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在苏州EESA储能领跑者联盟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与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展览会上,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英电气”)揽获“2023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奖”和“2023年度储能大功率双向变流器供应商奖”两项大奖,同时发布了ES-2000K&ES-4000S储能变流升压舱新品。

image.png 

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由清华学子创办,秉持技术报国的初心,致力于填补国内空白,是国内专注于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坚持“让能源更清洁,让用能更高效,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使命,致力于“成为最具价值的清洁能源和节能技术引领者”。

我们采访了索英电气储能事业部总经理欧阳超先生,并就索英电气目前产品、技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和规划布局进行了交流。

《能源》:在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公司产品如何打出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比起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已经具备了哪些显著的优势?

欧阳超:储能系统的成本比前些年下降幅度较大。举个例子,原来一套储能系统的单元功率为500KW/1000KWh,现在已经变成了3.45MW/6.9MWh。我们今年展出的新产品已经达到了单机2MW,也就是说我们做到了4MW/8MWh单元的系统。

随着单机功率的变化,功率密度会进一步提高,这就意味着整体储能系统的成本在不断下降,成本的降低也推动了现在如此火热的行业发展,百兆瓦时以上规模的储能电站建设也迅速增加,这些情况如果没有成本力量的推动是不会发生的。

索英电气一直坚持规模化储能PCS电机系统的定位,我们为储能系统提供高安全性、高可靠性以及高可用性的PCS电气系统。我们的电气系统不仅更高效,还有着更快的充放电响应和转换时间,并且拥有多机并联能力。这些方面实际上是我们发展中形成的技术、参数方面的优势。

索英电气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一个是工程经验方面。我们的产品有99%以上的效率,20ms以下的充放电转换和响应时间,我们还有多机并联、虚拟同步机等技术,这些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为电网服务,在电网出现紧急状况时,能够提供紧急支撑,其实这也正是储能的高阶应用。

除了技术之外,索英电气在大量工程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拥有较强的工程问题解决能力。我们的储能变流器出货量累计超过3GW,有100多项实际工程业绩,其中100MW以上的工程案例超过10项,最大规模案例为300MW/600MWh。目前,索英电气还有几个300MWh以上的项目在建。

《能源》:您曾经提出过:“提升安全性、可靠性是储能系统建设、运维过程中需要一直重视的一个问题。”贵公司在储能安全性方面有没有新的动作? 

欧阳超: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说。一方面,索英电气电池测试系统对于电池系统更加熟悉。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电池测试设备,我们提供从电芯到模组再到pack最后到集装箱的全系列电池测试设备,这使得我们有从电池的研发到出厂再到工程现场应用和PCS在一起的全流程保驾护航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电池测试设备可以对电芯以及模组的电压电流以及温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测试,保障其一致性。而电池测试设备要模拟各种应用场景,他的实际技术要求可能要比PCS及相关产品更高。

我们还建立了和电池通讯中断以后的保护机制,其实对于PCS来讲,和电池之间的互动就是要和BMS系统互动起来,关键是如何在电池异常情况下保障同步性,并进行快速响应,而索英电气在这方面的天然优势就是建立在其电池测试系统对于电池系统熟悉的基础之上的。

另一方面就是储能运维和管理的问题,我一直认为,除了电池的安全外,储能的运维管理也需要更加重视。

从储能调试阶段到最后的售后运维阶段,现阶段其实都有很多要改善的地方,可能有些事故就是由于在调试过程中,工人没有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而导致的,这样的例子也是有的。电池这种储能体,在调试安装阶段到最后的售后运维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和步骤指导去做,这个方面一定要作为不能触碰的红线去注意。

再就是如何通过科学的间距安排、集装箱的消防设计以及防火墙设计等方面来尽量减小事故波及面。在储能建设以及运维过程中,万一有火灾事故发生,如果可以在簇里解决,就不要扩大到集装箱,能在集装箱解决,就不要波及到其他的集装箱。

《能源》:有人认为,储能行业里,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会走的长远。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如何重视技术发展和研发能力?在技术和研发方面有哪些计划?

欧阳超:我认为储能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集中了电化学、电力电子、电网技术、检测技术等一系列的工程应用学科,所以一定要有比较强的技术积累才能做好。我觉得储能行业有两个特点,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

索英电气是一家科创属性很强的公司,同时也是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市企业研发中心。我们投入了大量的研发力量,并将研发分为若干个阶段,首先判断储能的未来发展趋势,其次要做产品的预研、在研和在产等工作。

我们需要看到五年以后或是三年以后储能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情况,未来一到两年是什么样的产品应用,现在的产品如何不断更新提高可用性和可靠性。比如,我们判断了现在电池容量由280Ah变到了314Ah、306Ah、320Ah等,而电芯的容量变大就会导致整个集装箱容量变大,我们就推出了今年带来的新产品—2MW的储能变流器,后续可能还会推出更大功率的产品。

我认为,对一个行业来讲,一定是对现在有产品,对未来有准备,对更远的未来有研判。所以我们都有相关的研发人员和产品人员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布局,其中包括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路线,也要做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