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不错啊,这次4号发电机充氢操作只用了290方氢气,比以往少用100方,节约了650度电!”7月4日一大早,国家能源集团河北公司衡丰电厂电气专业电机班班长何建良兴奋地说道。
“没想到按照优化后的氢置换操作方案来充氢能起到这么大的效果!”班组成员纷纷对忙碌一夜的充氢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图为生产人员研讨氢置换方案
氢气消耗量居高不下是氢置换作业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生产成本增加,而且大量排空的氢气聚集在角落里存在氢爆的风险。为解决这一难题,6月初,该厂生产部门牵头运行班组与检修电机班组成技术攻坚小组,共同进行深度研讨。“氢置换前,在保证密封油系统稳定运行的情况下,机内二氧化碳压力不宜过高,否则氢置换用气量会增大!”“排出二氧化碳时,应控制排放流量,避免机内压力剧烈波动,使得二氧化碳‘裹挟’着氢气排向大气。”“每次充完氢气后,静置时间要足够,确保氢气和二氧化碳充分分层。”“相应地,充氢时要控制好氢气流量,使氢气柔和地吹进机内,防止与二氧化碳过度混合,这样可以减少充氢后的静置时间!”攻坚小组成员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合以往氢置换经验,总结各成员极具建设性的建议,最终制定《4号机氢置换标准化操作方案》,明确“缓慢充氢、分次排污”的核心操作规范。通过采取控制充氢速率、延长静置时间、增加排污次数等优化措施,将操作因素造成氢气意外排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对于本次氢置换作业,电机班全体成员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卢辰,你作为组长,带领银月、李昊、孙正完成此次氢置换工作。”班长何建良把工作交给四位年轻的小伙子。
图为检修人员进行氢置换操作
说干就干,布置作业现场,准备铜制工具,办理工作票……一系列工作准备就绪,卢辰开始布置工作任务:“银月负责联系人员,时刻关注密封油压力,杜绝大轴处泄露的风险。”“李昊、孙正分别负责搬运二氧化碳重瓶和空瓶,做好防磕碰安全措施。”
“二氧化碳作为氢置换的中间介质,要严格保证充氢之前机内二氧化碳浓度在90%以上。”充二氧化碳、静置、排污……重复以上步骤4次,经运行人员检测合格,机内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了94%。
“把补氢门打开,将补氢流量控制在每分钟0.5立方米。”“盯紧氢压表,压力控制在0.01至0.03兆帕之间!”说着,卢辰开始操作二氧化碳排污门。只见他将阀门开一会儿、关一会儿,仿佛在打着节拍,始终将机内压力精准地控制在0.02兆帕。就这样持续了三个小时,已用氢气接近100方,几个人随即关闭补氢门、二氧化碳排污门以及各个排死角门,并联系化学人员来取样检测。
“目前,机内氢气纯度为94%,接下来继续充五分钟,静置五分钟,再打开各排死角门及二氧化碳排污门,小流量排污。”卢辰将几个阀门分配给每个人负责,操作近一个小时,再次取样检测氢气纯度已经合格达到98%,几个人继续充氢到额定压力0.3兆帕。
图为运行人员认真监视调整参数
“此次氢置换用气量290方,较以往减少100方。”运行人员说道。几个人听到这个消息,疲惫的神情难以掩饰心底的高兴,本次节省的氢气量相当可观,验证了最新编制的《4号机氢置换标准化操作方案》具有可行性。通过优化操作流程这一举动,发电机氢置换作业氢气用量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截至6月30日,该厂年累计发电量完成16.1亿千瓦时,折合利用小时数2439小时,较三同平均高290小时,列三同对标第一名,为完成年度发电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一直以来,该厂高度重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员工积极学习新技术、发掘创新潜力,从一点一滴做起,精益求精、持续改善,为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驱动力。(王明 王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