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清晨,陕北高原突降罕见强暴雨,雨势如注,沿线河道水位骤涨,浑浊洪流裹挟着枯枝败叶奔涌而下。作为西煤东运“黄金通道”的神朔铁路,正面临入汛以来最严峻的考验。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神木北站区的一线职工闻“汛”而动,以雨为令、向险而行,用72小时的连续鏖战,在风雨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汛保通安全线。
雨夜砺兵,战前布阵
7月24日17时,铁路气象监测系统弹出的橙色预警格外刺眼:“未来72小时将出现区域性强暴雨,神朔管内部分地区最大降水量可达79.1毫米!”调度指挥中心的紧急指令如战鼓般传遍沿线各站。
“各车站、工区注意!今晚强降雨来袭,这是一场输不起的硬仗!立即备足应急抢修人员、装备和物资,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待命!”神木北站区主任任明语气凝重,向所辖各车站、工区下达紧急通知。
命令一下达,各专业队伍迅速响应、即刻行动,站场瞬间切换至“忙碌模式”。
神木北线路一工区工长王国伟带头扛起铁锹,工友们拎着各式工具紧随其后,对辖区线路及排水沟展开全面细致的地毯式排查。他们逐段核查轨道结构稳定性,俯身清理排水沟内的杂物淤泥,全力确保线路无塌陷隐患、排水系统畅通无阻,为铁路行车安全筑牢“防护墙”。
图为线路排查
现场,有人弓着腰在铁轨旁凝神细查,铁锹不时插进泥土试探路基虚实;有人蹲在排水沟边,徒手清理堵塞的枯枝石块,指尖被沟底的干土和杂物磨得发白。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滴进沾满泥点的衣领里,却没人来得及擦拭——此刻多排查一米线路,就意味着能提前排除一处潜在风险。
22时,细密的雨丝悄然飘落,片刻后便转为瓢泼大雨。
行车室里,值班员贾涛紧盯着监控屏幕,突然指着画面高喊道:“李哥,K35km+100m处涵洞水位涨得不对劲!”
值班主任李宏河凑近一看,屏幕里的水面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攀升,他立刻抓起对讲机:“神木北线路二工区工长郭志平,带好警示标志去现场!水位一旦超警,立刻设置防护!”
很快,无数道手电光在雨幕中连成一线。郭志平深一脚浅一脚地蹚着渐深的积水,泥浆灌进雨靴,又冷又沉的感觉顺着脚踝往上蹿。他和工友们用铁锹拨开漂浮的杂物,时不时弯腰测量水位,一场与暴雨的较量,在寂静的夜色中悄然拉开序幕。
雨幕鏖战,冲锋在前
7月25日清晨,暴雨已如瓢泼般倾泻,手机短信中时不时发来气象台的红色预警信息。
早班会上,值班主任李宏河神情凝重地讲道:“各岗位都打起十二分精神!降雨量每小时一报,谁都不能掉链子!”
行车室里,电子屏上的降雨量数据不断跳动。贾涛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操作,突然对着电台大喊:“52661次机车乘务员注意!当前降雨量已达35毫米,立即按60公里/小时限速运行!”
“收到,司机明白!”电台里传来司机的回应,声音被风雨撕扯得有些破碎。
调车场上,积水已没过脚踝。王宇抹掉脸上的雨水,手持对讲机喊道:“郄源,防溜措施检查完了吗?”
年轻的调车员在雨里跑着回话:“王哥,都弄好了!每节车双防溜,紧固器拧到最紧!”风裹着雨丝抽在脸上生疼,他们却把信号旗举得笔直,“十、五、三车”的呼喊穿透雨幕,在站场上空格外清晰。
图为雨中调车作业
暴雨中,助理值班员站在站台上,狂风卷着雨水灌进衣领,他们只顾紧盯着远方的信号灯。
“52661次接近,1道接车!”对讲机里的指令刚落,他们便踩着积水奔向接车点,即便雨水模糊了视线,也不肯放过线路上的任何异常。
16时30分,雨势丝毫没有减弱,豆大的雨点密集如注,瞬间在地面激起水花,顺着轨道缝隙、地势低洼处汇成水流,不到半小时,站区内外已是一片汪洋,积水快速漫过路基边缘,给铁路运输带来紧急考验。
正值暑期运输高峰,陕蒙晋地区遭遇强降雨侵袭,“客流、车流”高度集中,叠加短时强降雨导致的路面积水、设备受潮等问题,让铁路保畅工作面临严峻挑战。
神朔线作为“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的核心枢纽,神木北站这一运输“咽喉”要道此刻更是肩负重任,既要保障货运列车能源运输不中断,又要确保客运列车安全正点,防洪防汛工作刻不容缓。
为应对突发暴雨,站区闻“汛”而动,第一时间启动防洪防汛应急预案,全员紧急集结,迅速投入到“抗暴雨、保畅通、护安全”的攻坚战中。
各专业应急小分队扛着铁锹、拎着沙袋,冒雨冲向站场各关键点位,与暴雨的较量愈发激烈。
雨势愈发猛烈,豆大的雨点砸在身上噼啪作响,地面积水不断上涨,部分区域已没过脚踝……
当日17时,站区主任任明统一指挥,各专业协同联动、各工区紧密配合,按照“先行车关键设备、后辅助设施,先正线咽喉、后站场区域”的原则,明确包保责任、细化任务到人,对排水系统、道岔基坑、信号设备箱、线路边坡等进行全面排查清理,确保雨水及时排出,设备不受浸泡。
图为线路整治处理
20时10分,“大家注意脚下防滑,排查排水沟时要警惕坍塌风险,道岔基坑有积水的必须立即抽排,绝不能让雨水影响设备正常运转!”神木北站区主管安全副主任尤树臣冒雨赶到站场前沿,高声叮嘱现场作业人员,全力指挥防洪防汛工作。
电务专业应急队伍兵分两路:一组重点清理道岔底部、信号机基础的积水,用抽水泵排出基坑内的雨水,防止设备受潮短路;另一组加强对通讯线路和信号箱的检查,对接口处进行防水密封,确保调度指令传输畅通。
供电专业紧急组织人员对沿线接触网、电杆基础进行巡查,清理周边被雨水冲刷的淤泥杂物,加固松动的设备部件,同时对配电箱、电缆沟进行防水处理,防止雨水渗入引发短路故障,保障供电系统稳定。
工务专业启动线路防涝应急模式,全员上阵疏通排水沟渠、清理涵洞淤堵,对易积水的路基边坡用沙袋加固,防止雨水浸泡导致路基沉降;同时加强对钢轨、轨枕的检查,重点排查因雨水浸泡可能出现的松动、变形问题,确保线路结构稳定。
车站工作人员迅速行动,对站前广场、进站通道、站台等区域的积水进行清扫引流,在湿滑路段铺设防滑垫、增设“小心地滑”警示牌,通过广播循环提醒旅客注意安全。在进站口、检票口等关键位置安排专人引导,避免旅客拥挤滑倒,全力维护站车秩序,保障旅客安全出行。
暴雨持续肆虐,夜色渐深,冰冷的雨水浸透了衣衫,寒风裹挟着雨丝让人瑟瑟发抖,大家的鞋子灌满了水,裤脚沾满泥浆,却没人停下脚步,轮班作业、接力排水,确保积水不超标、设备无隐患……
经过数小时的连续雨中鏖战,各专业对管内重点路段、关键设备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处置,做到“雨不停、排查不止,水不退、清理不息”,成功抵御了强降雨的冲击,有力保障了铁路运输安全畅通。
雨后坚守,使命续航
7月26日15时,雨势渐渐停歇。当持续降雨量降到12毫米,且稳定20分钟后,行车室里终于传来一声松气声——调度命令下达:“逐步恢复限速运行。”
站场上,职工们的雨衣还在往下滴水,脸上却已露出疲惫却欣慰的笑容。
王宇揉着发酸的肩膀,望着远去的列车说:“只要车能安全跑,这罪就没白受。”
洪水退去后,神木北站区的一线员工仍坚守岗位,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为应对未来挑战筑牢根基。
图为雨后巡检
截至8月7日,包神铁路神木北站区已累计出巡70次,出巡数为451人、线路巡检轨道车5辆,发现问题24处,并立即处理。他们的足迹遍布风雨中的每一条钢轨、每一座桥梁……
列车平稳驶过,阳光驱散雨云,神木北站坚实的轮廓下,正是72小时前铁路一线职工用血肉与钢铁意志筑起安全防线。
从预警集结到雨中鏖战,再到雨后补防,他们踏遍险段、疏通淤堵,守护“西煤东运”通道风雨无阻。泥泞成痕,责任未卸,那道曾被手电照亮的防线,已化作战线上的安全信号、能源保供的永恒承诺。
雨幕虽散,钢铁防线永存——既是抵御汛情的屏障,更是“以雨为令、向险而行”的精神丰碑,永远守护列车奔驰,温暖万家灯火。(张小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