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负,绿意长流。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2005年8月15日,湖州安吉余村,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为发展与保护协同指明了方向。

图为北仑电厂航拍全景

二十载逐绿而行,植根于之江大地,国家能源集团浙江公司北仑电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转型,推动能源转型高质量发展,让“生态绿”成为砥砺前行的动人色彩。

二十载久久为功,从荒滩野涂到花园工厂,从火电厂到“火电+”综合能源基地,东海港畔的绿色变革,生动阐释“两山”理念的真理光芒、实践伟力和恒久价值。

火风光储扬帆新征程

金塘水岸,漫过滩涂的褶皱,海浪日复一日拍打着这片与电厂相守的岸线。岸上两座拔地而起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是浙江北仑电厂深耕绿色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

8月6日,该厂8号机组连续安全稳定运行满月。运行期间,机组累计发电6亿千瓦时,平均发电煤耗267.6克/千瓦时,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0.5、5.6、13.3毫克/标准立方米,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准,达到国内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

“该机组集成了9项领先工程技术应用,力争打造国内新一代煤电机组标杆!”该厂工程管理部负责人孙城说。

为推动新一代煤电全方位升级,北仑电厂投入1.6亿元,开展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低碳高效灵活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完成国内首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示范应用,实现在发电效率、能耗指标、绿色排放、智能运行和灵活调节等方面的全面领跑。

图为北仑电厂8号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脱硫除尘设备

一字排开的火电机组,连片起伏的光伏板,还有迎风飞舞的大风车,依托北仑深水良港,历经36年改革发展,从荒滩野涂到如今的火风光储综合能源基地,北仑电厂已然成为东海之滨最闪亮的能源明珠。

2024年12月31日,北仑电厂大岙渣场二期3兆瓦光伏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这是该厂第4个厂内光伏场站项目。随着这一项目的落子,厂区光伏版图进一步扩容,与既有的风电、储能设施形成更紧密的协同。

“从最初在闲置场地试探性铺下第一块板,到如今在渣场上建起成片的‘阳光矩阵’,大家清晰地感受到厂区里‘绿色能源’的分量越来越重。”大岙渣场光伏项目负责人陆海涛参与了全部4次的厂区光伏项目建设,他的眼中翻涌着万千感慨。

从单一场站的探索到多能互补的体系构建,北仑电厂的绿色之路从未停歇。截至2024年底,北仑电厂风电装机12.5兆瓦,厂内光伏装机47.5兆瓦,厂区配建储能单元,一座“火风光储”多能融合互补的清洁高效能源基地正焕发勃勃生机。

绿色变革书写新答卷

作为我国首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火电厂,北仑电厂始终瞄准世界一流目标,探索工业生产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的“无废”之路。

“无废”不仅是技术迭代的产业革新,更是一场发展理念的深层重塑。

走进电厂生产区,一座座封闭煤场赫然矗立。作为华东区域重要能源基地,北仑电厂原配置有16座条形露天煤场,承担着燃煤存储重任。然而,露天煤场带来的扬尘问题,横亘在电厂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

图为北仑电厂封闭煤场

2018年,国务院《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与浙江省配套政策正式出台,北仑电厂迅速响应政策导向,于2019年启动浙江省规模最大的露天煤场全封闭改造工程。总投资6.2亿元,改造面积25.4万平方米,历时3年攻坚。2022年,16座条形露天煤场全部完成封闭改造投入使用,燃煤扬尘时代一去不返。

2021年,以宁波市创建“无废城市”为契机,一场以“无废”为号角的绿色变革,就此在北仑电厂拉开序幕。投建高标准危废暂存库、达成工业固废100%综合利用……凭借扎实实践,该厂先后获评宁波市首批“无废工厂”、宁波市优秀“无废城市细胞”、“北仑区三星级绿色工厂”称号,持续赢得环保部门与公众的认可。

2024年6月,浙江公司首套炉渣磨制系统——北仑电厂粉煤灰存储项目与炉渣磨制项目双系统同步投运,为电厂“无废企业”的创建之路添上一笔亮色。这组扎根于东渣场的绿色工程,由每小时可处理32吨炉渣的磨制系统与4座单体容量达3万立方米的储灰库构成,“露天仓库”摇身一变成为“变废为宝”的资源枢纽。

“经过处理的粉煤灰应用场景更广阔,环保性能也更为优越。”项目建设经理王鹏鸽介绍道。从炉渣到粉煤灰的蜕变,北仑电厂让工业废料在循环中延续价值,让绿色基因融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二十春秋逐绿行,北仑电厂先后完成国内最大规模的5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硫改造、脱硝改造,7台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码头岸电改造等。建厂至今,北仑电厂累计投入的环保资金超过50亿元,这座华东区域最大的能源基地正在以坚实的行动书写绿色转型的“北仑答卷”。

“三生融合”绘就新图景

盛夏时节,踱步在北仑电厂厂前区,千株香樟舒展浓荫,各色灌木与繁花在风里摇曳生姿。远处厂房的白汽袅袅升腾后轻吻着流云,工业的脉搏与自然的呼吸在此刻共振,酿成了一幅“厂在林中、人在画中”的绿色能源画卷。

经过多年持续培植添绿,北仑电厂厂区内绿化面积近5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良好的生态,吸引了白鹭、野鸭等栖息觅食。这座中国美丽电厂追青逐绿,向美而行,成为了浙江省首家“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试点企业。

图为北仑电厂绿意盎然的厂前区

从厂区内的绿意盎然到厂区外的生态守护,北仑电厂将“三生融合”的理念不断延伸,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生态保护的承诺。

为助力近岸渔场修复与海洋生态平衡,北仑电厂投入资金超1800万元,累计组织7次增殖放流活动,覆盖象山港、郭巨海域等重点水域。黄姑鱼、黑鲷、梭子蟹及海蜇等共计1.04亿个单位回归大海。北仑电厂以实际行动守护蔚蓝,让“两山”理念在海陆之间持续传递。

北仑区作为改革开放前哨,海岸线绵延200公里,作为重要临港企业,北仑电厂自身也拥有约2千米的厂区海岸线。受台风、浪潮等自然因素影响,每年都有大量海漂垃圾随着海水涌入厂区海岸线,不仅破坏了岸线的整洁,更成为建设近海蓝色海湾的阻碍。

从“被动清理”到“主动认领”,一场“清湾行动” 就此在潮起潮落间铺展开来。作为北仑区首批年度海漂垃圾认领企业,该厂定期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清洁海湾专项攻坚行动,用行动守护美丽家园。

滩涂上的红马甲与远处的风车光伏相映成趣,“我们算过一笔账,每减少1吨海漂垃圾,就能为周边海域的浮游生物多留一分生机。必须守护好这2千米厂区海岸线。”该厂安健环负责人坚定地说。

图为北仑电厂组织志愿者开展清洁海湾行动

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北仑电厂在加速绿色转型的进程中,始终敞开大门架起 “连心桥”。通过常态化开展 “企业开放日”“环保设备公众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学生团体、客户代表、企业同行走进厂区,把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体验。二十年来,累计超万名访客在这里读懂能源企业的绿色蜕变。2025年3月,北仑电厂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石化、电力、钢铁、建材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这座多能融合互补的清洁高效能源基地正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久久为功,山水蝶变。

立于时代浪潮之上,北仑电厂这艘能源巨轮必将锚定绿色发展坐标,朝着清洁高效的绿色愿景破浪前行,让“两山”理念在东海之滨续写更动人的实践篇章。(齐伟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