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右玉县新坊村的生态羊养殖基地,健硕的羊群啃食着科学配比的新鲜草料,一头头“科学养殖”的生态羊正成为村民的“致富羊”。
在“西口e镇”电商中心,沙棘汁、牛羊肉等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年轻的乡土主播在镜头前热情推介,弹幕上“右玉特产”的订单滚动不停,乡土好物借“云端之力”走向全国。
在右玉四完小的人工智能创新实验室,孩子们正通过远程智能系统与名校课堂相连,辛勤的园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照亮了乡村学生的未来。
从靠天吃饭到科学发展的产业跃进、从乡土原料到网红特产的商业蝶变、从落后闭塞到眼界开阔的教育革新……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新图景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九年深耕不辍结出的硕果。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龙源电力将助力乡村振兴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核心使命,让右玉这片土地在产业兴旺中夯实根基,在乡村焕新中凝聚民心,在农民增收中彰显温度。
激活产业链 让“土疙瘩”变成“金名片”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龙源电力以产业链思维重塑农业生产逻辑,从养殖升级、价值提升到电商赋能,推动右玉农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卖品牌”跨越,让乡土资源释放持久动能。
右玉县新坊村生态羊养殖基地里,养殖户唐日明再也不用“看天养羊”。龙源电力援建的标准化圈舍、精加工车间,搭配优选农户自种牧草混杂粮压制饲料的“种养循环”体系,既解了牧草销售之忧,又让羊儿吃得好长得壮。2024年,基地出栏1.45万只羊,经加工车间分割成20余种产品,全程冷库保鲜、电商直供,商品溢价超40%。30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唐日明年收入翻番,“靠天吃饭”成了“四季丰收”。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援建的新坊村生态羊示范养殖基地
产业腾飞,关键靠销路。在“西口e镇”电商中心,20余名本土主播在此成长为“带货达人”,主播张建利的直播间里,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电商销售带来最直观的销量上升,现在日均出货5000多单,月销售额达200万左右。”电商中心负责人高剑华难掩自豪。龙源电力不仅搭建平台扶持电商发展,更联合专业院校、邀请专业团队,送农民走进课堂学直播,通过“消费帮扶新春行动”等平台,让右玉农特产品一路走俏。2024年,右玉县农特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7700万元。
图为右玉县西口e镇农产品展销中心主播正在直播带货
乡村振兴离不开“领头羊”。龙源电力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参加援青援藏行动,将央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活力。“第五批援青干部先进个人”董铸帮助曲麻莱县牧民打通牛羊肉销路,让高原特产走出牧区;推动建成的微电网项目更激活了当地畜牧与文旅产业,让产业链延伸出民生温度。
右玉的生态羊、沙棘汁,青海的牦牛肉,龙源电力让乡土“宝贝”闯开大市场,变成了照亮农民好日子的乡村振兴“金名片”。
点燃新引擎 让乡村焕发“持久生机”
乡村的活力,藏在民生的温度,更源于内生动力的觉醒。龙源电力从教育、医疗、人才培养等民生领域破题,既补齐硬件短板,更培育本土人才,让乡村生机持久迸发。
教育帮扶“点亮未来”项目投入690万元,以数字技术为支点,撬动右玉县乡村教育蝶变。右玉三中智慧空间阅览室的VR眼镜让学生“置身”原子碰撞现场,四完小的远程课堂让山里娃娃与城市学生共享一堂好课,41所爱心书屋33万余册图书为孩子们打开世界之窗。右玉东街幼儿园园长董建青望着嬉闹的孩子们笑言:“以前坑洼不平的操场不敢让孩子们跑跳,如今崭新的滑道上、爬爬洞里满是孩子们的笑声!”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改造后的右玉县东街幼儿园操场
2025年,右玉县乡学院全面落成,成为扎根本土的“人才孵化器”。乡学院课程设计极具针对性,AI智能客服、直播爆品策划成了热门课,智能种植、养殖模式和增产增效技巧被反复拆解,70位村民通过光伏技能培训,不仅能预判突发状况,更熟练掌握的安全技能。“以前农闲就扎堆儿闲聊,现在盼着来学院上课。”刚结束光伏技能课程的村民李心宽乐开了花,“学习了维护技能,我家光伏板发电量稳多了。”
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的“爱心食堂”,蒸腾着最暖的民生烟火。清晨的食堂里,80多岁的崔大爷和老伙伴们围坐餐桌,小米粥、馒头、荤菜素菜搭配合理。“以前总担心老爹独自在家吃冷饭,现在有了食堂,我们在外打工也安心。”马营河村民李文忠的话,道出了子女心声。龙源电力在右玉县各乡镇建成17个村级日间照料中心,日均服务百余人次,老年人热餐覆盖率从32%跃升至91%。
图为右玉县马营河村爱心食堂
医疗保障的升级,让乡村百姓有了“健康靠山”。援建的右玉县康复医学中心,19套康复治疗设备与老中医、老专家坐诊,让“小病不出县、慢病能调理”成了寻常事;同步启动的医技进修计划,已为县医院培养出9名骨干医师,稳稳接住乡村医疗的“接力棒”,年均可服务村民超万余人次。
从VR课堂到中医诊室,从竞技赛场到健身空间,龙源电力以多元实践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添“底气”,振兴的活力在田野村落间生生不息。
构建绿家园 让生态美与产业兴双赢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日子甜起来。龙源电力坚持多元化“造血式”帮扶,以生态守护为基、绿色能源为翼、民生服务为底,搭建多重致富平台,让幸福日子看得见、够得着。
龙源电力以“绿色守护者计划”践行“两山”理论,在右玉捐资建设1000余亩生态公益林,栽种樟子松、金叶榆、云杉等近10万株,构建起稳定的乔灌、针阔混交林体系,成了守护家园的“生态肺叶”。项目建设期间雇佣村民护绿,并为村民发放补贴,林下种植更让千户年均增收5000元。绿水青山既是生态屏障,也成为村民的增收源泉。“巡山看林还能领工资,这活儿干得舒心!”四五道岭护林员王淑鲜说。
图为国家能源集团援建的右玉千亩生态公益林
龙源电力深耕“新能源+乡村振兴”融合路径,在多地打造特色帮扶样板,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吉林东丰县沙河镇,45.9兆瓦风电项目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创新设立村集体分红机制,惠及全县229个行政村;在河北张家口崇礼区,81.25兆瓦风电项目年发电量2.4亿千瓦时,年分红覆盖156个村集体,实现村村享受新能源红利;在陕西咸阳彬州,“板上发电、板下种粮”光伏复合项目年均输送绿电6533万千瓦时,减碳约5.2万吨,板下遮阴使夏季地表温度降低5摄氏度、玉米病害降三成,累计创造就业岗位超1000人次。在山西右玉,“零碳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微风发电机、光伏车棚等设备既改善生态,又提升村民生活质量,以多元实践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九年耕耘,硕果满枝。龙源电力连续九年荣获右玉县帮扶工作最高评级,这是国家能源集团“五位一体”帮扶体系的生动缩影。展望未来,龙源电力正全力冲刺过渡期收官之战,深入谋划“十五五”对口帮扶规划,在新能源与乡村振兴融合、人才培养、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李莹)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