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魏楠
7月29日晚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发布澄清公告,针对当日业内流传的多晶硅产能整合消息明确表态:部分自媒体发布的相关内容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呼吁公众不信谣、不传谣。
据了解,被辟谣的传言称,7月29日在京召开的一场多晶硅产业闭门会议达成“行业重组白皮书”式收储方案,由通威、协鑫等6家传统巨头及南玻、丽豪等5家新锐企业组成的11家企业,将联合组建合资公司,以承债收购方式整合宝丰、润阳等6家企业的70万吨产能。
但实际情况是,尽管业内确实在探讨多晶硅“以大收小”计划,却因涉及企业众多、资金量大、战线长,操作难度极大,目前各方在交易价格、资产处置等关键细节上仍存分歧,远未到方案落定阶段。截至发稿,多个发布相关消息的光伏自媒体已主动删除推文。
此次传言发酵与多晶硅行业的困境及近期波动密切相关。受供需严重失衡影响,硅产业链已陷入亏损失血运营许久,其中多晶硅环节低于成本价销售超14个月,企业普遍经营困难。而近期,在“反内卷”政策预期和市场情绪推动下,光伏产业链明显回暖,多晶硅价格触底反弹,涨幅超 30%。期货市场上,多晶硅表现尤为抢眼,6月25日至7月24日,其主力合约受“收储时间表明确”“前六企业联合挺价”等未经证实的消息影响,区间最大涨幅一度超80%。二级市场上,通威股份等硅料企业股价也一改颓势,重拾涨势。针对这一失控涨势,广期所已通过调整工业硅、多晶硅等期货合约的涨跌停板幅度、交易保证金标准等方式为市场降温。
行业治理的政策信号也为市场情绪添柴。7月28日,全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光伏等重点行业治理,以标准提升倒逼落后产能退出。此前,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也在光伏行业论坛上透露,国家正计划修改多晶硅标准体系,助推淘汰落后产能。
值得关注的是,外资机构对“反内卷”政策的效果有不同视角。摩根士丹利7月23日发布的研报《中国:反内卷——通缩解药》指出,反内卷需供给侧优化与需求侧支持协同发力,仅靠供给侧措施不足以根治通缩,只能延缓。研报特别提到,光伏、锂电池等新兴行业的过剩产能集中,且私营企业占比达50%-90%,政府协调难度高于国企主导的传统行业,例如中国光伏产能超全球需求2倍,但私营企业减产意愿往往弱于政策导向。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澄清公告中强调,将秉持法治化、市场化原则推进反内卷工作,力求尽快走出内卷式恶性竞争,“请大家一切以官方发布信息为准”。协会秘书长刘译阳也在朋友圈呼吁:“请大家擦亮眼睛,谁要是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不顾国家和社会利益,想要乱中取胜,想趁火打劫,乘早打消念头。”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