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SNEC ES&H2 2025国际储氢大会暨展览会上,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指出,储能的定位正经历一场历史性跃迁——它不再仅是配套技术,而已成为能源系统中与“源、网、荷”并列的第四大关键要素。
本次大会上,全球储能与电池理事会正式成立,张天任董事长凭借在新能源领域的深远影响力,当选为理事会联席主席,并荣膺“全球储能和电池领袖”称号。
张天任在峰会对话中指出,随着容量电价等机制逐步建立,储能正从技术蓝图走向有目标、有路径、有投入的国家战略。它通过“风光储一体化”实现绿电跨时空配置,通过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已成为能源系统的“智能枢纽”,更是实现“双碳”目标与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支撑。
面对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带来的电网稳定性挑战,张天任指出,“构网型”储能正取代传统“跟网型”储能,从被动响应的“士兵”转变为主动提供惯量支撑与电压调节的“指挥官”,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安全基石”。他进一步强调,“安全是1,其他是0”,天能正致力于构建从材料、电芯到系统的全链条安全体系,推动行业从“被动消防”迈向“预测性安全”。
在应用场景方面,储能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张天任认为,关键在于“量体裁衣”:锂电、铅电、钠电、液流电池等不同技术路线将在不同场景中协同共生,形成“多元互补”的产业生态。储能也在多侧发挥“系统调度能力”——在电网侧是“智慧调度官”,在用户侧成为“家庭智慧能源中枢”,而未来的车网互动(V2G)更将释放千万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的潜力。
天能依托“铅锂氢钠固态”多技术路线,构建覆盖材料、系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储能平台,以“智储”赋能能源转型,迎接储能重塑能源未来的黄金时代。
展望“十五五”,张天任判断中国储能产业将告别粗放增长,进入以“质量、效率、安全、价值”为核心的精耕细作新阶段,具体体现在四大趋势转变:
竞争逻辑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进入“十五五”,随着容量电价、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不断完善,储能的多维价值——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等,将被持续激活并量化。竞争焦点将从初始投资成本转向全生命周期成本、运营效率与系统可靠性。
技术路线从“锂电主导”走向“多元共生”。“十五五”时期,锂电仍将是近期主力,但市场占比会适度回落。长时储能将从示范走向规模化应用,液流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将成为解决能源跨时空平衡的关键。同时,钠离子电池将迎来产业化黄金期,凭借资源与成本优势,在分布式储能、两轮车等场景快速普及。多技术路线并存,将极大增强我国储能产业的韧性与适应性。
产业底线从“被动防护”升级为“主动安全”。 “十五五”期间,行业理念将从“事后消防”转向“事前预测”。特别是,基于AI算法、数字孪生技术的智能预警与运维系统将成为标配,将实现对电池热失控、系统故障的早期诊断和主动干预。
全球博弈从“产品出海”深化为“生态出海”。国际竞争已超越单纯的产品贸易,演变为“资源控制+标准制定+生态构建”的立体博弈。中国储能企业不能仅满足于制造出口,必须向上强化关键资源保障与循环利用技术,向下积极参与乃至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向外推动“技术+标准+服务”的全链条输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