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华这学期的学费,麻烦您帮忙转交。”
2025年9月1日,又是一年开学季,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朔州西站信号员胡宇给内蒙古丰镇市义工协会负责人转去500元助学善款,委托其帮忙转交给困难学生张小华(化名),以帮助她渡过难关。而这一善举,胡宇已默默坚持了十个年头。
故事要从2016年的秋天讲起。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宇浏览到丰镇市义工协会发起的爱心助学招募活动,资料中,一个叫小华的孩子的境况,让初为人母的胡宇心疼不已,便没多犹豫就报了名——这一决定,悄然开启了她与小华间跨越十年的爱心羁绊。
彼时的小华刚满八岁,失去父母双亲的她与年事已高、无经济来源的祖母相依为命,求学之路举步维艰。胡宇当即与义工协会约定,每学期资助小华300至500元助学金,由协会统一收取并转送到孩子手中。金额虽不算多,但对小华而言,却是一份雪中送炭的温暖。
在小华心中,胡宇是“熟悉的陌生人”。除了定期汇款外,胡宇还经常给小华邮寄衣服、书籍、文具等生活和学习用品,却始终避免直接见面接触——她怕这份帮助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所有关爱都通过义工协会或村委会转交,只借这些渠道默默关心着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一次,她看到义工协会在公众号推文中晒出小华等孩子的照片,便立刻致电负责人:“要保护被资助孩子的隐私,防止她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受到歧视,伤害到幼小的心灵。”协会收到胡宇的反馈后随即修改推文,隐藏了孩子们的信息。这些细致的关爱,如春风化雨般默默陪伴着小华的成长。
日子在一笔笔汇款、一个个包裹里悄悄流淌,那个曾经懵懂的孩子,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更是班级里名列前茅的“三好学生”。每当义工带来这样的好消息时,胡宇的脸上总会漾起欣慰的笑容。可没有人知道,这十年的时光里,她的生活也曾在风雨中被无情地捶打。
图为胡宇收到的资助凭证
2023年,是胡宇资助小华的第八个年头。这一年,胡宇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年仅9岁的儿子被确诊为“妥瑞氏综合症”。消息如晴天霹雳般打在胡宇和爱人刘刚身上。痛哭一阵过后,抹干眼泪,夫妻俩很快便振作了起来。没有对命运及彼此的抱怨,只有坚强面对现实后的镇定和相互鼓励、打气的默契。
为了给孩子看病,两人不愿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休假时间几乎全部奔波在求医问药的路上。为此,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原本还算宽裕的小家庭开始捉襟见肘。屋漏偏逢连阴雨,那时双方父母也接连患病,糖尿病、脑梗后遗症接踵而至。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两边的担子一肩挑,这使得困境中的小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胡宇,小华那儿……要不先缓缓?”
“缓不得!”胡宇的回答斩钉截铁,“我承诺过孩子,一定会帮她到最后,困难总会过去的,我不能让孩子失望。”她总说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可这“小事儿”里藏着的,是看见孩子陷在难处时,伸手拉一把的热忱;是许下了诺言,就是扛着风雨也要守得住的较真儿。
困难与挫折都打不倒这个坚强的“女汉子”。在儿子生病的近三年时光里,她咬着牙把眼泪咽进肚子里,从未让负面情绪影响到工作和家人。她像过去的十几年一样,在信号员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从未出过半点儿差错。
图为胡宇正在进行接发列车作业
业余时间,她还与同样热爱钻研的爱人刘刚一道,加入“海鸥”QC研发团队,积极参与车站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几年来,两人牵头完成《研制电子收文管理系统》《研发移动数显占线揭示器》《研发外勤作业人员三维定位系统》等多项QC成果,用满腔热忱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
凌晨三点的行车室,她和同为信号员的刘刚交接工作后,会默默握拳对视——为了班中平安接发每一趟列车;为了班后带孩子坚持做康复训练;为了照顾好家中的四位老人;也为了小华能顺利完成学业。她就像风雨飘摇中坚守的灯塔,用微光照亮着前行的漫漫征途。
如今的胡宇,已经度过了那段最为艰难的时光。乐观开朗的她,胖嘟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这笑容中好似有着无形的力量,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等到小华大学毕业,不再需要我时,就是我退出的时候......”
胡宇说,她从未想过要感恩与回报。她希望小华将来能够毫无压力地去迎接美好的新生活,只愿这份温暖,能像深海贝壳里灿烂的珍珠,永远珍藏并闪耀在彼此心底......
信守十年的承诺,只为不谢的馈赠。胡宇的故事,还在继续......(裴书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