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韵为骨,山水为魂。三净之地,茶香悠远。浙江安吉,这片被绿水青山滋养的土地,自古便孕育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2005年8月15日,在安吉余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破土而出,如同一颗种子落入沃土,二十载风雨浸润,“两山”理念已在之江大地长成枝繁叶茂的生态大树,指引着发展的方向。

而在这片山水画卷中,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始终是深深扎根的耕耘者。从传统火电的“蝶变重生”到新能源的“异军突起”,从车间厂房的“绿色升级”到田间地头的“共富密码”,这家与浙江大地血脉相连的能源企业,早已将“两山”理念融入发展的基因。

怀着对这片土地的赤子情怀,浙江公司以能源为笔,以实干为墨,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交响中,细细描摹着绿色转型的轨迹,静静书写着生态富民的故事。让每一度电都带着山水的气息,每一个项目都连着百姓的期盼。

以绿为笔,描绘青山绿水

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浙江公司推动传统火电转型升级,拓展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两翼齐飞”,让工业符号蜕变为生态文明的绿色地标。面对传统火电与生态保护的现实考题,浙江公司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安吉电厂的变迁,正是这场转型的生动注脚。从1969年建成的50兆瓦小火电,到如今两台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9H级燃气机组拔地而起,这座老厂完成了华丽转身。新机组发电效率达64.15%,较传统煤电提升17个百分点,年节约标煤46.1万吨,相当于种下2519万棵树,在守护竹海茶山底色的同时,为长三角注入清洁动能。

图为北仑电厂绿化覆盖率达45%

在北仑电厂,45%的绿化覆盖率与超超临界二次再热、高效脱硫除尘等核心相映成趣,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不再是对立面,而是相互滋养的共同体。这里是浙江省首家“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能源试点企业,打造“三生融合”绿色画卷。烟囱旁见绿意,厂房外有繁花,诠释着“无废电厂”的美学内涵。

90公里外的舟山电厂,见证着中国火电能效的新突破。作为国内首台“近零排放”机组的诞生地,舟山电厂从未停止创新的脚步。就在去年,舟山电厂三期工程两台66万千瓦机组投运,供电煤耗低至每千瓦时259.03克,刷新同类型机组能效纪录。该工程通过国产BIM 技术全流程应用、智能化配煤控制、深度调峰能力等创新,实现了超低能耗与灵活调峰的双重突破。

图为宁海电厂机组火力全开

创新驱动为浙江公司的绿色转型插上翅膀。宁海电厂建成国内首个煤电万吨级低压吸附碳捕集装置,用高容量碳基材料织就“捕碳网”,捕碳效率超80%、纯度达95%,实现了从“碳包袱”到“碳资产”的转变。值得一提,宁海电厂与“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余村交易100张绿证,抵消10万度非绿电排放,获颁全国首批绿证交易凭证。小小的绿证,不仅是生态价值的量化体现,更是“两山”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生动见证。

东屿电厂梅屿储能电站则让关停23年的老厂重焕生机,20万千瓦时的储能规模相当于2.5万户家庭的“充电宝”。2025年5月,虚拟电厂成功接入浙江电网系统。如今的东屿电厂累计提供绿电1.2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3.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9.62万吨。

从火电老将到储能黑马,浙江公司以技术突破破解环保与发展的二元对立,让每一度电都流淌着绿色基因。

点绿为金,成就金山银山

“两山”理念的深层要义,在于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绿色发展惠及千家万户。浙江公司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将企业发展嵌入地方肌理,以能源为纽带连接生态与民生,在浙山浙水间铺就了一条共富之路。

在浙西南的群山中,遂昌95兆瓦“茶光互补”项目正书写着阳光与茶香共富的故事。

图为丽水市遂昌县茶光互补项目

光伏板在万亩茶园上空架起光伏板,既遮挡了过强的日照、减少了病虫害,又为茶树生长创造了适宜环境,而板下的茶园依旧生机盎然。这种板上“种”电,板下种茶的立体农业模式,让土地实现了一产双收。茶农唐旭金的生活,因这个项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他仅靠采茶卖茶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且受季节影响大。如今,他的收入变成了“租金+薪金+现金”的三重增收:土地流转获得稳定租金,参与项目建设与运维当上安全员领取薪,加上卖茶的现金。“以前采茶季一过,便闲下来。现在年收入翻了几番!”唐旭金的笑容里,满是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这个覆盖万亩茶园的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300万元收入,创造350余个工作岗位,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拉动工程机械、组件安装、汽车运输等配套产业链的发展,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此外,项目还行吸引中科立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盖亚新能源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落户,织就光伏、农业、制造业的共富闭环,让绿色能源的红利持续释放。

图为舟山电厂三期机组供热管道

能源惠民的暖流,正沿着电网脉络浸润城乡。在舟山,电厂的热源辐射半径不断扩大,展茅工业园区的企业告别了自备小锅炉。丰宇海洋生物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我们一口气新增了4条生产线,半年用热量同比增长23.52%,产值也跟着往上冲!”在开化、临高等地,浙江公司的“绿色版图”不断扩大,200余个新能源项目如星火燎原,突破11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不仅点亮了万家灯火,更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

图为东屿电厂梅屿储能电站

在温州西郊,90余名东屿电厂职工重返故土,储能电站成为他们的新战场;在安吉龙口村,老电厂职工见证着9H级燃机的崛起,年发电量70亿千瓦时的新机组,承载着他们对绿色未来的期盼。

五年来,浙江公司的共富足迹遍布之江大地,从海岛到山区,从车间到田埂,每一个项目都是“企地共生”的生动注脚。

从余村的绿水青山到遍布浙江的绿色能源矩阵,浙江公司以实践诠释着“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当传统火电披上 清洁外衣,当阳光茶香变成共富密码,这幅由绿色发展之笔绘就的画纸,正书写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浙江答卷,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国能力量”。

(梁偲钊 王锦依)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