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链成势,向“新”而行。当前,市中区聚焦五大主导产业,以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发展目标,建立“六个一”链长制推进机制,细化实化“十大产业链群”,加快强龙头、拓链条、聚集群,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通过“链”上持续发力,推动产业步步生花。

市中区委宣传部推出“‘链’动市中”系列报道,聚焦链上企业,锁定行业前沿动态中的创新突破、深挖典型事件背后的发展密码,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市中区十大产业链群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发展图景,带您沉浸式感受“链式”思维为市中区产业发展注入的澎湃动能与无限活力。

时代洪流中,电网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血脉,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市中区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举措,正迅速崛起为先进电网产业的创新高地。作为中心城区,这里汇聚了丰富的能源要素、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配套,拥有国网山东电科院、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山东思极科技有限公司、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正源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29家,产业规模占全区能源互联网整体产业规模90%左右。以“网”为核,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市中区在先进电网产业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探索出一条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之路。

发挥“微电网”智慧

让可再生能源“活”起来

在黄渤海交汇处的砣矶岛、大钦岛等北方五岛,国内首个柔性互联海岛微电网群工程,正为“山东智造”提供绿色样板。自2015年建成微电网、2020年建成微电网群,烟台市长岛县砣矶岛、大钦岛等北方五岛“完全靠海缆供电的时代”彻底结束,“停电”成为历史。不仅如此,海面上上下起伏着的首台110千瓦的振荡浮子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也在利用波浪起伏的动能发电。

山东长岛智能微电网群示范工程分布式光储系统

打造柔性互联海岛微电网群工程的单位,正是位于市中区望岳路的国网山东电科院。走进电科院新能源并网技术实验室内,可以看到技术人员实时监测砣矶岛微电网群的运行状态,光伏、储能与波浪能发电系统协同工作,通过智能调度算法实现能源最优配置。“自主研发的微电网群控制技术,已成功应对外部海缆故障、极端天气冲击等挑战,保障了海岛可靠、清洁的电力供给,助力打造零碳生态海岛,”国网山东电科院首席专家孙树敏介绍,该工程为百姓造福而创新,通过这个项目,百姓可以享受到由新能源转变而来的稳定、优质、绿色的电能,告别完全依靠外部供电的历史,逐步实现低碳排放、甚至零排放。

国网首席专家孙树敏组织开展长岛智能微电网群运行分析

作为市中区先进电网产业链群链上企业,多年来,国网山东电科院始终坚守“党建统领、技术为本、创新为魂、望岳登高”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卓越电科院建设,实现了源网荷储全链条技术支撑引领,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和技术保障。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电科院建设了国内首个全电压全电磁仿真平台、国内首个省级电网输变电设备状态健康评估系统、山东省唯一的新能源与储能技术监督服务平台、国网调相机运检技术中心、国网配电能源互联网技术支持中心、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新能源与储能调度运行及检测评价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网络和数据安全重点机构等多个领先试验平台。成绩的获得,不仅是企业自身实力的体现,更是市中区先进电网产业创新环境良好的有力证明。

“换电”焕新能

产业链协同+服务惠民双发力


在市中区全力打造先进电网产业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时期,距离国网山东电科院10公里外的铁塔能源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同样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核心能力,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大局,在先进电网产业链群中承担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换电服务提供者的角色,通过深化资源共享、强化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场景,为市中区乃至济南市先进电网产业链的强链、补链、延链注入强劲动力。

产业链协同方面,铁塔能源山东分公司积极参与市中区能源互联网产业布局,通过换电网络建设,为区域电网产业链提供分布式储能和灵活调节能力,助力构建智慧能源体系:与山东铁投能源投资集团等企业形成联动,共同推动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和绿色低碳项目落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在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换电服务模式为传统电网产业链注入数字化、智能化元素,促进能源消费侧的转型升级……公司始终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不仅强化产业链下游应用场景,也为上游设备制造和技术研发提供了市场反馈,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公司依托中国铁塔的资源优势,专注于换电业务,建成换电柜4800余个,月换电400万次,服务7万余名外卖骑手、快递小哥,在11市的34家工会驿站增设60台换电柜。依托可视化监控平台保障电池使用安全,解决续航焦虑,服务民生出行需求;运营35万个低速电动车充电端口,年充电超3000万次;2025年推进汽车充电桩施工总承包采购项目,持续完善布局;为工商业用户提供“光伏+储能”方案;2025年开展电动三轮车租赁服务,拓展业务边界,为邮政、顺丰等快递物流企业提供末端运输解决方案;与全省各地市共建电动自行车安全监管平台,通过构建全链条监管体系保障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为政务中心提供“能源管家+UPS”系统,发挥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产业创新的重要作用。

坚持创新驱动

营造产业发展新环境

市中区深刻把握能源电力行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将先进电网产业链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支点,实施链主企业领航工程、链上企业倍增工程,重点引导链主企业下属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向市中集聚,鼓励链主企业通过并购、参股等方式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建设山东大学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研究院,聚焦海上风电并网、电力电子技术、储能等能源新兴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形成一批核心成果,并推动相关技术成果在市中转化落地。

依托区内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市中区积极引育并举,推动先进电网产业集聚发展,一方面实施链上企业精准引进工程,聚焦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电、调度自动化及智能设备、电力储能等产业链群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梳理目标企业,开展定向招商。另一方面,市中区与链群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及时掌握企业的产业新布局和发展新动向,充分依托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行业招商活动,接洽行业高端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引进落地一批高成长性优质项目,提升链群韧性。

市中区致力于构建适宜产业发展的优质生态,强化要素保障,以电力战新产业集群、储能检测及监督评价重点实验室等重点项目为引领,加快谋划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产业链群重大项目,着力储备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产业链群重点项目。加大在项目审批立项、建设用地、生态能耗、政务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主动对接、靠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问题,确保早建成、早投用、早达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