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海岸线上,灰色的供热管道蜿蜒起伏,为蓝色海洋经济提供支撑;瓯海大平山的晨光里,洁白的储能舱整齐排列,源源不断的绿电点亮千家万户;“两山”理念发源地安吉,高耸的塔吊在空中挥舞巨臂,国内最先进燃机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浙西南的青山间,蓝色光伏板与翠绿茶园相映生辉,助力浙江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这些点缀之江大地的绿色实践,共同绘就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图景。
近年来,浙江公司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老厂蝶变焕新,加快煤机提档升级,拓展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两翼齐飞”,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逐浪奔涌,交出了一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的亮眼答卷。
煤机升级 向新向绿
6月24日,舟山三期集控室的显示屏上,5号机组的排放数据正实时跳动。烟尘、氮氧化物的排放数值清晰可见,而二氧化硫排放值一栏显示为0。
“这得益于我们采用的海水脱硫技术,实现了真正的零污染排放。”当值单元长占德保说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早在2014年,舟山电厂4号350兆瓦燃煤机组就是国内首台近零排放煤电机组。浙江公司成立后,加快推动煤机“三改联动”,积极打造国内同类型机组绿色标杆,让绿色发展动力更足、成色更足、底气更足。
图为舟山电厂航拍
2024年10月22日,舟山三期两台66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新机组供电煤耗259.03克/千瓦时,刷新同类型机组能效纪录。工程在提供清洁电能的同时,带动供热能力提升,300吨/小时到700吨/小时质的飞跃,为供热蒸汽品质升级奠定坚实基础。
展茅工业园区内,丰宇海洋生物公司的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这家专业生产鱼油、固体海鲜饲料和液体化肥的企业在接入集中供热后实现了快速发展。该公司董事长介绍说:“过去依赖自备小锅炉,能耗高、成本高,接入集中供热后,企业盈利能力大增,生产规模实现了翻番。”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该园区用热量同比增长23.52%。舟山市定海区委书记孙丹燕评价道:“舟山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绿色低碳,舟山电厂作为央企就是我们的压舱石、及时雨。”
图为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建设现场
夏日炎炎,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现场塔吊林立,2000多名建设工人铆足干劲,奋力建设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清洁高效机组。“新机组每千瓦时的供电标准煤耗257.24克,将是国内同时期、同类型机组的绿色标杆。”该厂工程管理部主任孙城说话时语气坚定。依托新机组建设,北仑电厂科学谋划“千万千瓦能源基地+千万吨级供热基地”,未来的北仑电厂将成为多元联动的巨型综合体。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续写新担当。5年来,浙江公司勇当煤电绿色转型排头兵,推动一台台优质高效燃煤发电机组在浙江落地,成为履行保供职责、服务经济民生的坚强支撑。通过“一机一策”推进煤电“三改联动”,为传统煤电机组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该公司所属14台煤机全部具备对外供热能力,5台机组完成增容改造,累计增容22.5万千瓦。
蝶变焕新 以新唤心
初夏的温州西郊,群山如黛。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青山环抱间,一片纯白的方阵豁然展开,浙江公司温州梅屿储能电站宛如明珠镶嵌在翠谷之中。晨光下,近百个磷酸铁锂电池舱整齐排列,流动的电能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空中,巡检无人机如银燕般轻盈穿梭,精准监控着每一个电池舱的运行状态。
图为梅屿储能电站全景
“关停23年的老厂通过‘储能电站+虚拟电厂’的新模式重获新生,这份成果来之不易。”东屿电厂综合管理部主任张亮看着眼前巨大的“充电宝”,感慨万千。
东屿电厂前身是梅屿发电厂。2007年,随着国家实施“上大压小、节能减排”政策,机组小、耗能高的老电厂最终关停。
“未来的路怎么走?这是发展的方向,更是生存的底线。”张亮回忆道。十几年时间,他和同事们辗转福建福安谭头水电、浙江宁波风电和瓯江水电等项目,从传统火电到新能源,从基建到运维,他们在探索中前行,也在期盼老厂能有新发展。
2020年,刚刚成立的浙江公司,敏锐把握能源转型机遇,聚焦“新型储能”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利用老厂旧址,建设“以集中式储能电站为主体的高可靠高灵活新型虚拟电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得知要建储能电站,大家都开心得睡不着。”很快,90余名职工带着满腔热忱重回故土。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重生的契机,让历经能源变革的国能浙江人,比任何时候都充满奋斗的渴望。没有白天黑夜,唯有脚踏实地的拼搏。2024年6月,储能电站通过72小时试运行投入商业运营;2025年5月,虚拟电厂成功接入浙江电网系统。如今的东屿电厂累计提供绿电1.26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3.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9.62万吨。
300公里外的安吉电厂施工现场,“‘两山’明珠,绿色典范”的红色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图为安吉电厂燃机吊装现场
6月13日,随着一阵清脆的哨声划破长空,长12米、重438吨的燃机本体顺利就位。阳光下,该厂综合管理部主任夏强笑容灿烂。“未来我们两台9H级燃机年发电量可达70亿千瓦时,可以满足6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2021年,浙江公司抓住增发气电项目难得机遇,利用梅溪电厂老厂地块,谋划建设两台9H燃机项目。作为梅溪电厂老职工,看到关停20年的电厂,即将建成两台国内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机,他的内心充满幸福和自豪。
张亮和夏强,经历企业蝶变重生,也见证中国能源变革发展之路。从曾经的迷茫无助,到如今的豪情满怀,他们的命运折射绿色转型的时代脉搏,正如张亮所说:“一路创新求索,一路拼搏实干,用一次次从追赶到引领的突破跨越,助力中国煤电事业攀登巅峰,这就是我们这代人最好的答案!”
点绿成金 赋能共富
六月的浙南丘陵,茶垄翻涌着翠绿的波浪。在这片葱茏之上,成千上万块光伏板沿着山势蜿蜒铺展。晨雾氤氲间,茶农们的身影在光伏板阵列中若隐若现。这里是遂昌一期95兆瓦“茶光互补”项目的所在地。
图为遂昌县茶光互补项目
曾经的丽水遂昌,青山既承载着希望,也是一道无形的围城。云雾笼罩的高山孕育出珍品茶叶,茶农世代以采茶为生,但依赖单一产业的困境,让这片土地始终难以突破发展的瓶颈。如今,浙江公司的创新实践如春风化雨,让经济洼地焕发新生机。
“光伏板就像茶园的保护伞。”茶农唐旭金站在自家的茶垄旁,抬头指着光伏板解释道:“旱季能保湿遮阳,雨季又能促进排水,连病虫害都少了。”
对唐旭金来说,变化不仅在于茶叶。过去采茶季一过,他便闲了下来。如今,除了照料茶园,他还当上了安全员,参与项目的建设与运维。“现在是租金+薪金+现金,收入翻了好几番!”他笑着说,眼角的皱纹里漾开喜悦。
据悉,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带来逾300万元收入,并稳定提供350余个工作岗位,不仅带动了本地就业与周边消费的繁荣,还拉动了工程机械、组件安装、汽车运输等配套产业链的发展。
此外,浙江公司积极践行共同富裕发展理念,帮助引入多个制造业项目,浙江中科立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盖亚新能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的落户,为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茶光互补项目创造了多赢格局。”遂昌农光互补项目负责人林儒磊介绍时嘴角上扬,“我们既推动了绿色能源生产,又实现了农民增收、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良性循环。”5年间,浙江公司累计完成200余个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突破110万千瓦,共富足迹遍布开化、临高等地。
一方好山水,满目皆是绿。放眼之江大地,一座座绿色标杆机组拔地而起,新型储能电站等创新工程接连落地开花,光伏矩阵似繁星般点缀广袤大地,北仑、宁海等电厂多联供产业链持续拓展。5年来,浙江公司以“一体两翼三提升”发展战略谋篇布局,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职工幸福的绿色发展之路,为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央企样板。
绿色发展成果斐然,但能源转型仍任重道远。站在“双碳”目标的新坐标上,浙江公司党委深入思考转型新路径,提出“怎么看煤电、怎么看火电、怎么看新能源、怎么看发展、怎么看过程中的形势、怎么看能源协调保障”的发展之问,在六个“怎么看”中思考前行之路,坚持旗帜领航,以“干在实处”的担当和“走在前列”的姿态破解转型难题,奋力书写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王锦依)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