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清晨,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河北公司检修员代庆元走进值班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里的“追风”考核系统——屏幕上,机组治理各项得分排名实时跳动。“昨天刚整改完2号机组的轴承问题,今天得盯着3号风机的预警处理进度。”他一边说着,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当日重点。这个每天必做的“动作”,正是龙源电力河北公司以责任制抓实提质增效的生动缩影。
龙源电力河北公司在运风电机组986台,涵盖18种机型,其中投运超10年的机组占比64%,超15年的机组占比42%。随着运行年限的增加,设备老化问题日益凸显,不仅故障发生率持续攀升,更给日常检修运维工作带来了多重挑战。面对这一困境,如何推动运维管理向“精细化”深度延伸,将提质增效从目标真正转化为实效?答案,就藏在该公司“定责到岗、维护到点、育人到心”的实践中。
责任“钉到点”:从“大锅饭”到“专属岗”的精细变革
“以前修设备,谁有空谁上,出了问题找不到具体责任人。现在每台风机、每条线路都有监护人,责任明明白白,进度一目了然。”在3号风机检修现场,代庆元手里的《设备责任清单》上,设备型号、维护周期、故障记录、责任人姓名一目了然。这张清单,是龙源电力河北公司修订《设备维保中心责任制管理办法》后,给每台设备贴上的“责任标签”。
为了让责任不“悬空”,龙源电力河北公司自主研发了“追风”考核系统。每天早上,像代庆元这样的检修员都会第一时间查看系统:谁负责的机组得分高、谁的缺陷整改慢、哪些指标拖了后腿,数据全公开。“上次我负责的8号机组因预警处理及时,月度考核多拿了好几百元奖金,现在大家都盯着排名干,没人愿意落后。”代庆元笑着说。
图为检修员正在更换风速仪
更让员工觉得“走心”的是,责任考核还考虑到岗位差异。“登塔作业风险高、体力消耗大,电气维护需要精细度,要是按统一标准考核,肯定不公平。”该公司生技部负责人解释道。为了真正实现“干重干轻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该公司特意细化了不同岗位的考核标准,同时将登塔次数、线路故障停运次数等纳入差异化指标。上半年,仅靠责任闭环管理,该公司的设备治理效率就同比提升超50%。这“钉到点”的责任管理,成了提质增效的“第一块砖”。
维护“算到细”:从“被动修”到“主动防”的运维升级
8月的小风季,各个场站一片忙碌——维保中心的检修员们正集中给风机做二级维护。“以前不管风大风小,都是按固定周期维护,大风季停机维护,少发不少电;现在小风季集中干二级维护,大风季只做巡检,顺带完成一级维护,既不耽误发电,维护也不丢项。”检修员张强翻动着手里的《分季维护计划表》,上面清晰记录着每台机组的维护项目。
龙源电力河北公司结合机组运行特性与季节规律,量身制定“错峰维保、降本增效”维护策略:一方面将一级维护项目合理拆解,系统融入大风季月度巡视流程,打造“巡检-维护”一体化协同作业模式,让巡检的同时就能完成基础维护;另一方面针对小风季风速低、发电量低的特点,集中开展二级维护,有效压缩爬塔作业频次、缩短单次作业时间。截至目前,该公司全部风机维护工作已全部完成,与去年同期相比维护效率整体跃升一倍,动态日均故障台次同比降低50%。
这“降故障”的背后,还藏着另外一个“精细活”。在办公室,设备管理专责李艳哲正对着187项重点问题清单“对账”。“这是班组报上来的缺陷,我们按‘班组-场站-维保中心’分级定责,还设了处理时限,像3号风机的齿轮箱油温高,要求2天内整改完,现在已经进入验收阶段。”以前缺陷整改“拖拖拉拉”,现在有了“一季备案、一季清零”的闭环机制,2025年上半年缺陷整改率同比提升11%。
图为电气检修员正在巡视集电线路
电气设备维护也有“巧办法”。针对线路跳闸难题,龙源电力河北公司制定了“两标准三清单”:变电站怎么巡、线路重点查哪里,有标准;跳闸缺陷怎么分类、整改谁负责,有清单。“上次4号线路跳闸,我们对照清单查,很快发现是绝缘子老化,当天就处理完了,要是以前,光排查就得花一周。”电气班班长李双鑫说。仅上半年,117条集电线路在小风期全部完成了预防性检修,累计处理缺陷245项、实施小型技改42项,跳闸次数同比少了5次,这“算到细”的维护,为发电稳定扫清了障碍。
育人“传到心”:从“新手慌”到“能手强”的成长蜕变
“师傅,您看这个主轴轴承温度报警,是不是测温元件的问题?”风机检修现场,新员工丁宇举着万用表,声音里带着“第一次上战场”的紧张向师傅郭明旭请教。郭明旭展开图纸,两人俯身在图纸前讨论——这是公司45对“师徒结对”的日常场景,师傅们每天都在设备旁“手把手”教徒弟们如何给设备“把脉问诊”。
“以前新员工来了,没人专门带,得自己摸索大半年才能上手;现在有了‘首席师+匠星’的师资队伍,师徒协议一签,月月考评,新人成长一目了然。”郭明旭说。为了让丁宇快速成长,他特意制定了“3个月成长计划”:第一个月“啃”原理,第二个月练实操,第三个月独立处理小故障。上半年,像丁宇这样的新员工,培养周期缩短了50%,关键岗位技能匹配度超95%。
图为师傅郭明旭(左)正在为徒弟丁宇讲解风机图纸
更让员工“长本领”的是“揭榜挂帅”机制。“降低伊顿液压站故障频次”课题发布后,郭明旭带领丁宇组队“揭榜”:连续20天蹲守现场,白天采集数据、夜里分析原因,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他们制定了精确的解决方案,故障率直降70%。“以前觉得课题创新攻坚是‘大佬们’的事,没想到自己也能参与,还学会了数据分析的方法。”丁宇自豪地说。2025年,龙源电力河北公司锚定生产关键环节与痛点问题,精准发布65项“小切口大成效”课题,取得各类创新奖项14项,获奖数量位居龙源电力前列,这“传到心”的培养,让新员工快速成长成为提质增效的“主力军”。
从“每台风机有专属监护人”的责任细化,到“分季维护”的精细安排,再到“师徒结对”的手把手教学,这一个个看似细微的举措,正悄然汇聚成一股强劲力量。截至8月底,龙源电力河北公司年发电量已突破27亿千瓦时,机组长周期连续占比同比提升16.7%,为公司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梁晶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