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丰收的季节,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灌阳县徐源村产业发展基地优质稻进入收割时节,国家能源集团广西公司派驻徐源村第一书记赖学勇望着金黄色的稻田脸上满是笑容。
“今年,徐源村经济合作社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31亩,较去年增长了近30%,产量预计有12万斤。而且,今年的稻米已经被后援单位全部预定,预计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25万元的收入。”赖学勇说到。
图为优质稻种植基地之一
徐源村是该公司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位于广西桂林北部南岭深处的盆地,四周高山围绕,盆地中间土地平整,溪流绕村而过,非常适合农业灌溉。2023年4月份,刚到徐源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时候,细心的赖学勇就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村里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部分家庭缺乏劳动力导致优良农田荒芜,其中徐源村下辖的陈家屯、蒋家屯尤为严重。
“灌阳县黄关镇不是袁隆平院士优质稻种培育基地么?徐源村所属灌阳镇与黄关镇气候地理条件相似,何不结合国家土地流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稻种植呢?”一个以水稻成片种植为主体的徐源村产业发展计划在赖学勇心中萌发了。
赖学勇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在随后的一个月里,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走村入户,在徐源村的陈家屯、蒋家屯、余家屯、李家屯之间来回奔走,宣讲土地流转政策,排解农户心中疑虑,最终从50多户农户中流转到了107亩成片的农田。
图为在村部晾晒优质稻
土地问题解决了,种植的钱从哪里来?为了解决资金问题,赖学勇马不停蹄向当地有关部门和广西公司党委汇报,寻求政策支撑。在了解到具体情况之后,广西公司从乡村振兴帮扶资金中安排出资15万元,当地政府也免费提供优质稻种和专业技术指导。
在大家共同努力和帮扶支持下,土地流转费用、耕种人工肥料费用、修缮灌溉水渠费用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优质稻项目正式启动。当年产出的优质大米被广西公司及所属单位全额采购,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20万元收入,带动农户增收10万余元。今年,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加上雨水偏丰,优质稻产量还进一步提高了。
图为优质稻集中封装
赖学勇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计划可谓一举多得,不仅解决了土地撂荒问题,还解决了农户的就业和收入问题。监测户户主陈念富和儿子陈辉辉两人相依为命,陈辉辉患有尿毒症需要长期透析,靠陈念富打零工和两人低保费生活。村委了解情况后安排他协助田间管理,增收6000元,大大缓解了看病就医的压力。脱贫户蒋继刚今年70岁,多年前摔伤残疾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其和妻子两人在村里生活,儿子儿媳在桂林务工,家里3亩农田无人耕种,现在流转给村委耕种,不仅解决了土地荒芜的问题,同时为其增收1500元,改善了基本生活条件。
优质稻喜获丰收 农户喜上眉梢
优质稻米种植为徐源村开辟致富“新赛道”,也给广西公司和赖学勇带来了更多的启发。600余亩旱改水项目耕种展现出良好态势;近2000亩的山苍子长势喜人,山苍子炼油厂稳定运营;分布式光伏促农增收项目扎实推进;藤茶产业也在积极谋划中……一个个产业项目如火如荼,徐源村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韦晶 赖学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