的力量。厂区内的水位线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电话铃声、对讲机的呼叫声在集控室此起彼伏。当班值长陈佳斌紧锁眉头,双眼却异常明亮,他紧盯屏幕上不断跳动的参数,一道道指令从他口中有条不紊地发出,沉着而坚定。

“既要防得住,也要发得出。”面对台风,一味地降负荷避险并非上策,如何科学调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稳住电力输出,更考验着该厂运行团队的智慧和技术。

“所有巡检人员注意安全,两人一组,保持通信畅通,优先处理核心区域积水!”集控室的指令通过对讲机传来。该厂8台机组的巡检员两两一组,根据事前分配的巡检责任区开展多轮次的隐患排查。

图为该厂维护人员检查主厂房卷帘门紧固情况

青年党员徐浩头戴安全帽,穿梭在纵横交错的管道与设备之间。他敏锐地发现,2号炉固定楼梯窗户外铁皮松动,有脱落风险,立即入缺上报。后方保障组闻讯即动,快速响应处置,构筑起“全员皆哨兵”的动态安全防线。00后新职工金浩磊,第一次经历如此猛烈的台风。他主动请缨,负责后勤保障和信息传递,在集控室和现场之间来回奔波,成了不知疲倦的“通信兵”。

对讲机里的指令与回应此起彼伏。核心区域的积水在一组组协作中快速消退,而那些暂时无法立即处理的隐患,也被一一标记在共享表格里,等待维护人员支援闭环。每个人的动作都透着和时间赛跑的紧迫。

图为台风来临前,码头人紧固卸船机防风链

集控室操作台前,操作员们根据台风实时路径和风力变化,结合电网调度指令,对机组运行方式进行精细化的科学调整。通过调整锅炉燃烧方式、优化汽机真空,为机组稳定运行找到最佳平衡点,顶住了负荷压力,确保电力供应的持续稳定。

前线鏖战正酣,后方保障同样传递着穿透风雨的暖流。该厂工会提前备齐热姜汤、驱寒药品等,后勤人员默默奔忙,将组织的关怀渗透到每一个角落。

7月31日,“竹节草”的威力渐渐减弱,风停雨歇,晨曦再度照亮海港。该厂的工作重心迅速从“抗台模式”切换至“恢复模式”,新一轮的特巡和设备检查立即展开。排查风雨侵袭后可能留下的任何潜在故障,清理场区积水,确保所有设备恢复到最佳状态。

7月29日至7月31日台风期间,该厂所有机组均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发电量3.11亿千瓦时,未发生因台风造成的设备损坏及人身伤亡事件,为打赢这场“迎峰度夏保供战”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风雨砺剑,更显锋芒。该厂全力保障企业安全生产和区域能源供应稳定,汇聚迎峰度夏保供的攻坚动能,托举起千家万户的灯火可亲。(胡婷棋 王天颖 齐伟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