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南疆,于田县阿热勒乡的田埂间,洋溢着秋收的喜悦。

图为风兮果园合作社员工正在晾晒丰收的核桃

在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驻村工作队驻点的夏玛勒巴格村,“风兮果园” 合作社的院子里满是忙碌身影,一箱箱包装精致的干果正搬上货车,奔赴全国各地。这场以“十一丰收季·干果礼献华诞”为主题的营销行动悄然开启,让金色秋景与飘香果干在乡村振兴的画卷里,绘出了最动人的交集。

清晨,天刚蒙蒙亮,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就装满了合作社精选的玫瑰花酱、薄皮核桃和肉苁蓉礼盒,驱车前往三十公里外的于田县龙湖景区。景区入口处,一顶印着“风兮果园”标识的白色帐篷格外醒目,“买干果送麦香挂件”的促销海报一挂出,就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这挂件是用刚收的麦穗做的,寓意着五谷丰登!”队员一边笑着将小巧的麦穗挂件系在游客背包上,一边递上无花果干让游客品尝。外地游客王女士咬下一口,忍不住竖起大拇指:“甜而不腻,还带着阳光的味道,这才是地道的新疆味道!”

图为驻村工作队在景区搭建合作社供销点,特色农产品前游客络绎不绝

帐篷外人气火爆,直播间里更是热闹非凡。合作社简易的摄影棚内,社员艾比比班・买提肉孜正对着镜头,熟练地展示着葡萄干的晾晒工艺:“大家看,这些葡萄干都是在麦收后的暖风里自然晾晒的,每一颗都沾着麦田的香气呢!”镜头前,她拿起一颗饱满的大枣细细品尝,又掰开口感香脆的核桃,笑着向屏幕那头的“家人”们讲起家乡的故事,这片绿洲上的瓜果如何生长,合作社里的乡亲们如何忙碌。屏幕下方,“下单助农”的评论不断刷屏,这场持续三小时的直播,一举创下了合作社单日线上销量新高。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在镜头前从容自信的姑娘,曾在夏玛勒巴格村的巴扎上帮着父亲叫卖核桃。2018年夏天,艾比比班・买提肉孜考上新疆财经大学,正当她为学业费用犯愁时,新疆能源“金秋助学金”如同家乡的风,轻轻吹开了她通往未来的路。“刚上大学那会,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驻村工作队找到了我,每年给我资助3000元,陪着我顺利读完了大学。”这份温暖的帮扶,在她心里种下了回报家乡的种子。

图为驻村工作队员与社员艾比比班・买提肉孜一起直播带货特色农产品“肉苁蓉”

国家能源集团的产业帮扶项目“风兮果园”合作社的牌匾挂起时,新疆特产在标准化车间里有了统一的“身份”,带着“新疆礼物”的印记,沿着现代物流通道流向远方。也是从这时起,艾比比班・买提肉孜与“风兮果园”的故事悄然展开。大学毕业后,当合作社向她递来橄榄枝,她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家乡,从曾经的巴扎摊主,成为了合作社的会计和主播。

“以前总担心包装太土,好东西卖不上价,现在才发现,老百姓就认这份实在!”驻夏玛勒巴格村第一书记李文富望着摊位前络绎不绝的顾客,满是感慨。此前,工作队通过调研发现,高端礼盒虽显精致,却不符合游客和普通消费者的日常需求。于是大胆调整策略:将礼盒换成500克的家庭装,推出“买三斤送半斤”的实惠活动,还设计了麦穗主题的环保布袋当赠品。就是这样接地气的改变,让合作社在景区摆摊的七天里,日均销售额轻松突破万元。

图为在合作社标准化车间里装满农产品的“新疆礼物”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如今,走进风兮果园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着核桃鲜果的脱皮、清洗、晾晒与分装,流水线般的作业背后,是合作社6年的成长蜕变。从2019年成立时的小作坊,到如今能加工30余种当地特色农副产品;从两次参展天津援疆项目签约暨“和田优品”展示推介活动,到亮相(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从拿下自治区“新疆礼物”、和田地区“和田优品”、于田县“万方于阗”的品牌授权,到入围央视《国货档案》评选;从2023年入选天山网“南疆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到2025年被新华网报道为“新疆干果产业创新样本”,风兮果园的名字越来越响,还被于田县遴选为消费扶贫(帮扶)承办企业。

“能把风兮果园打造成区域性特色农业品牌,把村里的农副产品带出乡村、走向全国,这是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李文富的话语里,满是自豪与欣慰。

图为在风兮果园合作社内员工正在晾晒玫瑰花

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从来不止于“卖货”。他们创新推出“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00多户村民种植肉苁蓉、玫瑰花等特色作物,原材料采收范围从于田县延伸到整个和田地区,渐渐织就了一条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合作社销售额突破200万元;2025年,单靠后盾单位的消费帮扶订单,就完成了330余万元的业绩,预计能为入股的三个村集体分红25万余元。越来越多的村民,借着这条“致富链”,过上了甜滋滋的日子。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 “源头活水”,驻村工作队深知这一点。除了艾比比班・买提肉孜,一批有经验、懂管理的专业人才陆续加入合作社,让产业发展有了坚实的支撑。如今,合作社已提供8个长期稳定岗位、140个季节性用工岗位,人均月收入超2500 元,18户监测户也借着这份工作,实现了脱贫不返贫。

漫步于田县,万亩玫瑰田随风飘香,枝头的果实饱满诱人,红柳根下的肉苁蓉悄然生长,每一处风景里,都藏着村民们的致富故事。当教育的光照进这片沙漠,当产业的风吹拂这片家园,像艾比比班・买提肉孜这样的年轻人,便能在故乡的土壤里成长为新的致富带头人。

图为镜头前工作队员与村民手捧玫瑰花感受丰收的喜悦

六年来,新疆能源驻村工作队因地制宜,将特色产业与精准帮扶紧密结合,不仅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更用一条条产业“致富链”,绘就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秋日的微风,吹拂着丰硕的果园,也温暖着乡亲们的心。(张丽苹 杨兵国 艾孜买提-艾合买提)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